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第七十六章赭
第817章第七十六章赭
人族的教育场所有学宫、大学、小学四个等级之别。
小学又有蒙学与小学之别,蒙学指的是法律规定的两年义务教育,每个人到了学龄都必须入学,不然监护人就是犯罪,需要去坐牢。蒙学读完后就不是强制义务教育,因而又被视为正常的小学,父母不让稚子读也不会坐牢。
小学多存在于乡与城之中,不过乡的小学一般只教三四年,后面的学习需要转城小学。
大学又分普通大学与学宫之别,前者是邑郡等级,每个邑郡都有数座,后者是州等级,每州只一座,有的州甚至没有。
整个帝国的学宫共九座,其中辟雍学宫最特别,别的学宫地址固定,辟雍学宫依附于帝都,因而帝都每次搬迁,辟雍学宫也得跟着搬迁。尽管经常搬迁,但辟雍学宫始终跟着帝都,教育资源非常优渥。
九大学宫中排个名次,辟雍学宫与山鬼学宫并列。
填选去哪读时赭思考过许久,更倾向于去山鬼学宫,但山鬼学宫位于澜州。
学生去读大学,地方官府会掏钱承担学生的一部分盘缠——教育是地方官吏的政绩之一。
但地方官府也不可能包了所有路费,学生的家庭还是得承担一部分,距离越远,需要的盘缠就越多,路上的危险也越多,比如盗匪,比如豺狼虎豹。后者是重点,公道(官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驿舍,驿舍有驿卒驻扎,负责公道上的安全,盗匪普遍避开官道,但豺狼虎豹就不好说了。哪怕是藕城,出了城走远些遇到豺狼虎豹的概率也很大。
权衡之后赭选择先去辟雍学宫读书,待从辟雍学宫毕业再攒钱去山鬼学宫自费学习,若不能被辟雍学宫录取,那就本地大学读完,来日再自费去辟雍学习,辟雍之后再去山鬼学宫,所幸成功被录取。
庆贺赭被辟雍学宫录取的同时父母也趁机向亲戚朋友借钱,凑足了盘缠与赭入学后一年的生活费,束修倒是不需要,赭的成绩在第一及格线上,免束修。
四岁入学,十年小学,读大学时往往有十四岁,再过一年就能服役,是半个大人了,可以与同学结伴远行,但赭连十岁都还要过几个月,而结伴的同学....藕城要去辟雍学宫报道的只赭一人,虽有同郡的学子同行,但根本不认识。父母自然不可能放心让幼子千里远行,遂将菌房与染坊都交给伯丹与仲青,亲自将赭送去帝都。
王在二十余年前迁都林精城,因河流改道、地貌变化等因素,新的林精城位于淮水以北的支流稚水下游,稚水又是淮水中游的河流。
望海郡,顾名思义,位于沿海,却并非淮水下游的沿海地区。要往帝都需先走一段陆路,再转船入海,海上再行一段时间,入淮水逆流而上再折入稚水。
为了节省时间,夫妻俩租了牛车送儿子出发,因为走得快,来到渡口时别的人还没到,需留宿等一等,夫妻俩去周围瞅瞅有没有东西可以补充进行囊里帝都贩卖,赭则留在驿舍里。
“不要乱跑知不知道?拐子最喜欢你这样的稚子了。”
赭提议道:“既然不放心,我可以跟你们一起,帮你拎东西。”
“那我更不放心。”母亲拒绝。“外头太冷了,你在驿舍里呆着最好。”
这些年的气候越来越无常,夏季越来越短,冬季越来越长,如今还没到冬季呢,前些日子便下过一场雨雹,气温也冷得人直叫人觉得寒风往骨头缝里钻。
“我没那么脆弱,我很健康。”赭擡起胳膊握拳示意自己的肌肉,奈何裹得太厚实,肌肉便是鼓起来了也看不出。
母亲捏了捏赭的胳膊,鼓起的肌肉被这么一捏瞬间松弛。“嗯嗯,赭很健康,但还是要小心,乖,在驿舍里等我们。”
赭郁闷的目送父母出门,自己留在驿舍。
驿舍中有不少商旅,闲着也是闲着,赭干脆捧着熟水去找商旅们聊天,书上描绘的帝国疆域及其辽阔,但他从未离开过藕城,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着实不知。
望海郡是下郡,但海堤修建起来后不再忧心海侵,迁徙至此的氓庶与流放至此的罪犯开垦了大片良田,产稻、藕、鱼、布匹,且飞廉邑又紧挨着飞廉海,飞廉海海鲜多且美,渔民只要不被风灾吹翻必定满载而归。有产出自然引来商机,因而驿舍里的商旅并不少,而商旅要赚钱必须收集足够的信息,纷纷扎堆聊天交换信息。
赭很快就找到感兴趣的商旅凑过去加入,因他是稚子,别人也只当他好奇也没赶他走,见他一身学子袍服还好奇的问他读几级。
赭答:“小学已读完,就要去大学报名。”
商旅们闻言愣了下,瞅了瞅赭的模样,看脸的话不超过十岁,很嫩,看身高的话得有十二三岁,判断赭应该是十几岁了,提前两岁读完小学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官序鼓励跳级,奖励粱肉。跟幼崽们说好好读书习武,未来有远大前程是没用的,同幼崽们说好好读书习武,考个好成绩有肉吃,效果一流。
“小童很聪明,这么小就读大学了,比我家崽子好多了。”一名商旅忍不住感慨。“我家崽子要有你这么聪明,我也就放心了。”
见商旅脸上的思乡愁绪,赭好奇的问:“大叔你从哪来的?”
