第847章第六章辛筝 - 孰能不朽 - 都广建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孰能不朽 >

第847章第六章辛筝

第847章第六章辛筝

辛筝抓了一把泥土,土壤呈黑色,抓在手里给人一种稍稍用力就能捏出油的感觉。

“这地可真肥。”辛筝由衷道。

土壤有不同的颜色,但黑土无疑是最肥沃的,而月照之地到北荒苍梧山脉两边全都是黑土,其中月照之地的黑土地最完美,这一片都是盆地。虽然盆地的整体形状有点怪,仿佛什么东西以月照泽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一顿猛砸,砸出来千里盆地,使得月照盆地的形状仿佛漏斗,但这千里盆地平整得没有任何山脉。

山都在盆地边缘,令得盆地易守难攻,非常完美的粮仓,唯一不完美的就是地理位置偏北,太冷了。大部分粮食作物在这里根本种不活,即便是羽人也是耗费数千载培育出高耐寒的蜜树品种才得以将月照之地开发出来。

“若月照盆地与宁州盆地能换个位置就完美了。”辛筝道。

宁州同样群山环抱易守难攻,又有广袤的盆地平原,更令人欣喜的是宁州的气候很温暖,美中不足的是宁州土壤多为紫土。紫土也不是不好,也能耕作,但比之黑土就差了些。

一旁把玩着玉笛的青蘅道:“月照之地是黑土地本身就是因为这里的严寒吧,虽然我不太清楚黑土地的产生原理,但已知的四块黑土地,月照之地到北荒苍梧山脉这一块、西边宛州东北的黑土森林、玄洲古妖那里的三川平原、长洲吉光平原,皆处在苦寒之地,唯一的区别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辛筝道:“道理都明白,但为什么就不能让热带的土壤变成黑土呢?若炎洲尽是黑土,我对炎洲就不用那么发愁了。那地方除了土壤地力太贫瘠,简直完美。”

虽然也可以施肥,但农耕还是需要依赖土地本身的地力,若全靠施肥,所有智慧生物的粪肥加起来也不够用。

没法开发出足够的、稳定产出的耕地,便没有足够的粮食,没有足够的粮食便没法修建密集的城邑,没有密集的城邑便无法建立起方便快捷的交通网,没有交通网便没法做到强有力的统治,无法强力控制...迟早分家。

更无奈的是还不能不开发,炎洲受小冰期影响最小,几乎没有。而迁徙了人口过去,人口增长速度甚为惊人。地力限制了大范围的农耕开发,但到处是水果,靠水果也能充饥,生存压力不大,人口自然增长快。可惜水果没法当粮食,修建城邑道路很耗费体力,靠吃水果不够,再苛刻的贵族在氓隶服役时也会给人吃粮食而非吃水果可不是出于善良。而且就算是水果也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待人口增长到一定数量便会达到环境容纳上限。但在炎洲的人口达到环境容纳上限之前帝国一定会因为对炎洲的统治与管理跟不上而出问题。

青蘅觉得人生要事事都能如人意,那这个人一定是神祇,做为凡人还是不要期盼什么不切实际的东西比较好。但她也知道辛筝只是单纯感慨,便没接这个话题,而是换了个话题。

“虽然这种寒冷的地方出现黑土很正常,但黑土地中月照之地还是很奇怪。”青蘅道。

辛筝将肥得流油的黑土扔掉,就着溪水清洗手掌。“哪奇怪了?”

“地形。”青蘅道。“我乘鹏鸟在天上转了一圈,感觉月照之地的地形完全不像天然生成的,盆地周围群山环抱,但盆地与群山之间没有任何过渡,仿佛群山与盆地被生拼在一起。更奇的是,周围群山对着盆地的那一面是整齐的悬崖峭壁,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有巨物从天而降落在月照之地,且是反复捶砸,生生将群山砸成了盆地。别这么看我,我是真的有这种感觉。”

“我没说你说得不对,只是我也想起一些东西。”辛筝解释道。“大军扎营时会打井,但君离打井时发现月照之地土层下的岩石坚硬得不正常,仿佛千锤百炼过一般。在月照之地打下的土地上有不少羽人聚落,聚落中也都没有井。”

青蘅讶异。“难不成此地曾有巨大的陨石雨坠落?”

除了陨石她想不出有什么伟力能砸出这样的成果。

辛筝道:“没有关于陨石的传说,群山化为盆地,动静不可能小,若有居民,必定于天灾之下死得干干净净,无法将发生的历史传下来。不过我觉得应该不是陨石雨,陨石雨会砸出一个个坑,不可能这么整齐。”

青蘅道:“也可能只有一块陨石....好像也不可能,月照之地方圆千里,那么大的陨石即便是千万载之前的事也不该什么都没留下来。”

一边走一边漫无边际的闲聊中俩人终于走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一处羽人的农场,说是农场也不尽然,准确点应该是林场。羽人的农田与人族的农田虽然都有个农,但种植的作物根本不是一个种类。

农场中郁郁葱葱,蜜树成片,中间夹杂着许多果树,树下种植牧草,有牛羊在牧草丛中啃食牧草。

这是人族占领下的地盘中难得的保存完整的农场,其它地方的蜜树农场在羽人撤离时都会烧掉,坚壁清野,不留给敌人。

这也使得战争开打都三个月了辛筝才得以跑来看羽人的农场,之前只有灰烬和废墟可以看。

羽人的农场面积很大,辛筝推行了新亩,因为牛耕的关系以牛行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羽人的亩更骚。羽族第一王朝时的亩已不太清楚,但第二王朝的风洲是简单粗暴的找了一个刚成年的羽人,让这名羽人拿着沙漏飞,这段时间里飞出去的范围就是一亩。

