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第八十七章辛筝 - 孰能不朽 - 都广建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孰能不朽 >

第718章第八十七章辛筝

第718章第八十七章辛筝

辛筝迁完坟回到台城时台城仍旧有条不紊,倒不是完全没人发现她不见了,而是她时常跑出台城溜达,虞尽管不知道她跑哪去了,但在发现人不见后暗示重臣王又跑出去巡视了,因为每年都会那么几遭,臣子们都没多想。

辛筝由衷的赞赏道:“所以说一个出色的相真的能省很多心啊。”这要是她自己去说,鬼知道要被烦多久,更不知要拖延多久。

可你爽了,我却一点都不爽。

辛筝语调中的悠哉听得虞想揍人,奈何打不过,不同于每天坚持练锻体操一个时辰,习武一个时辰,每天运动量充足的辛筝,她也就睡觉的时候练一练真气。不是不想和辛筝一样,但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对自虐的忍耐力都不支持她学辛筝。

分给习武锻炼太多的时间,就得减少分给政务的时间。

尽管如此,虞也仍有办法让辛筝不痛快。

一沓公文塞入辛筝的怀里。

“这是赫胥国的,赫胥侯死了。”

辛筝因为虞的不痛快而愉快的心情顿时就没了。“怎么死的?”

虽然以赫胥侯的年纪,死了也不是稀奇事,但这死得也太突然了。

“想要甩开羽国,同羽国割裂,保密没做好,他的一个儿子出卖了他,只能仓促之下提前同羽国开战。”

“被经桓给杀了?”辛筝问。

别看经桓在沃西被打退了,但那是以少敌多,对上的又是君离这种同样不世出的名将,换了别的人,基本不可能是经桓的对手。尤其是经桓的身后还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政治因素拖后腿,经桓、翼惊蛰以及风洲三个人的关系太过特殊。

让风洲在父母妻儿与经桓、翼惊蛰之间选择可以信任的人,风洲一定二话不说选后两者。

战场上无法决胜就在朝堂上决胜这招对经桓没用。

“不对啊,经桓应该更倾向于活捉吧。”辛筝纳闷道。“把人给杀了没好处,还徒增不必要的麻烦。”

“赫胥侯出征时军中有他的孩子,不过没证据。”

辛筝哦了声。“父慈子孝啊。”

是没证据,但帝国历史上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国君亲征除非必须否则都不会带上自己的继承人,固然有怕被一锅端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怕被自己的孩子趁机弄死。

这也是为何史书上有不少看着就很奇怪的记载,国君在被俘了后新任俘虏自己的敌人甚于自己的臣子与孩子。原因也很简单,尽管礼崩乐坏,但血统论并未跟着毁灭,诸侯征伐,俘虏了敌国的国君都会予以善待,也怕人死在自己手里,让自己在国际上臭名远扬,因而会提供保护。

臣子与孩子的话,只能说国君被俘后,这些人中会有相当一部分不怕国君死,就怕国君死不了。

“最后谁继承了国君之位?”辛筝问。

赫胥侯肯定不会带着继承人上战场,那么搞死他的就是别的孩子,敢这么搞,必定是有把握自己能取代嗣君,不然孝死了父亲只能便宜嗣君。

辛筝一边问一边翻阅密函。“嗣君也死了,真惨。”

要对羽国开战,肯定要收拢国内更多的资源,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嗣君选择与赫胥侯站在同一立场,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父子感情不会因为嗣君年长而产生破裂,反而会因为政治同盟的缘故更加牢固,国君不会没事想废嗣君,坏处是公卿贵族们会看嗣君很不顺眼。

嗣君最后能不能继位还得看国君和贵族谁占上风,毫无疑问,这回贵族占上风,故而赫胥侯走后嗣君也跟着走了。

新继任的是一个庶子,羽国扶持的,一上任就割了不少地给羽国,缴纳了数倍的贡赋。

但不确定弄死赫胥侯的是否这位,因为经桓选择新君时的做法是:谁给的多就支持谁。

不论大孝子是否新君,毫无疑问莫名其妙背了赫胥侯之死黑锅的事让羽国感到了不满,不然不会这么做。

虞道:“我们原本利用赫胥侯牵制羽国的事也黄了。”

辛筝自我安慰道:“往好的方向想想,我不需要考虑自己对赫胥侯许的承诺了,人死债消,总好过来日我出尔反尔。”

为了打动赫胥侯与羽国拆伙,她可是做出了不少美好的承诺,当然,所有必须事后兑现的许诺一个都没打算兑现。

赫胥侯也未必不明白,但他不想一辈子被羽国控制,而当下各方势力最适合结盟的便是辛筝与防风,防风忙着蚕食澜州,顾不上遥远的青州,便只剩下辛筝这个主动送上门的。

辛筝事后反悔也无妨,重要的是有了名义,名义看不见摸不着,但利用好了非常值钱。

“不过是回到最初罢了,不算最坏,不过这样的话我就不能让君离参与同西荒的战争了。”辛筝道,赫胥国如今的情况根本不是羽国的对手,羽国同高辛国之间又隔着赫胥国这一缓冲带,羽国若想趁这个机会在沃西边境捣乱并非难事,君离必须坐镇沃西。

虞赞同。“待迁都之后便让他回沃西吧。”

辛筝点头嗯了一声,一边问一边翻起剩下的公文。“还有什么坏消息?”

不是这里地震了就是那里闹旱灾蝗灾,辛筝对此连牙疼的感觉都没了。

不管是什么事,习以为常后都会如此,哪怕是天灾。

唉声叹气做怨妇状没意义,还会叫人看了就心生厌烦。

看了看地点,离她设置的专门用来赈灾的义仓都不远,只要及时开义仓,并且义仓里的粮食没被贪官污吏给捞过就不是大问题。

辛筝相信义仓里的粮食都没问题,没必要。

官吏们不贪是不可能的,那是人性问题,但手里有权,捞钱的门道千千万,没必要选最要命的。

军粮和义仓里的粮食是绝对不能碰的东西,不论主从,碰就夷三族,辛筝相信自己这些年砍的人头足以让人长一段时间记性。至于过段时间会不会故态复萌,就算复萌了也很好处理,再杀一批重新刺激记忆,若无用,那一定是杀得不够多,一直杀下去总会够的。

结束了王祭,辛筝开始带着百官以及跟着迁都的氓庶继续向西出发,前往位于冀州的新都。

辛筝的本意是带着百官和军队走就行了,氓庶没必要跟着走,因为她留下的政策安排,条邑并不会因为迁都就不繁华了,相反,条邑的位置决定了未来它还会更加繁华。

然再繁华也终究不是帝都,会在不少方面比不上帝都方便,比如消息的流通。

出于权衡,还是有一部分氓庶决定跟着迁新都,道路漫长,运气好点只会遇到猛兽,运气不好还会遇到盗贼,这部分氓庶干脆跟着辛筝一起走。

尽管人是自己跟上来的,但辛筝也不可能不管,不然路上有个万一就不好了,安排了官吏组织秩序,沿途城邑也准备了食水补给,官吏组织与维持秩序是义务,免费,但食水补给付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