“我呀,是从黎邑来的。”
“黎邑,那不是在越州吗?好远。”赭惊讶不已。
地理课上除了帝国各地的地理,也介绍了帝国有多少个州,多少个邑多少个郡。赭以前赶集时也见过不少来自异乡的商贩,但最多跨郡,这种跨州的商贩还是头回见,难怪口音那么奇怪。
虽然自己此去辟雍也是跨州,但望海郡与林精之间的距离还不如扬州最东到最西之间的距离,更别提两地往来可以乘船,并不费多少时间,从黎邑到这里就不一样了,实打实的跨州。
“是啊,我走了半载。”商贩道。
“这么快?”赭惊讶。
商贩可不是他,一路都在赶路,商贩赶路是一边走一边坐生意,走了半载便意味真正花在赶路上的时间连三个月都没有。
“有鸿沟啊。”商贩滔滔不绝的夸赞起鸿沟与玉主青蘅。“....虽然鸿沟还没完全修好,但已经修好了的地方皆可通航,省了太多事,以前没个两岁都走不到,如今只需半岁....玉主真是太伟大了。”
赭配合的一起夸赞了一番玉主,然后将话题拉了回来。“就算鸿沟减少了很多路程,这一路上盗匪和豺狼虎豹也很多吧?你能平安到这里真是太厉害了。”
见赭一脸佩服,商贩们不禁露出了自得之色,自夸了自己一通后又谦虚的表示沿途的驿卒们也有很大的功劳。
“驿卒?”赭露出茫然之色,驿舍不是供过往商旅与官吏们歇脚的地方吗?怎么还能对盗匪和豺狼虎豹起作用?
商贩们见赭不解遂给赭解释了一番。
“驿舍的驿卒都是军中退下来的,个个都很能打。”商贩道。
赭点头表示自己明白,有不少人服兵役的目的便是退伍后转职驿卒,有稳定的饭碗,而因为驿舍的人员都是退伍的军卒,驿舍的秩序也是最好的,无人敢造次,商旅们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住在驿舍图个安心省事,实在没有空房也会在驿舍周围的逆旅歇脚,但这与路上的秩序有什么关系?
商贩道:“这事得从八岁前的大裁军说起,咱们原本有三四百万军队,八岁前大裁军,前前后后裁了一百多万人,这些人退伍后总要有一份工作维持生计吧?正好王在增设驿舍,在公道两边增设更多驿舍并维持公道上的安全,抓盗匪,原本的驿卒就不够用了,也不对口,便增设了驿舍武卒,让武卒负责维持治安...”..
赭一边听一边捋思绪,慢慢理顺了怎么回事。王将地方上的军队差不多削了一半,全都转职去驿舍担任驿卒。
以帝都为中心,千里之内十里一驿;千里之外,司隶之内,二十里一驿;司隶之外,三十里一驿。
离城邑近的地方,寻常驿卒多一些,离城邑远的地方,武卒多一些,不管是哪种,一下增设数十万驿舍,商旅出门在外的安全系数陡增,舒适度也同样增加。驿舍方圆十里,盗匪绝迹,许多人便围绕着驿舍开逆旅招待过往的商旅,原本出门十天半个月啃干粮是寻常事,如今沿途不时能遇到驿舍与逆旅吃口热饭,商旅花在路上的时间也同样减少。
赭恍然为何最近这些年见到的商旅越来越多。
吃吃喝喝,相谈甚欢,赭高兴的表示我请客并用自己剩下的所有私房钱结了账,而商贩得知赭要往辟雍学宫去读书,惊喜表示自己也要去帝都,正好同行,不收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