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第六十六章青蘅 - 孰能不朽 - 都广建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孰能不朽 >

第807章第六十六章青蘅

第807章第六十六章青蘅

人乍看不多,对于负责鸿沟,每次调动人力都是以万为单位的青蘅而人真的不多。但就开垦农场而言人一点都不少,分封时代大部分贵族的田奴都没这个数,拥有上万乃至十数万田奴的都是顶级贵族,都顶级贵族了,数量必须稀少。

比如春季时可以种植春小麦,夏季时可以种植树薯和葫芦,秋季种植宿麦,冬季在元洲是种不了什么,但在炎洲仍旧可以种植东西,那地方四季如春,哪怕是冬季也不冷。即便不种这些作物,那也还有别的选择,反正根据播种时间组合好就行,而这意味人从年头到年尾可以忙碌四十万亩地。

当然,这种全年劳作的做***很要命,不过这对农场主而言不是事,消耗不是自己的生命就不需要心疼。但辛筝也想到了这一点,连佣耕吃的伙食标准都给农场主定好了,盐和油水非常足。

青蘅估摸着这也是辛筝要求农场主所有直系血亲做人质的原因,无法强有力的控制,又要保证佣耕能活着回来,便只能采取特殊手段。

佣耕不能活着回来,农场主所有直系血亲都会挂城墙上风干。

人族七千年历史,被承认的与被废的王加起来高达三位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三位数的基数上自然也什么奇葩都找得到,但这般强盗流氓的却不多,扒拉一圈不超过一掌之数。而历史证明,人王只要拉得下脸,这种非常手段效果奇佳。

言归正传,炎洲的气候很适合农耕,但成也气候败也气候。

气候越是炎热的环境生存条件就越恶劣,不仅瘴疠横行,有时光是炎热就能杀人,再勤劳的农人也得能活下来才能耕作。为了防止自己被找麻烦,息妧招人时只要身体特别强壮的男女,身强体壮,没那么容易被疾病击倒。青蘅也写信给巫彭殿派三百名医者由一名祭巫带队随行,并为息妧准备了大量可能用得上的药物。

除了生存环境太恶劣,热带还有一个致命问题:土地贫瘠。

温带与寒带冷归冷,但枯叶落到地面上并不会很快被分解,而是会变成腐殖质,增加土壤的肥力。热带就不一样了,枯叶落在地面,第二年就能被强大的生态分解干净,并不会增加土地肥力,这一点从各色土壤中最肥沃的黑土地都在气候严寒的地方可以看出一二。

土地没有肥力,气候再适合植物生长也不适合发展农耕,这也使得没有外力干扰,自然发展到进入农耕阶段的文明普遍位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寒带太冷了,土壤中的营养虽然不容易被分解,但植物也难以生长。

北部的人口密度比南部人口密度高的根源也与这两个条件有关,后者开发的时间再不如前者也是开发了几千年,北方又频繁战乱,不如南方安定,没理由两地人口密度能差得那么离谱。

炎洲比帝国南部还热,这些问题只会更坏而不会更好。

哪怕能用人畜粪便、骨粉堆肥,土壤基础条件也不能太差,所幸清水下游的三角洲平原是大河的淤泥冲击而成,土壤必须肥沃,但也需以防万一。息妧谨慎的挑选了作物种子,挑的大多是能增加土地肥力的作物。

农具的质量必须好,数量必须多,不然去了炎洲短时间可没地方补充。

换个人这些准备工作没有数年搞不定,但息妧有青蘅全力相助,只三个月便准备到位,只等鲸船到位。

为了赶时间,也是因为息妧的商队载百人(两百人是护卫,一半是息妧自己的还有一半是青蘅提供的)百人半年的口粮、农具、四千头耕牛、三千头驴、牲畜的草料、种子、布匹、药材.....诸多东西,虽然可以找青蘅帮忙找船,但太麻烦,也太花钱,因而息妧选择找鲛人。

鲛人的鲸船说是船,实则水上之城,以木革、大型海兽的骨骼、金属诸多材料制成水上堡垒,长三百丈,宽百余丈,高二三十丈,这要是船,遑论下水,龙骨在造的过程中就得断。因而鲸船不是船,也不是靠风力与人力驱动,而是靠畜力驱动,数头被驯化的蓝鲸拉着鲸船在海上往来。

鲛人经营鲸船都是卖票,但息妧财大气粗,包了一座鲸船。至青蘅在海边送她离开时息妧不仅将多年积蓄花光了,还欠了青蘅一大笔钱。

“希望一切顺利。”

“不然她就要债台高筑了。”

“那倒不至于,真要失败我会免她一半的债务,毕竟是我拖她下水。”青蘅忧心的望着远方的海面:“我就是担心自己不能早日退休养老,你说我要不要跟去看看?”

