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第五十七章辛筝
第688章第五十七章辛筝
冀州的统一为行程节省了许多的时间,沿途不需要每站都停下来打点与处理通关文书等问题。最重要的是从冀东一直到赤山脚下有云水连接,顺流而下,一日千里,而这段路程占了九千里路程的大部分,故而辛筝抵达九阙山下的轵邑时才过去两个月。
饶是如此将原本正常至少也要半年才能走完的路两个月走完,终于抵达目的地时除了天天都在鸟笼露台上不下地赶路的几位仍旧精神奕奕,甚至王还胖了一圈,其余所有人都瘦了至少两圈。
更无奈的是还没人有法子抗议。
辛筝带了台城半数的御医随行,再加上青婧与元这俩医学领域旷古卓绝的高山,沿途愣是没死一个人。拿掉了点膘这种理由去找辛筝投诉一定会被辛筝反杀到气吐血,最终所有人都只能抑郁的忍耐。
元一下地便由衷的给予了辛筝极高的评价:“当年骂炎帝精神病的人都应该来看看你,你才是最气人的王。”
辛筝奇道:“谁会骂你精神病?”
哪怕是造反的云桑也没骂过炎帝。
“当面骂的没有。”元惆怅道。“私底下还是有的,毕竟那会儿的状态....”实打实的精神病,炎帝告诉所有人自己快死了,所以要禅让,但真相是:神经病快控制不住了,必须赶紧自尽,趁着神智还正常,还没自尽,赶紧交接。
辛筝问:“后悔了?”
元摇头。“那倒没有,老实说我很庆幸当年离开了,雏鸟总要自己飞的,历史也证明了我当年选得很好,荪开了一个好头,后来的人一代代接力。哪怕现在....实在有点糟心,却也只是暂时的。”
尽管将所有人气得不轻,但辛筝终究人性未泯,没马上举行仪式,在太卜提供的不下雨的日子里选择了半个月后的日子。
尽管王的继位仪式巫女要担任司仪,但望舒的巫女之位早就被废,因而担任司仪的是青婧,望舒连光明正大参加都不行。但王与她如今的特殊状态,离得远了不方便她操控续命蛊,最后折中了下,她假做医女跟在王的寺人中。
元也因此得以目睹这场省事的惊天动地的继位仪式,给出评价:“这是三千年里流程最省事的王位继承。”
不到三个时辰按传统着一身没有任何章彩纹饰的玄端的辛筝便走到了王的面前,侍者上前将辛筝身上的玄端脱下换上繁琐的王袍,褪到辛筝手腕上的羊角手串时辛筝忽然避开了。
侍者露出了迟疑之色,依礼是不能有其它佩饰的,然辛筝一点脱手串的意思都没有,侍者也不可能因此硬扒,且不说他打不打得过辛筝,便是打得过,真动了手前程也该毁了。
侍者非常识相的无视了那串手串。
人族的传统,王袍的文饰是固定的,十二章,以及象征法理沿袭自炎帝的火焰纹,但王袍的底色却不固定,根据继位者出身氏族而定,如辛筝,辛氏乃炎帝后裔,风姓氏族,皆尚火德,故而王袍为赤色。
华美繁复的王袍上身,宽大的袖子很快将腕间不合时宜的羊角手串遮住。
侍者又将呈上来的只有王才能佩戴的组玉佩一一佩到辛筝的身上,组玉佩每一件都有其历史含义,林林总总加起来二三十余件。
组玉佩佩戴好,最后是十二旒冠,冠上前后垂下十二串玉珠,每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侍者高举旒冠戴到辛筝的头上。
望舒看得忍不住咋舌,问元:“这一身行头感觉不比巫女的礼服轻。”
“重多了,冰蚕丝虽然坚韧,但更轻,减了不少重,但她这一身也就串玉的线是冰蚕丝的。”
望舒看辛筝的眼神带上了同情,而比起望舒,王的心情就复杂多了。辛筝一身衣服穿了大半个时辰,很麻烦,但九十多年前他继位的时候整个仪式足足一个月,而那一个月里从早到晚都是希冕、𫜁冕、衮冕、大裘冕四种冕冠,一身比一身沉。
想想自己当年受的罪,再看看辛筝的轻松惬意,心里就有点说不出的滋味。
尽管如此王还是非常温和的将从炎帝当年亲手雕琢给青帝当法理信物,又从青帝手中一路传到自己手里的人王玺交到了辛筝的手里。
看到这一幕,除了少数提前知道流程的,大部分人都有点懵,下意识看向悠然而立的青婧。
迄今为止,负责将人王玺交到新王手里的都是在位的巫女,一半是因为以前新王继位时旧王早凉了,在旧王已崩新王未立时帝国最尊贵的人便是巫女,另一半却是....王权神授。
