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第八十一章青蘅
第822章第八十一章青蘅
旅游是一门技术活,是一门讲究实力的高端活动。
首先,地广人稀,比如人族,人口有四万万,但这四万万人口分布在超过两万同的辽阔疆域中,四就是平均方圆十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两百一二十人。而考虑到人口分布不均匀,大半人口集中在北方,因而在北方旅游时还好,城邑里聚都很密集,若是在南方,十天半个月看不到人家是很寻常的事。
羽族境内的人口密度和人族半斤八两,龙伯的人口密度最惨淡,人口密度最好的居然是焦饶国,实际控制的范围很少,大部分人口都聚居在一块。
这样的人口密度,出门遇到盗匪都不算什么了,因为遇到猛兽的频率绝对比盗匪高。毫无疑问,出门,尤其是出远门是属于高端人士的活动。但对玉主而言不是事,豺狼虎豹也罢,盗匪也罢统统不是一合之敌,又有鹏鸟代步,朝北溟暮南溟,哪都去得。
青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将元洲每个族群都溜达了一圈,以前长期泡在南方没想那么多,如今出来旅行看到的风景多了青蘅隐约意识到一些问题。
焦饶国的集市上,青蘅一边喝着羊肉汤一边对元道:“元,我怎么觉得人族自黄帝之后内乱不休的局面其实是必然?不论王座之上是明君还是昏君。”
“哦?”
“管理一个人和管理两千个人都是管理,但管理难度却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青蘅道。“疆域每增加一倍,管理难度都会翻着跟头上涨,而黄帝时代,人族的疆域翻了一倍,人族如今的疆域雏形差不多是那时定下的。之后除了白帝时期因为与羽国的云梦皇城离得太近而扩张了一些疆域,人族再无扩张,所有精力都花在内耗上。”
“以前只顾着修鸿沟,没想那么多,如今想想,未必是人族不想扩张,而是人的精力有限,驾驭现有的疆域尚且吃力,再扩张就该崩盘了。”
“不是该崩盘,是已经崩过了。”元道。
“啊?什么时候?”
“扶风之乱呀。”元道。“本来按正常发展,扶风之乱闹腾个几百载,最终会变成王与强大的诸侯们签订盟约瓜分人族所有疆域,诸王并立,每一个王管理大小恰到好处不容易崩盘的疆域,王位传子不传贤,不用苦苦支撑庞大到正常人都受不了的疆域。但谁也没想到半道上会杀出一只白帝,她将那些有能力瓜分人族的诸侯人工绝嗣的绝嗣,过继的过继,无所不用其极,生生将大的方国拆得七零八落,又以礼乐划分了方国的等级,虽然也埋下了礼崩乐坏的内乱种子。但在她死后的数百载里人族没重演扶风之乱时的情况,这些基础功不可没。即便后来礼崩乐坏了,诸侯因为疆域太小,不得不虾米互吃,吃出小鱼,小鱼再吃虾米与互吃,吃出大鱼后才有能力找王权的麻烦,又为王权争取了数百载的时间。”
“但王权还是式微了。”
元道。“你可知最出名的医者为何都是那些能治大病的医者,但这些能治大病的医者却觉得那些能治小病的医者比自己厉害?”
“大病并非一开始就是大病,是不要命的小毛病慢慢发展而成,那些能治小病的医者在一开始就斩断了小病变成大病的可能。”
“是啊,但小病不要命,太微不足道了,人们往往看不到,便不当回事,等变成大病了才着急忙慌的求神医救命。可神医终究不是神,病得太重,该死还是得死。”元感慨道。“将王朝比作一个人,无疑是一个身上无时无刻不在滋生疾病的人,但滋生的都是小毛病,刚开始时对人的影响都是不痛不痒,微不足道,可你若放着不管,过段时间就会发现它已变成大病,又从大病变成不治之症。”
“欲问弊病之根需往千百载前。”
“对,千百载前没当回事,小毛病一直都攒着,每攒一分,人体的元气就消耗一分,待人体的元气消耗得差不多,病来如山倒。总算看到了,然而面对拖成不治之症的病人,再厉害的神医也会表示:治不了,等死吧,再见。”
“王死了以后会重演历史吗?”青蘅问,辛筝两百多岁了,再能活也快到头了,她不免担心。
“肯定会,具体什么时候会重演历史不确定,只能确定一定会。你也别太难过,万事万物皆有一死,王朝亦然。”
“我没有难过,万事万物,无有不朽者。人生下来便在走向死亡,每活一天便离死亡近一步,即便如此也没有人会因为注定会死就不活了。”青蘅道。“我只是单纯的感慨,而且....”
“什么?”
