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第七十三章幽篁
第814章第七十三章幽篁
华歆,燧人氏,谥号高,庙号初祖,帝号炎帝。
人族第一位人王,生于西荒先民中的燧人氏,不过人族建立之前燧人就已经灭了,因而炎帝死后燧人这个氏便断了。生年不详,只能确定这位真的很长寿,人族王朝七千年历史,她一个人就占了七分之三的长度。
事迹:....太长了,最大的功绩是精神上灭绝了一百多个种族(血脉仍旧在延续,但子孙后代不再是曾经的种族,是为精神灭绝),最有名的事迹是分割王权与神权,将王权交给青帝,将神权交给巫女云桑,开启了帝国双首领时代。
王荪,人族第二位王,以及第一位世俗王权的王,谥号文王,庙号高祖,帝号青帝。名妫荪(妫姓,不过生前最讨厌有人这么喊自己),西陵荪(出生在西陵,以西陵为氏),浊山荪(封地在浊山),在位时间一百七十多年(些许长生种血统加第四境武者的强悍体质)。
事迹:世俗王权的第一人,拆分九姓,分封天下,打压神权,迁都郫邑,颁布了最早的货币制度,有史所载的第一桩异姓婚姻(其婚姻一度被传为爱情佳话,现在也有很多人相信那是一段绝美爱情。推测相信的人都没读过书,史书明确记载榨干利用价值后青帝便踹了自己的配偶,糟糠之夫/妻就该下堂的第一人,少年夫妻,结缡百载,育有一子,你老了没用了,就该下堂,这要是爱情神话,那这世上所有渣男渣女都是千古情种),禁血缘婚,也是唯一一位在位期间没发动战争的王,在位期间大规模修建道路....
王华,人族第二位王,谥号文王,庙号高宗。妊姓,炎帝之后,史书上有其谱系记载,每一任人王都有这样的谱系,追溯其祖宗,都能追溯到过去的某一任王。但王华的谱系可信度存疑,史书记载其最早是靠给大户人家放羊为生,堪比大街上一个卖菜的掏出自家族谱,族谱能追溯到某一任人王,细致到中间几十代谁生谁全都有....这族谱的可信度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但这样的一份族谱天下人都认了,估摸着不是王华自己编造的,在那个时代有这个能力的只有一个:青帝。不难猜出怎么回事,青帝晚年时选了王华做继承人,为了省点事就给王华修了一份族谱。
事迹:延续青帝的政策,并稳定了下来。
王婼,人族第三位王,谥号桓王,在位期间开疆拓土。
王鹄,人族第四位王,谥号明王,在位期间....血色百岁中死的第一位王,自信心太旺盛,同觉得自己能像炎帝一般同当时的羽族王朝掰腕子,放弃炎帝时定下的悄悄发育,坐看羽人王朝内耗政策。而事实证明不是谁都能以弱胜强,哪怕羽族王朝已经在一路走下坡路,人也还没完全坠入悬崖,就算要做什么也要等羽族王朝完全坠入悬崖了再说。人王为自己的冒失与澎湃自信心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战死沙场,由此拉开了人族被称之为血色百岁的长夜。
穆王,人族王,血色百岁期间第二位王,死于战场。
庄王,人族第六位王,血色百岁期间第三位王,死于战场旧伤发作。
平王,人族第七位王,血色百岁期间第四位王,帝都被攻破,战死。
昭王,人族第八位王,血色百岁期间王,于军中继位为王,夺回帝都,死于羽人刺客。
襄王,人族第九位王,血色百岁期间第六位王,帝都被攻破,战死。
肃王,人族第十位王,血色百岁期间第七位王,战场继位为王,在位四十一天,率军抢回帝都,回到帝都的第十日重伤不治。
献王,人族第十一位王,血色百岁期间第八位王,死于箭伤发作。
闵王,人族第十二位王,血色百岁期间第九位王,战死。
度王,人族第十三位王,血色百岁期间第十位王,死于战场旧伤发作。
简王,人族第十四位王,血色百岁期间第十一位王,死于战场旧伤发作。
声王(贬意),庙号睿宗(褒意),人族第王,血色百岁期间第十二位王,同第三王朝和谈,向羽人称臣,结束血色百岁,死于人族刺客。
戴王,人族第王,积劳成疾而亡。
废王粟,人族第一位废王,继位后原形毕露纵情享乐,被废,在位时间不足三载,不入祖庙。
烈王,第十六位王,开疆拓土。
康王,第十七位王,死于生了个巫子。
