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第六十章青蘅 - 孰能不朽 - 都广建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孰能不朽 >

第801章第六十章青蘅

第801章第六十章青蘅

所有战争中城邑的攻防战是最残酷的,不仅仅是因为城破后的烧杀劫掠,更因为打攻防战时死人死得跟人命不仅不要钱还倒贴钱一样。这足以使任何一个正常人的精神出问题,战争结束后短则数月多则数年都缓不过来,也有一辈子都缓不过来的。

攻方与守方相比较的话,只要不是守到弹尽粮绝,以人脯充军粮的境地,守方的精神状态不会出太大的问题。毕竟是为了背后的家人而守,保护亲朋的使命感一定程度上能克制精神问题,战争结束后抱一抱,感受仍旧平安的亲人的气息,精神问题自然平复。

若是守到以人脯充军粮的程度,那输赢也失去了意义,上位者另当别论。因为上位者守城为的是自己的财产与权力,但底层氓庶一没财产二没权力,自然没那么高大,人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才守城,结果为了守城,家人进了自己肚子....就算赢了也是精神问题相伴终生。

巫咸拿勺子搅了搅碗里的粥,半干半稀,叹道:“又是稀饭。”

尧都又是帝都又是军事堡垒,存粮很丰厚,架不住战时只有消耗没有进项。

虽然历史上有诸侯坐视王死的先例,但官吏与诸侯是不一样的,后者没了王也还是诸侯,而官吏依托官僚体系而存在,不敢看戏,更别提帝国高级官员没做官的直系血亲都在帝都,为了看王倒霉把父母儿女都搭进去....也不是说不行,但做为臣子不忠,做为儿女不孝,做为父母不慈,政客内里再肮脏也不能将这些摆到台面上,一旦摆上台面,前途尽毁。若有足够的利益,未尝不能考虑,但官吏能够从中得到的利益太少,不值得。

勤王的援军比辛筝、巫咸这些深陷重围的当事人还要急,奈何经桓太能打,来的援军不是半道上被吃掉就是艰难的抵达尧都所在的地域,却被经桓给拦住,带着的人和粮食都进不来尧都,尧都只能一直消耗存粮。

因为身体细胞里囤的能量足,一年半载不吃东西也死不了干脆暂时不吃了的青蘅一边调试琴弦一边道:“熬过这一阵就好了。”

“都熬四个月了。”巫咸揉了揉额角。“也不知几时是个头,你别碰你那琴了,我听着烦。”

青蘅从善如流的将琴换成了箜篌,不碰琴就不碰琴,反正她全乐器精通。

巫咸噎了下。“我的意思是你暂时别碰任何乐器成不成?”

这些巫子玉主们为什么每个都能将正职当成副业,将兴趣爱好当成正职来尽心尽力?

青蘅道:“那不行,王让我每日都演奏乐器,说这样可以舒缓军民的精神。”

巫咸知道太多导致接受不能,但军民们不是。

乐虽然一度被当做划分等级的工具,但它的诞生却不是区分等级,而是先民用于放松精神获取愉悦感的方式。

发现青蘅休息时间玩乐器放松精神时会有一堆同样休息的军民凑过去听,还无师自通的向青蘅点曲,并且听曲的人精神状态比不听的人要稳定,辛筝遂让青蘅多奏乐器。

战争中精神状态太松弛会死,但太紧绷了也会出问题,战后综合症还是轻的,再怎样也是战后的事,在战争进行时也同样存在一种病症——营啸,又名炸营,不论是哪种,一旦发生都会造成巨大的非战斗减员与士气大跌。

这也很合青蘅的心意,不管是因为闲暇时的兴趣爱好而摸乐器还是因为辛筝命令而摸乐器,只要能摸乐器她都开心。

“为什么对你没用?”青蘅忍不住问。

“军民脑子里只有守住尧都与活下去,很简单,我脑子里的东西很多,很暴躁,自然无用。”

“那只能说明我的音乐造诣还不够高。”

巫咸觉得自己更暴躁了,却也清楚劝说无用,数千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提这个,以前没发现辛筝的军事竟也如此出色。”