“你有那个空闲时间?先打理好陵光州吧,不然兕子一定会让你死在退休养老之前。”

青蘅忧郁的叹了口气。

陵光州,怎么说呢。

澜州的问题是地缘地形、生态等因素。

豫州的问题是官场与豪强,但民心没问题。

陵光州,这地方的官吏们没有问题,至少高级官吏们都没有,有问题的是民。

陵光州与炎洲都是辛筝流放罪犯与因为有个罪犯亲属而被连坐的家眷,而这些流放者中以旧贵族为主,其次是贪污贪官污吏、杂七杂八的重刑犯及被连坐的家眷,正儿八经的良家子炎洲是完全没有的,那地方原本没有任何人族,现有的人族人口全是流放过去的。陵光州要好一点,早在千年前那里就稀稀拉拉的分封了几个贵族,虽然贵族多吃多占,但在陵光半岛上还是发展出了一点基础。分封时代结束的乱世中陵光半岛又吸纳了大量流民,良家子人口约莫三十余万,但流放者与流放者的后代,超过九十万。

为何辛筝巡狩从不往陵光州跑,是嫌远吗?不,她是不敢,清楚自己去了陵光州会被群起而攻之,无法活着离开。

“在位才七十载,被她流放的人就多达数十....不对,陵光州的流放者及其后代是超过九十万,没将炎洲海州那边的算进去。人族有史以来有哪位人王流放的人能比她更多?”

“炎帝。”

“炎帝流放的人再多也是三千载的岁月里攒的,她在位都没百载。”

再对辛筝腹诽不已,陵光州这个烂摊子还是得收拾,日后要发展炎洲,位于元洲最南端的陵光州就很重要,基础建设都得搞起来,而必须当地的居民们配合。

乘着鹏鸟抵达陵光州,翻阅了陵光州最近的所有档案,青蘅讶异发现辛筝还挺有远见的。

最近一次往陵光州流放罪犯是十年前的事,从十年前开始原本应该流放陵光州的罪犯全都扔去了炎洲海州。

若不断有鲜血血液补充,那陵光州的仇恨就别消了,但十年间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再加上沉重的生存压力,还能坚持恨天恨地恨辛筝恨贱民恨世道不古恨贵贱颠倒,满腔愤世嫉俗的不多。过于沉重的生存压力会强迫智慧生物丧失正常爱恨的能力,当生存占据了一个人全部精力时,爱与恨都是不切实际的东西。

就算被辛筝屠灭了三族,在陵光州煎熬一二十年,便是辛筝本人出现在面前都可能会选择扑上去吻仇人的脚下的尘土恳求宽恕,唾骂自己的三族罪有应得,活该被杀,只求辛筝能放自己回元洲。

离开是不可能离开的,但可以将陵光州发展起来。

再看陵光州的地头蛇,地头蛇有三个家,一家是难民出身的良家子,两家是流放者的后代。难民因为人太少而紧紧抱团,瞧不起流放者及其后代;流放者及其后代没有难民团聚,但胜在人多。

陵光州的中底层官吏不是这三家的人就与这三家有关系,高级官吏因为是辛筝指定倒是和这三家没任何关系。然这种情况,理论上这种辛筝派来的官吏什么政绩都不要指望,老老实实当个摆设,到了任期走人就行,但官吏们办事虽然很艰难,但这些年还是陆陆续续做成了不少事。

这不合理,哪怕难民们因为人少而大力支持辛筝派来的官吏也不该这么顺利。

青蘅将档案翻来翻去,最终停在三家地头蛇的姓氏上,三家地头蛇中最强大的一家是党氏,也是最敌视官府的。

“元,我好像在哪看过,王的母亲是一个叫党的氏族的大夫。”

“就是党,穷桑国党氏。”

辛筝迅速翻出党氏最早被流放的那一批人的档案,佩服不已。“将自己的母族整族流放,不愧是王。”从不按常理走,换个人再怎样立场相对,也会对母族留情,就辛筝混不吝。

元不以为然:“党氏中她所在意者不过生母,生母都死了,余下的人又与她有何干系?爱屋及乌这种心理,兕子显然缺乏。”

便是对屋子本身,辛筝的在意也未必有多少,毕竟只是生她的人,母女俩并没有长久的相处,抚养辛筝的人是生父,而从辛襄子的身后事不难看出辛筝对辛襄子更不在意,这样一个人指望她多在意血缘无疑是扯淡。

稀薄如孟春之雪的在意,又要如何惠及乌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