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第五章辛筝 - 孰能不朽 - 都广建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孰能不朽 >

第746章第五章辛筝

第746章第五章辛筝

事死如事生是一种非常糟粕的观念,至少辛筝一直觉得这种观念很糟粕。

事死如事生,为了保证死后也能继续像在人间时一样享受荣华富贵,贵族死时的陪葬可谓花样百出。

生前喜欢的宠物舍不得,必须待下去,宠物包括但不限于豚犬牛马。豚犬是吃的,吃的如果不能吃进活人的肚子里那就没有意义,埋进陵墓里连直接埋地里都不如,直接埋地里虽然也是浪费,好歹可以肥地。牛马就更不用说了,都是耕地的好帮手,就那么埋进殉葬坑,着实令人发指。

且,若以为宠物只是豚犬牛马的就太年轻了,宠物里还包括人,生前喜欢的美女美少年也要带下去继续服侍自己的。不过这点在辛筝看来不算过分,以色侍人者,如菟丝般依附他人而活,不论是色衰爱弛还是被殉葬都是很正常的事,最重要的是,这部分宠物所占比例不大,又是不事生产的人群,死了也不会造成多少损失,在陪葬品比烂大赛中排名靠后,相对没那么难以接受。

最让辛筝觉得难以接受的是陵奴与伺候的奴隶、军队、臣子。

去了地下,衣食起居怎能没有奴仆照顾?怎能没有军队保护,必须陪葬一堆奴隶与勇武的军卒,当然,后者的延续时间并不长,死人想要军队陪葬,但还活着的人舍不得,遂发明了陶俑糊弄亡者。奴隶没有军卒那么珍贵,活人就没在这方面糊弄死人。

陵奴不算陪葬品,但做为陵墓的修建者,他们太清楚陵墓的位置与内部构造了,没有人愿意自己死后被人掘墓,故而陵墓落成之日,陵奴皆殉,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就是效果不咋的,没有陵奴泄露情报,陵墓也保不住安稳。

氓庶穷途末路时发现陵墓是一定会盗的。

贵族缺军费时也会组建专门的人手盗墓获取军费,别人的成绩如何辛筝不太清楚,她自己的话,这些年挖的墓没有十万也有八万,赚麻了,可惜赚得快花得更快。

除了动物类陪葬品,贵族陵墓中还会有相当数量的玉器、金器、银器与铜器。除了玉,全都是贵金属,而这些全部都是钱,大量的金银铜埋进地里导致帝国的贵金属永远都不够用。

氓庶虽然没有本钱搞贵族的奢侈做法,但人也不会什么都不带就下葬,只要有条件就会带一些钱下葬。

辛筝在发行的钱币上刻了铸造年份,每年铸了多少钱都有记录,发行出去的钱超过二十年就会回收重铸,理论上,回收旧钱会很容易。

流通了二十年的旧钱,使用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些重量减少了的钱价值会受到影响,能换成足量的钱,没人会拒绝,但事实上,很大一部分旧钱收不回来。

倒不是有人不愿旧钱换新钱,而是旧钱都埋坟墓里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因为缺钱去刨自家祖坟,且修得起坟能准备陪葬品的人家家境都不会太差,也不至于缺钱。

辛筝废奴废人殉,谁家墓里用了人殉,街坊邻里七大姑八大姨姻亲三族全数连坐,为了一个人殉倒霉几千人不值当。但满腔孝心无从表现也不行,不能殉葬一堆人下去伺候父母亲人,那就可着劲的陪葬值钱的东西,玉器、金器、银器以及大量的钱。

辛筝对此深恶痛绝。

收拾了这么多年钱货凌乱的烂摊子,也没少利用钱币去破坏其它国家的稳定,辛筝再怎么着也摸索出了许多经济知识。

大量的钱埋进地里,市面上的钱就不够用了,后患无穷,其中最直观的便是劣钱□□活跃,劣币驱逐良币。

辛筝能怎么办?辛筝也很无奈,总不能因为别人拿钱陪葬品就把人给砍了,钱是别人的私人财产,怎么处理是个人的自由,再神经病的暴君也不会去干涉别人怎么花钱,更别提人那是孝道。

人族对于孝道很看重,历史上就有一位诸侯因为父母死的时候殉得奴隶太少而被痛骂不孝不悌。

辛筝禁人殉也就罢了,礼崩乐坏这么多年,列国征伐,猪脑子打成狗脑子,为了填补战争的兵源需求,大部分国家都开始禁止大规模的人殉,鼓励与推广陶俑木俑陪葬。

有这些打底,辛筝全面禁止人殉,在有能力搞人殉的旧贵族全部被她收拾掉的如今,没人会有意见,但无关人殉的物品陪葬都禁,一定会民怨沸腾。

辛筝只能通过旧钱回收判断有多少钱进了坟墓,然后铸更多的钱流入市面上,同时努力移风易俗,纸钱也是钱,陪葬纸钱不好吗?