“可能是我的错觉。”青蘅不太确定的回答。“我方才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我觉得,不朽是存在的,江河会断流,星辰会湮灭,世界会有终焉,仍有什么会继续存在,可怕又可怜。”
“江河会断流,星辰会湮灭,世界会终焉,这还能继续存在的岂非真正的神祇?但世界都毁灭了,独留神祇,这神祇要不疯我喊祂阿母。”
青蘅笑道。“是啊,要活成那样,谁能不疯?可见真的不朽也未必是好事。”青蘅将话题拉了回来。“不过我还是希望王朝的灭亡不是在我活着时。我死之后,人死如灯灭,王朝如何我也看不到,亡了也与我无关,但我活着的时候王朝不能灭亡,不然会死不瞑目的。”
虽然是被迫上任,但付出了大半辈子心血的东西最终还是毁灭了,正常人都接受不了。
元道:“死后说不定能气得从九泉之下爬出来。”
“还是不要了,太惊悚了。”青蘅不以为然。
将最后一口羊肉汤饮尽,青蘅正准备起身便见远方天际出现一个黑点,又重新坐了下来重新点了一盆炖羊肉,话音未落便见一只鹏鸟落下,鸟爪中抓着一只铜管,落在食案上时爪子轻轻一抛,铜管抛向青蘅。
青蘅擡手接住铜管,通过铜管上的印记判断出这是谁找自己。“总觉得没好事。”
元道:“你说得好像兕子有好事时找过你一样。”
青蘅顿觉心如遭利刃。
元继续道:“不过话说回来她要真有好事找你,对你而言也不一定是好事,毕竟兕子的三观和正常人有别,她还觉得杀人是一件愉悦身心舒缓压力的美事呢,要是想和你分享这种美事,她能杀戮百万人而不疯,你却不一定。”
“杀个把人也就罢了,杀戮百万,不论我是出于什么原因杀的人,杀那么多人,人命在我眼里将不再是人命,精神状态必定要出问题。”青蘅一边说一边拆开铜管取出里头的缣帛。“话说她怎么没出问题?”
“这个呀?要么她不论杀多少人都清楚明白自己杀的是人,是一个清醒的疯子;要么就是她内心深处坚定的相信芸芸众生都不是人,跟婧一样,完全没有自己杀了人的认知,杀得不是人自然不会有心理问题。”
青蘅想了想,发现自己无法判断辛筝究竟是那种,遂先看缣帛,眉头不由蹙起。
因为共用一双眼睛,青蘅看到的元也看到了,戏谑道:“有前途呀。”
缣帛上写满了字,但提炼一下就是帝国的学历出了点问题。
人族的学校有官学和私学两种,其中前者的含金量比较高,因为官学的先生有爵位,而且爵位可以降等传给子孙。虽然这个爵位只包括养老待遇,年轻时有手有脚爵位是不会给予俸禄的,俸禄要等养老了以后才发,但正因为它包养老才更可贵,私学给先生的薪酬再丰厚它能包你养老吗?能包你子孙养老吗?
必须不能。
官学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哪怕不赚钱也不怕,自有国库补贴钱。私学就不同,私学的目的是为了赚钱,经营不善亏损了的话国库也不会补贴钱财。虽然有人提议给私学补贴钱财以此鼓励教育,但辛筝算了算账觉得不划算,私学收学生束修,本身就是盈利的存在。而且私学培养的人才是国家还是地方势力的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那钱还不如补贴一直都入不敷出的官序,官序再亏钱,培养的人才也是国家的。
不像官序有国库兜底,目的又是为了盈利,私学自然想尽一切办法压榨先生的剩余价值。虽然辛筝也压榨,但辛筝背靠国库,出手大方,敢用政策对先生承诺你和你子孙的养老问题我包了,私学不行。
私学的竞争力不如官序,同样的学历,官序的含金量比私学高。
有利可图自然会有钻空子里牟利的,跳过过程说结果就是官序中存在顶替的情况,即一个人没考中,被官序淘汰了,就用钱财或关系顶了别的名额,之后或是转到一座要求不是那么严苛的官序读书混到毕业,亦或是努力补课跟上去。
简言之,这里头水很深,牵扯的利益太多,辛筝也知道这个问题,但没想好要从哪下手,准确说是没想好要砍多少颗人头。教育行业不同于官吏,官吏们砍了也就砍了,砍掉一个官吏的脑袋,腾出一个坑,后头有一千个人在排队等着上位,因而辛筝拿杀人当逢年过节的固定节目也没出问题,但教育行业牵扯到太多氓庶,随便动刀子容易造成动荡,然拖得久了也会拖成沉珂。
辛筝正烦恼着,有人通过她设在各地的告密箱向她告状。
那个投告密信告状的人名赭。
赭在代理城令职务时仍旧经常下乡,有一回遇到一个中年乡人向他告状,自己十几年前没有达到第一及格线,家里又没钱只能退学,但最近才知道自己当年其实考上了,只是名额被人给顶了。
赭表示这么恶劣的事必须严查,严查的结果就是遭受了来自各方的压力,无奈之下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给辛筝写告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