景王,第十八位王,为玉主打造神主,以有功于人族的先贤身份送入祖庙,死....疑似同王权与神权的争斗有关。
废王辟方,继位后太急躁,同时得罪太多势力,被废,在位时间不足三载,不入祖庙。
懿王,第十九位王,温柔爱民。
靖王,第二十位王,柔德安众。
定王,第二十一任王。
又一任废王,不入祖庙。
章王,第二十二任王。
宣王,第二十三任王。
威王,第二十四任王。
光王,第二王。
昭文王,第二十六任王,也是第一个用双字谥号的王。
王扶风,第二十七位王,谥号武王,庙号世祖,帝号黄帝。少时在澜水之畔渔猎为生,同样有一份出彩的谱系,真实身世,虽然史书写得很神话,但接地气点就是黄帝是奔于桑林的产物,却也谈不上有什么问题,人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奔于桑林的产物,黄帝的子孙有许多氏,承嗣的嫡长一脉以其名为氏。
功绩:击败羽族王朝,人族疆域扩张一半,并取代羽族的第三王朝成为元洲第四王朝。
王朱,黄帝之子,谥号元王,第二十八任王。安民有方,废禅让行世袭,构陷与疑似毒杀巫女若愚,打压神权,非废王,但因废禅让之举,神主被白帝从祖庙里请了出来,不入祖庙。
王昌,王辟疆之女,废王,原本有谥号,但被白帝取消,不入祖庙。
王满,王昌之子,被白帝处以醢刑,不入祖庙。
王宁,谥号戾王(贬意),庙号太宗,帝号白帝,第二十九任王,在位四百年。诸王之中唯二没有谱系的王,另一个是炎帝,不同的是炎帝有自己的姓氏,白帝除了名什么都没有,父母不详,生年不详,出生地不详,成长不详,统统不详,仿佛凭空冒出一个叫宁的人。
事迹:拨乱反正,结束人族持续了百年的内乱;醢杀前任,默许对扶风氏族的屠杀,却又保下扶风氏几只幼崽延续黄帝血脉;正式确立嫡长继承制,结束方国过于激烈的权力更叠;打压贵族权力,加强王权,缓解社会矛盾;民与武分开,令民耕作与繁衍,从民中遴选强健之人为士,脱产以守卫一方;为刹住贵族奢靡之风,确立不同身份的人饮食等级,违者严惩,杜绝贵族浪费资源,也是后来礼乐天下的雏形(后来被搞成等级制度就是另一回事);灭绝大量古国公族嫡脉,再给人过继远得没边的旁支,并将疆域过大、人口过多的古国肢解为若干小国;攻破羽国都城,令羽国东迁,将兖州完全纳入人族版图;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前期);修建漓水水利(功在千秋,罪在当代)....
非朝政的事迹:继位后因政治联姻纳配偶,对每一个都曾宠爱有加,然其中四妃的家族都在后来被她搞掉了。为防枕边人刺杀,前脚搞了别人家族后脚离婚。唯一没被搞的是防风侯,有人说因为离得太远,防风侯又识趣,故而其异母兄伯嚣成配偶中最终剩下的,并成为了白帝的后。也有人说白帝是怜悯伯嚣,伯嚣年幼时落水高烧不退,烧坏了脑子,救回来后变成了弱智,只有幼崽的心智,而白帝心性仁善温柔,不免怜悯伯嚣,亦有人说白帝爱伯嚣,因为白帝唯一的子嗣是与伯嚣所生。
防风侯叔婴与伯嚣为异母手足,伯嚣嫡,叔婴庶,感情甚笃。伯嚣周岁立为嗣君,总角时落水高烧,因弱智不可为嗣君而被废,叔婴为嗣君,恐人怠慢伯嚣,衣食起居皆亲自过问打理,无一不用心。及长,叔婴嫁伯嚣予白帝,白帝有子,叔婴求其子为嗣君,不立亲子,白帝允,此后防风侯皆为白帝血脉。故白帝非防风氏,防风氏却为帝族。
....
幽篁按了按眉心。“这些王的名字真多。”
人族的姓是唯一的,但氏不是,出生地为氏,封地为氏,祖先的名字为氏,职业为氏,居住地为氏,人王除了姓氏名还有谥号、庙号、帝号等。
读书时看着教材最后面那一溜谥号、庙号、帝号已经很头晕眼花了,如今成了巫子要学的自然不是简化到只剩下名、谥号、庙号、帝号(没有氏,古时人族的氏经常变,编教材的人选择弃疗)、在位时间的王表,而是完整版的,有王所有的名字以及每个名字所代表的含义,还有所有事迹的东西。
帝王本纪再加上巫宗内部相传的密档....幽篁看得脑仁直突突,王表约莫走过三分之一脑子几欲炸裂,白帝崩后人族没了外患,内忧开始不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