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第十四章连山果
第645章第十四章连山果
辟疆哭了很久,最终哭累了,告诉辛筝。“姨母,我还是放不下她。”
辛筝撸着狸奴道:“那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辟疆疑惑的看着辛筝。
辛筝解释道:“哪怕哪天连山果想结婚,她也绝不会与一个孩子结婚,唯有你变得优秀,变得更加成熟,能够与她比肩,如此她哪天想结婚了才可能看到你。”
问题在于连山果的心性只要不是鬼上身就不可能想结婚,但这也不是大问题,等辟疆站到那个高度不知道要多少年,少年人的感情是炙热的,但时光才是最强大的。
再浓烈的感情,分开多年也该消退了。
辟疆认真思考了一番,觉得辛筝说得有道理,最终道:“我要去从军。”
辛筝鼓励道:“姨母在这里预祝你通过考核。”
从军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从军的。
家世清白与三年徭役是得到从军资格,但真正成为军队一员还是得身体素质达标,军队不要病秧子。而想进入一线军队,门槛更高。
倒不是歧视弱鸡,历史上白帝谁都打不过不照样百战百胜,但那是少数例子,大部分人在战场上还是力气更大,跑得更快,体力更足的更容易活下来。
弱鸡实在想参军的话,也不是不行,先好好锻炼,至少要跑得快,跟得上行军,然后就可以去考文职了。军中也不止战斗兵,还有大量的文职,对文职的要求很低:跟得上行军就行。
辟疆虽然有点孩子气,但打小就勤奋习武,锻骨操日日不停,哪怕在官序读了几年后因为考核没过离开了官序也没停,身体强健得能徒手打死一头狼。
辛筝对辟疆进入一线军队非常有信心。
辟疆行动力很强,第二天就收拾东西去征兵处考核了,考核通过后又去找了趟连山果道别才去赴军营。
比起充满不舍的辟疆,连山果的反应也很充实,分都已经分了,该吃吃,该喝喝,忙碌于对农时书的最后检验,书是要献给辛筝的,不能有任何马虎。虽然在连山城时就已经检验过了,但保险起见,最后多检查几遍有益无害。
原本要来献书的应该是巫咸,但巫咸去参加青婧的继位典礼就没再回来,一把手不在,只能二把手顶上。
连山果对此甚为无奈,自己也太倒霉了,明明她是干技术活的,政治非她专长,命运却总是弄人,先是儿子,后是巫咸,总不免被卷入其中。
更无奈的是辛筝是一个与青婧不相伯仲的难缠上级。
巫咸在时辛筝的态度几乎是摆在明面上的:打压。
连山果很能理解,巫咸殿与连山城的影响太大了,没有任何国君能够容忍自己的威权受到威胁。你有没有那个心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那个能力。
连山果理解,但做为被打压的那个,她没法支持辛筝这么折腾自己,她可是看着巫咸曾经怎么应付辛筝的。
巫咸能忍那是完全撕破脸干不过辛筝,也不划算,掀案最大的受益者从来都不是既得利益者。且彼时做为二把手,主要压力是巫咸的,日子倒也还能过,但如今自己成了一把手....连山果似乎理解为何巫咸一去不回了。
反复检验,确定农时书没问题了,再等到辛筝终于有空召见时才揣着书去给辛筝,一见面眼珠差点脱眶。
宰辅你腿上那只狸奴真眼熟,那不是不孝子拉着自己帮忙挑了半天挑的那只奶喵吗?
本来还以为是要孝敬自己的,结果....不孝子。
不对,这只喵为何会在你这?
听说了辛筝开始养喵,但没想到会是这只的连山果有点恍惚。
辛筝留意到了连山果一刹那的恍惚,只当是因为担心自己挑茬,没太在意,翻阅着农时书。
元洲各族虽然有着共同的记时历星历,星历中也有一年四季,但问题在于气候它并非亘古不变的,典型案例便是小冰期时冬季变长,夏季变短变冷。
农耕对气候依赖很重,冷了不行,热了也不行,必须温度恰好的时候种植与收获。
青婧推测星历被著出来时,这颗星球上的温度应该还很稳定,因为星历中有考虑到动植物生长,当然,真按星历中说的来农耕一定会颗粒无收。因为气候已经变了,星历如今唯一还剩下的价值便是与星辰对应,用来做长期纪年非常合适,但看农时就不行了。
星历不能用来看农时,智慧生物自然要另外想办法,农时书应运而生。
有信史记载的第一部农时书是连山姝收集民间农谚加上自己多年踅摸天文的经验学识著作的,再将农时书与星历组合起来,用起来非常方便,史书明确记载用的人都说好。此事也让连山姝死后在不少地方被誉为农神,农人春耕前不是祭祀雨师便是祭祀农神,都是祭祀她,但是——
同样是春季,一百年前的春季与一百年后的春季气温是不一样的。
连山姝编的农时书才一百多年就没法用了,被迫重新修,可以说连山姝在世时大部分精力都在同农时做争斗,看一眼天气,感受一下空气湿度就能看出什么时候下雨的能力也是在这期间练出来的。
连山姝死了以后定期修著农时书的任务便为巫咸殿继承,成了巫咸殿最重要的职司。
短则数十载,长则百载修一次,修史都没修历频繁。
别看只是百十载修一次,但每一次的重修都是无数连山氏族人一辈子的心血,农时不准确是要出大事的,而帝国疆域辽阔,同样的时节,不同地方气温也不同,要将农时书修得大部分人都能用,需要耗费的心思不必治理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国容易。
小冰期时最倒霉,气候的变化从头到尾都在充分诠释一个贱字:我就是任性,你来打我呀。
平时是百十载修一次,小冰期缩短至几年修一次。
对此辛筝心里是非常佩服的,不愧是祖传几百代人吃这碗饭的,换个人面对小冰期的喜怒无常怕是除了躺平没别的办法了。哪怕巫咸殿修的农时书并非每次都准,但小冰期时十次能有一次准确都是赚的,何况巫咸殿的农时书即便在小冰期准确率也有三成的保底。
农人自己不能预判天气?
是能,但农人自己是根据经验判断天气,最多判断一下近几天的,还必须是经年的老农才行。像巫咸殿这种预测一整年的气候并与农事高度契合的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甚至于,辛筝怀疑这种准确率与连山氏的先知们有关。
她记得君离闲聊时提起过,先知们看一个人,眼睛能看到的是很多年后的形象,好一点明明看的是青春少艾,眼睛里看到的却是老妪老叟,刺激一点看到的就是枯骨。
看人如此,那看天气看气候呢?
心中虽怀疑,辛筝却也没有追根究底的意思,对她而言,农时书有没有用才是最重要的。
农时书并不厚,太厚了也影响传播,大部分内容都给编成了农谚以便传播,连原理都不解释,通过此书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农人需要了解天为什么下雨吗?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就够了。
辛筝很快就翻完了。“只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