这四个月的守城战都是辛筝自己在跟经桓打,虽然守方占地利,又有多年前的准备,有先天优势,但对手是经桓,在经桓的死磕下还能跟乌龟壳似的纹丝不动,寻常将领可没这能耐。

辛筝一直以来的表现都是治世的大才,不管哪里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条,就算因为将能赚钱的行当都写进了刑法里搞官营,连最基础的土地都没放过导致很多人口诛笔伐,却也没见造反的。

这年头可不讲究动口不动手,能动手杀人就不啰嗦的社会风气可是有千百年的历史厚度,辛筝前些年以铜铁应该优先满足农耕生产为由收天下之兵都挡不住民间械斗。

如此风气,能直接造反谁会只动口?

更别说这些年,很多人说辛筝废分封遭了报应,所以这几十年天灾不断,虽然是扯淡,但这种说法能出现足可见天灾的频率真的很高,以至于什么无稽之谈都能出现。

可就是没人造反,治理水平必须高。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治理水平很高,行军打仗的能耐便会一般,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特例也有,比如四帝,哪怕其中治理水平最差的黄帝那也是看跟谁比;再比如几个有庙号的人王,所处的时代决定不能文能武就是死,疯狂压榨自己的潜力,充分证明人这种生物很贱,不给点压力就不能创造奇迹。

没人想过辛筝也是这一款,辛筝都是敲定谁去打,要通过战争达成什么目的,然后就撒手看将领们表现,所谓的亲征也是为了最短时间接管地盘,军事方面完全不干预,这是很典型的会用人的明君的特征。

青蘅一边调试箜篌一边道:“我记得她十几岁时有打过仗,并且没输过。”

“你也说她十几岁时,距今都多久了,而且她打的那几场仗也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战争。”巫咸一边用粥一边道。“谁能想到她真这么能,居然一直憋着不表现,不过话说回来,她要是把仗都打了,底下人也没机会表现和磨练,便不会有如今的能臣猛将如云。”

没有人生来就什么都会,哪怕是不世的名将也需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磨砺自己才能成为名将。

正用着膳便见辛筝的侍从来寻青蘅,巫咸摆了摆手让青蘅赶紧走。辛筝没事不会找青蘅,找青蘅不是有事就是机会教育,大部分都是后者,辛筝培养青蘅的心思很明显。

青蘅步入辛筝的书房便被辛筝扔过来一封简牍。

虽然有了比以前更好的纸,但简牍并未因此被淘汰,但纸是比以前的纸好了,不会一写就破,凑合着也能用来书写,但纸的缺点又不止一写就破这一种,更别提不会一写就破和写得舒服是两回事。

芥子手串的空间有限,望舒改良纸且用纸是因为纸没简牍那么占空间,方便随身携带,能容忍纸的其它缺点。但其它人又不似望舒一般有芥子珠这样的神物,走到哪便将书籍与草稿带到哪,自然不能忍。

特别好的纸倒也有,但成本之高....辛筝都舍不得用。

当然,纸的成本高的特别高,低的也特别低,后者的质量不如前者也不如简牍,但凑合着能用,也轻便,辛筝为了省钱干脆让官序用纸当学生的教材与功课本,能用就行。

官序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识字识数,量大管饱能用就行,其它都可以凑合,官方文书却不行,除了少数情况特殊的文书,如机密情报(方便藏匿),万里之外的公文(给驯养的猛禽减负,让猛禽能携带更多公文,也有用绢的)等,仍旧用的简牍,书写方便也便于保存,不易燃。

青蘅这些年打交道最多的书写材料便是简牍,手一摸便觉竹子的质感不对。

木竹也不是砍下来就能用,官方文书用的简牍有专门的处理工序,触感都差不多,这个却不同。

打开一看,确实不一样,这就不是人族的东西。

待青蘅阅完,辛筝问:“感觉如何?”

“青州那边应该很顺利。”青蘅道。“风洲很理智。”

简牍里的内容总结一下就是羽国想和辛筝谈谈,虽然口气很高傲,态度很傲慢,但羽国如今占优势,这也很正常。

比起简牍的语气与态度,简牍背后所代表的东西与风洲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者,这位羽王太理智了。

四个月的时间不足以让君离强迫羽王和谈,但羽王却很理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