移风易俗的成果....辛筝只能安慰自己诸侯们废人殉推广陶俑木俑尚且花了近一千年的时间,指望纸钱一下替代真钱不现实。

所幸手里负责掘墓的队伍很给力,能从墓里回收不少贵金属,减少一部分,也让辛筝感觉到一点安慰。

有如此多的糟心经历,辛筝很难对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产生好感,不仅她,帝国历任人王中只要是个明君都对这种观念没好感,多多少少都颁布过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其中干得最绝的莫过白帝。

白帝以区别嫡庶尊卑、主支庶孽的理由颁布了新的祭祀规矩:只有大宗可以祭祀始祖,旁支远支最远只能祭祀自己这一脉与大宗分开的那位祖先。

风姓氏族就是个活例子,在白帝之前,只要是风姓子孙都可以祭祖的名义祭祀炎帝,白帝颁布新政之后,只有嫡长一脉的太昊氏有资格在祭祖时祭祀炎帝,少昊氏、穷桑氏与辛氏这些分支仍旧可以祭祀炎帝,但不能自己祭祀,只能在太昊氏祭祖时出一部分祭品,跟着太昊氏一起祭祀。

祭祀的频率暴跌,浪费在祭祀上的资源自然也少了,又因为这一政策维护了大宗的地位,便没有人亡政息,而是延续至今。

然而,糟粕也不完全没有利用价值,端看怎么用。

君离为头疼怎么说服众人同意改动祖庙祭祀的辛筝出谋划策,本着暂时也没别的头绪,便试试的想法,辛筝接受了君离的建议。

第一步,用非常憧憬的态度与众人聊过去的明君与先贤们的事迹,辛筝对着镜子和君离练习了两个时辰,连知道她想干嘛的君离都被她的演技给感染了,何况不知道她想干嘛的。

第二步,表达完了憧憬,再提一提祭品,想增厚先贤与四帝的祭品。

第三步,无奈的聊一下国库财政问题,负债几千万金铢,鬼知道什么时候能还完,实在是挤不出钱增厚祭品,但又实在不忍先贤与明君祭品单薄。

第四步,提前找好的托,新上任的相提议节省一点恶谥君王、中谥君王的祭品开销,非帝君的明君们的祭品中的礼器、用具等非食用祭品换成食物,看着也好看一点。省下的钱再用于增厚先贤与四帝的祭品。

一番努力,大祭至少一百万金铢的祭品成本被压至三十万金铢。

新的账册出来时不少人终于反应过来辛筝干了什么,但反应过来也没用,辛筝早已趁热打铁将新的祭祀标准给敲定落实。

为了收买人心,辛筝还将可食用祭品中分赠给了往来参观与祭拜祖庙的游人以及方圆百里的氓庶。

按着传统,在祭祀了祖先之后,祭品并不会浪费,而是由祭祀的子孙分食。在传统观念里神主享用祭品之后会将福祉寄寓在祭品中,被称之为福胙,参祭的人分食祭品可以得到神主的赐福与护佑。

这也是为何先贤神话比君王自己编的神话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人们觉得先贤的福祉比君王的福祉更靠谱。

只一个问题,宗族内部祭祀,福胙只分给同族,祖庙当然不会这么搞,也没法这么搞,除非一千年前是一家也算是血亲,否则先贤之间谁跟谁都没关系,自然不适合这种做法。

按照传统,每年的小祭由王派一位臣子来代替祭祀,祭祀之后的福胙一份带回去给王吃,剩下的则由负责打理祖庙的官吏与群巫一起分食,若还有剩的,巫抵殿和祖庙在一条山脉中,反正不会浪费。

大祭时祭祀祖庙由王带领公卿百官以及人族方国诸侯或亲自前来或让嗣君代替自己出使,浩浩荡荡的祭祀,然后一起分一份福胙。

不论是哪一种,福胙都不会分给氓庶。

然,辛筝已经灭了大部分的方国,还没灭的绝对不会羊入虎口,辛筝又增厚了祭品中的食物部分,于是乎福胙多得哪怕所有人敞开了吃也吃不完。

辛筝为了避免浪费将福胙分给氓庶的做法反对者不少,却被辛筝一句你把福胙吃光我就不分给氓庶堵了回去。

君臣这么多年,谁还不清楚谁,谁敢应,辛筝就敢做出逼人吃福胙吃到撑死的事。

解决了祭品的成本与处理,辛筝开始投入痛苦的祭祀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