经过换算,羽人的一亩地约为人族的十二亩,一名羽人一般拥有十亩耕地,听起来还不如辛筝分给氓庶的地多。但人族是将分到的份地划分为若干份,种植不同时令的作物再加上轮作才忙得过来。

地太多了,必须错开时间才能不浪费土地,羽人就不一样,耕地上统一种植蜜树,掺杂的果树之类的林木是为了防止蜜树灾害,更令人侧目的是羽人也忙得过来。

羽人培育了许多品种的蜜树,有全年挂果的也有只几个月挂果的,月照之地种植的蜜树是果期三到四个月的品种。羽人农人在这几个月里每天巡视农田,采摘已经成熟的蜜实。因为分布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倒也不累,至少没有人族那么累。其余九个月除了追肥就没别的事要干,以至于羽人闲着也是闲着研究出了如何在农田里放牧牛羊补充肉食。

除了官方分下来的十亩地,风洲也鼓励羽人开荒,不过因为羽人本身人口就那么多,消耗不了更多粮食,而蜜实的保质期远不如粟麦这类谷物,种多了农人只能心如刀绞的看着蜜实烂掉。因而大部分羽人即便开荒也不是种植蜜树,而是种植可以建筑与家具用的木材,可以自用也可以出口,出口的木材有一部分会换成粟麦这类更容易保存的食物,留待灾荒时应急。

另一方面种植蜜树需要大量基础设施,需要耗费的时间与钱财都很多,远不如种植木材方便。总得来说,除了专门做粮食生意的,一名羽人农人耕作一二十羽亩的农田便差不多了。

辛筝翻阅了农场里农人的收入账册,非常能理解羽人为何人均读书识字,不仅仅是长生种寿命长时间多的因素,生产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账册要是没有水分,一名羽人农人种植的作物至少能供养六七个脱产者。

辛筝翻完账册忍不住感慨。“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少,它的人口要是超过一万万,元洲大地上就没其它种族的事了,也幸好它的人口哪怕最鼎盛时也没超过一万万。”

羽国人口最鼎盛时是在第一王朝,将近四千万人口,然后诸族混战几千年,人族崛起,羽族却是一路走下坡路,人口一路暴跌。风洲呕心沥血治理了两千年都还没达到第一王朝鼎盛时的人口,当然,这并不代表风洲不如第一王朝。

要知道羽族第一王朝与第二王朝过渡时人族还没烂成最近几百年的模样,彼时白帝虽已山陵崩,但盛世余晖犹存。将元洲比作一座舞台,那个时代舞台上演的是人族的独角戏,异族仅是生存都艰难无比,能在那个时代力挽狂澜延续羽族王朝而非让羽族被人族吞并融合,成为人族的又一份养料,风洲缺什么都不缺能力。

且第一王朝鼎盛时的四千万人口是以半个元洲供养出来的,第二王朝如今虽只三千万左右的人口,但第二王朝的疆域哪怕加上在生洲开发出来的部分也不足第一王朝时的三成。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疆域大幅度缩水,羽国境内的城邑聚落密度也甚为惊人,境内大片原始森林(羽人爱种树,就算原本不是森林也会种成森林),连月照之地都不例外。

也就羽族会飞,不然这比人族还要夸张的城邑密度,莫说有效统治,能维持不散架就不错了。当然,即便会飞风洲也没能做到全境高度集权如臂使指,羽族会飞没错,但大宗的物资往来可没法靠人力,而无法做到各地大宗物资的流畅往来,自然会影响帝都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但羽国在风洲干掉了那些世袭城主后再头疼也不可能比人族更头疼,羽王的军队能在短时间飞到叛乱的城邑,因而地方城邑只敢吃公攒私而不敢生异心。

青蘅道:“长生种的繁衍速度确实很慢,不过这也是风洲最近几百载开始引入人族的原因,还挺....灵活的。”

骚得堪比当年的炎帝,不同的是炎帝是利用智慧生物之间没有生/殖隔离的特性将一百多个种族给融了,最后融出个什么玩意无所谓,只要最后只剩下一个种族就成。风洲则只想利用短生种的繁衍能力增加羽族人口,拒绝羽族被短生种同化,这比炎帝当年干的更需要技术,一个不慎羽族说不定就能给同化没了。

“是啊,所以我见羽国与雪国便觉寝食难安。”辛筝道。“长生种寿命太长会导致变化缓慢,但经历过炎帝的大融合,那些变化缓慢的长生种都已被淘汰,剩下的都是思维反应不仅不迟钝还格外敏锐的,限制他们的是人口。”

某种意义上炎帝是个筛子,她之前,元洲什么种族都有,她之后,元洲还没灭绝的种族就没有废物。

辛筝合上账册。“你说我怎么就生在了小冰期?”

青蘅茫然。“啊?”

“若非小冰期,我便无需顾虑后方,必定出兵灭羽国与龙伯诸国,令羽族与龙伯皆融入人族,大范围的混血,一部分人族说不定也能如羽族一般长出羽翼。”辛筝道,治下有大量能飞的人口,她对地方的控制也会得到加强。

靠黄鸟、金翅雕、冰羽雕这些猛禽载人,飞得虽然也快,但猛禽都是肉食动物,太能吃了,养一只载人猛禽的成本甚至是一名军队精锐的三四倍。

青蘅想了想,问:“若无小冰期带来的乱世,你还能成为人王吗?”

当然不能,时势造英雄,没有舞台,人杰再能耐....还是废物不了,但达不到乱世的成就,辛筝道:“我不就是让你和你的情人分开,你至于吗?”

青蘅答:“与赭无关,我只是单纯的心情不好。”所以也不希望你心情好。

辛筝不解:“我哪得罪你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