思及此第二个理由,大部分人迅速调整好自己的面部表情,辛筝打压神权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她要是让巫女为自己加冕那才叫稀奇。
接过人王玺,却不代表就解脱了,按照传统,新王继位后需要祭祀先王。
先祭祀被追尊为帝的先王,其次有独立明堂的王,最后是共享明堂的诸王。
辛筝这回非常老实,一点幺蛾子都没折腾的践行了祭祀流程。
帝国迄今为止被追尊为帝的王只有四位,分别为炎帝、青帝、黄帝以及白帝,一天祭祀一场,每一场都极尽隆重盛大,最先祭祀的自然是年代最古老也是地位最崇高的炎帝。
辛筝祭祀时眼神都总忍不住往假扮医女的望舒身上瞄,非常好奇元的心情,可惜控制身体的是望舒,辛筝无法判断出任何与元有关的端倪。
祭祀了炎帝,之后是青帝,再次黄帝,最末白帝,不是按功绩定的,而是按他们所处时代的先后来定的。
祭祀完了帝君便是祭祀有庙号的诸王,共有二十一位,做为有庙号的王,这二十一位王每个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明堂,故而还是一天祭祀一场,辛筝祭祀了二十一场,每一场都很隆重盛大,但隆重盛大的层次比之四帝要低一些。
最后是只有谥号没有庙号与帝号的诸王,虽然是数量最多的,最早的时候这些王也是独享一座宫室,但随着帝国国祚绵延,先王的数量不断增加,三千多年前的一位王发现继位再祭祀一路流程走下来自己一整年都不用干别的了,遂对祖庙与祭祀祖庙进行变革,七王共享一庙,一次性祭祀七个节省时间。
七位共享一座享殿,一天祭祀七位,共祭祀十一场,每一场都符合先王的身份,但比起前两类要稍减两分。
祭祀完了先王再祭不是王,但同样对人族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先贤,尽管祖庙的门槛很高,奈何帝国国祚超长,七八千年下来愣是攒出了千余位有资格配享祖庙的先贤,谢天谢地的是其中单间待遇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通铺。
祭祀先贤共四十一场,再加上祭祀先王的,一共七十七场祭祀,结束最后一场祭祀时差点忍不住脱下衮服抛上天以庆贺,但理智及时跟了上来,人前不能失礼。
直到与君离、青婧、望舒与元共进晚膳时辛筝才忍不住吐苦水。“为什么祭祀要搞得这么麻烦?一身二三十斤的行头,从天不亮到天黑,也就我身体好,换个人早累瘫了。”
元道:“在你之前也没人会不间歇的一天一场不带喘口气的祭祀,都是一天祭祀后休息一天。”
辛筝自己改成一天一场,中途不休息,一口气七十七场,累死了都是自找的,更令人佩服的是就算是辛筝每天晚上也还坚持批阅奏章,没猝死着实奇迹。
辛筝理所当然道:“一天祭祀一天休息,七十七场就得一四天,那得浪费半年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既然这样,你怎么那么老实?”元奇道。“我还以为你会搞出点幺蛾子。”
“比如?”
元道:“砍点流程以节省时间,或者将用过的三牲接着用以省钱。”不论是哪一种都很符合辛筝的性格,但将好好的继位仪式从一个月砍得只剩下一天的辛筝一件都没做。
辛筝叹道:“我想过啊,但又想了想,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继位仪式是给我自己准备的,砍了也就砍了,只要我自己爽了就行,但祭祀先王与先贤,我爽不爽不重要,对人族有大功的他们爽不爽才重要。人族事死如事生,相信祭祀的食物亡者是能吃到的,所以祭祀用的食物必须是干净的好的,若是拿已经祭祀过的祭肉再去祭死者,省钱是省钱,但全天下都得骂死我。而且祭祀时除了酒肉与些许玉器,其它东西都是重复使用的,玉器本身是文字载体,而酒肉在祭祀之后要由生者分食,既然最终是要进活人肚腹,便算不得浪费。”
某种意义上炎帝搞的祖庙制度是最省钱最长远的一本万利之道。
人为什么那么渴望留下后代?除了传递血脉也有担心自己死后没饭吃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