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第二章奚齐
第743章第二章奚齐
人逢喜事精神爽,双喜临门爽上加爽。
最开始收到家书知道魏兕被征入伍后奚齐天天失眠,满脑子都是自己独子英年早逝的死相,直到后来得知魏兕立下军功一路升至军官乃至师帅的位置才放下心。
虽然军卒与中低层军官的死亡率很高,但高级军官的死亡率很低,半是因为能从军卒一路爬到高级军官的位置上,生存能力必定强大,二是高级军官身边有负责保护其安全的亲卫。
虽然辛筝拒绝分封任何功臣封地与给予免税特权,但不涉及分封与免税的福利都给得很足,军卒在分地时能分到最好的上田,财帛也都给得特别痛快,养老有国库掏钱,只要能力能达到及格线,从军队转职的人也会比别的人升得更快。
于奚齐而言,财富地位还是其次,重要的是确定魏兕是安全的,没有受到自己的影响。
奚齐非常高兴的见人就炫耀自己孙女有出息,差点被人打闷棍。
炎洲的人族全都是被流放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分封贵族,少部分是犯了事被辛筝流放的罪官与罪官家眷。
不论是哪种,自己与子孙的前途都是毫无疑问的黯淡无光,如今出现一个子孙还有希望的,不免令人不忿。
分封贵族出身的流放人尤为不忿,大家都是旧贵族,凭什么你的子孙还能有锦绣前程?
心理不平衡下有人开始故意跟阻挠奚齐推行与落实政策,把人收拾掉后奚齐无奈的偷着乐,偷着乐了半月后又逢喜事。
间海郡的群守告诉他,辛筝要在炎洲增设一郡,因为他表现出色之故,新郡的郡守由他担任。
奚齐大为讶异。“可我们这里的人口不足两郡之数。”
他没记错的话辛筝划分邑郡城的标准是主流划分法,即按人口分。
一块地,哪怕面积很小,但人口稠密,够得上一郡的标准,便设郡。一块地,面积比邑还大,但人口只到郡,便设郡,若日后人口增加,达到了两郡,便将其管辖的城选一个提为郡。
间海郡有两座城,大大小小的村社两百多个,疆域比两个邑还大,但人口....勉强够得上一郡的边。
细细算来,辛筝这些年流放过来的人口真不止一郡之数,问题是炎洲这边太过蛮荒,死亡率惊人,超过三成人口来到炎洲后没能熬过第一年。
这么点人口设两个郡不是浪费吗?
两个郡就得两套郡班子,两套郡班子的官吏可不是白干活。
间海郡守淡定道:“现在不够,很快会够。”
奚齐瞬懂。
不到三个月奚齐间海郡便接收到超过一万名流放人。
全都来自陵光半岛,防风国灭,辛筝自然能腾出手来收拾跳反的苏氏。
西荒的水师因为苏氏的背叛而损失惨重,但毕竟是精锐水师,反应很快,仍保存了半数兵力,休整结束后带着一肚子火气再次出征,同夷彭半岛的水师前后夹击将苏氏打得落花流水。
收复了陵光半岛,自然该清算逆臣。
苏氏三族、姻亲、党羽、门客以及涉嫌其中,林林总总加起来四万多人倒霉。
这四万余人中砍头的约莫,剩下的全数流放陵光半岛。
按照人族的行政划分,城的人口也就三四万,这些流放人加起来都能设城了,如果它们都能活下来。
炎洲做为流放地,自然不可能让人过得舒坦,这几万人最后能有一万人活下来都是顶天了。但奚齐也不怀疑炎洲的人族足够凑俩郡需要的人口,因而这几万人只是序曲。
辛筝的征兵标准很严苛,必须是三代都清白的良家子,如此一来就将那些不清白的给留下了,就很影响治安。
为了保证治安,这些在战争时死性不改的无业游民统统按战事条例处理,之前忙着战争,没有多余的精力把人送至炎洲,如今有了,遂送来。
除了民间的治安,还有官吏,战争是个好机会,对所有人都如此,不仅普通人可以通过军官晋升,官吏们也有很多机会捞钱捞军功,只要胆子就好。
对于胆大的,辛筝全部按战事条例从严从重处置,一人犯罪全族倒霉甚至姻亲也倒霉。
而因为陵光半岛那边出了问题的缘故,这些流放人的流放地统一为炎洲。
一船又一船的人被拉到炎洲,所有官吏都忙疯了。
哪怕这些流放人大部分都无法在炎洲生存下来,但这并不代表炎洲的官吏们就可以自暴自弃,除非他们准备在炎洲呆一辈子。
辛筝也清楚炎洲这么遥远的距离,不给人希望很容易出问题,因而对类似炎洲这种偏远之地的官吏们有着另一套考核标准。
官吏们回到元洲后升得会比别人快一些,当然,想要回到元洲则需要开垦出足够的田地,开垦的土地达到了标准才可以申请回元洲,或者自暴自弃违反纪律被革职,但被革职一般都会伴随牢狱与流放,鉴于炎洲本身就是流放地,若被革职就真的一辈子回不去元洲了。
开垦土地是需要人口的,不管愿不愿意,只要还想回去,官吏们都得努力让更多的人活下去。
炎洲的生态太原始了,毒虫猛兽随处可见,为了增加生存概率,每个村社的人口都人左右,人少了保不齐一次兽群拜访就没了,人多不管是修个厚实点的围墙还是围猎兽群都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有人被炎洲的生态给淘汰了,下一批流放人来到后会有一部分补充到那些人口不的村社里,各个村社的人口补充得差不多后还剩下的人一组安排到可以开荒的地点安置。
这些地点都是官吏们农闲时带人一步一个脚印勘测了方圆数百里的山川河流地形后汇总出来的。
开荒地适合垦荒,但前期垦荒需要的不仅仅是人,盐、粮食、农具....前期的投入全都要官吏们提前准备好,不然荒地开垦出来前人就先饿死了。
待田地开垦出来后人流放人的农耕生活进入正轨,开始有农忙有农闲的生活....才怪。
农闲时官吏还得将农闲的人手组织起来修水利修道路,以及开垦荒地,将荒地上的树砍掉,树根挖出来,石头都收拾掉。这些田地并不会分配给流放人,暂时用于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待来日迁徙良民过来后给良民种植农作物。
要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垦地期间官吏需要准备大量的有油水的食物给流放人们,这一点倒相对容易解决,向海里的鲛人采购一头鲸可以吃许久。
可以说是从年头忙到年尾了,本来就忙,又要安置数万流放人,更忙了。
奚齐每天累成狗,双喜临门都不爽了,终于将第一批流放人安置好,奚齐哆嗦着给辛筝写奏章。
先忏悔自己的罪行,然后表示自己这些年为帝国开垦出了良田千顷,筑了一座城,打通了同鲛人的商贸收购了大量的珍珠为国库开源。虽然自己还想继续为帝国在炎洲发光发热,奈何自己已耳顺之年,精力大不如前,只能向衰败的身体低头。希望辛筝允自己回元洲,让自己有生之年与家人。当然,这有违规矩,郡守想要回元洲就必须达到郡守的标准,但奚齐表示自己不介意白身回元洲。
辛筝也不是完全不给流放人们希望,只要不是不得赦的罪行,在开垦了足够的田地后是可以申请回元洲的。只是很少有人会申请,被流放炎洲的人都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一家子一族人一起来的,而开垦足够田地后的赦免名额只有一个,不会算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