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番外]
碎碎念
终于种完第一棵树了。
把关于小说本身的补充放到最前面:
1.主要角色的全名:贝恩·诺里斯、罗维·迪卡、杰伦·柯蒂斯、伍安·佩林、菲莉·弗洛雷斯、多诺·英曼。罗维这个名字纯手搓,有点不好听,我先给他道个歉……所有出现“伍安”的地方,其实都该是“伍安·佩林”,这样才算一个完整的名字。但感觉把所有角色的姓氏都加上去看着会有点迷糊,我自己也不一定能记住,所以文里只写了名字。
2.只有那些众所周知的大地名是真实存在,其他都是手搓。和三次关系不大,不要代入过深。包括赛事名也不完全对标三次赛程,但大概时间和内容差不多。世界级赛事基本都是“……国家/地区代表队”,而不是“……俱乐部”。但是国家感觉比较敏感,我还是不写了,用俱乐部代替。
3.贝恩小时候和罗维的相处方式诸如此“你好厉害啊!这个也会。”“你以后肯定会名扬四海”“你是我见过踢球最厉害的小孩”走到哪儿夸到哪儿。
4.贝恩和“向日葵”。贝恩有想过自己可能会是主动一方,因为“向日葵”对他太温柔了。但是后来被罗维脱下马甲亲了一次就老实了。
5.有车。但是暂时没有补的打算,因为车技烂的令人发指。第一人称也怕如同脱缰的野马……
6.十岁的恩恩非常消沉。透过“向日葵”这个窗口他会不加掩饰地表达对妈妈的思念。让罗维怕的是类似“我想妈妈了。我想找她。”诸如此类的话。有点痛。我还是不详细写了。
然后就是想说一些碎碎念,想到什么我应该就会说什么,没什么逻辑可言了。可能会有一些无聊,所以这个大家如果好奇,或者感兴趣就看看吧,不喜欢的话就可以直接退出的,这里其实和正文关系不大。
一开始发表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哪儿来这么多话,几乎每一章末尾都要写作者话。不过后来被我删了。我安慰自己说,读者那么多,应该会有那么一两个喜欢这本书,这个故事的人。不用很多,一两个就好。
如果没有灵感的话,我写文超级超级慢。就像新改的这个版本,写前面几章的时候,卡文尤其严重。一章3.3k左右,我可能得三四天才写完。感觉真正落笔写的时候还是和我脑袋里的构思不一样,脑袋里面是想写的,是更宏观的一些情节,但是我写的时候不止于这些,我要想过渡剧情,要想串联语气词等等。其实就像生活,落到细处也是柴米油盐,但偏偏就是柴米油盐磨人。
写到一定程度,我就很疲惫,然后去漫无目的地刷视频,听歌,想要放松自己,但其实心里还是想着我没写完的小说,我的孩子。就是处于一种,想写,但是写不动的处境,感觉自己快被掏空了。
因为就我目前看过的文里面,基本是没有两个男主都是外国孩子的情况……校园文,欧风,第一人称。我搁这儿叠buff呢。
罗维的人设定下来就没改了。但是贝恩的人设我改过蛮多次。好像第一个版本给孩子的设定是贵族后代。被舍弃的原因对这个题材了解不多,也觉得会有更多束缚。一开始差点被我写成万人迷了……但最后我还是喜欢1v1纯粹的爱。
这本小说是我22年的冬天突然奇思妙想构建出来的,但一直拖到23年6月才正式动手写,然后今年才写完。22冬到23年6月期间因为学业压力,写的话也只是写一些剧情片短、人物小故事,不写大长篇。然后写的那些我其实也没有完全采用,但不可否认,他们的存在成了我忙碌又疲惫生活中的意义。在睁眼闭眼就是学习的情况下,只要想一想,写一写他们,就会觉得很开心。
我也在慢慢攒素材、专业知识,完善人设。偶尔脑袋里会闪过一些他们确实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片段,我得想办法把这些片段好好表达出来。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有点懒。所以就算正式开写了,也写的比较慢。而且那时候正是暑假,玩得太忘我了。思考过多各有利弊吧,好一点的就是我会更加贴近恩恩。坏一点的就是我也变得十分纠结,十分犹豫。但感觉很多东西,其实遵循第一直觉会更好,修改过多反而会失去滋味。
本来的话是准备先写另一本,但是它有一点点长,我怕自己写不好,就想先写一本短的练练手,结果写了一本背景、世界观、视角完全不同的,我也是服了自己。
所以这本虽然是首发,但其实它是最小的孩子,家里面还有老大老二老三。在没动笔的时候,我对这本没什么感觉。但真的开始写之后,我又觉得这个孩子也特别特别好,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开始是真的是准备随便写,爽就行了。但写到后面有感情了,然后牛劲一用就把第一个版本推翻。那个版本不敢看,会被尬笑。这个版本或许也没多好,但我总要给自己留一些进步空间。
本来就是篇小框架感情文,就没想把时间拉太长。主要记录的也是一些生活琐碎,感觉故事停在任何一个开心瞬间都是可以的。往后他们会更幸福。只截取这几年是因为罗维的出现确实让贝恩很开心,印象深刻。
想过用第三人称写,但是我又转念一想,以贝恩的性格,比起直接把事情对他人倾诉,他也许更喜欢写下来自己消化。然后还是用了第一人称。
还挺难的。因为视角受限,很多东西都不能明写,而且有些时候我也不太能完全隔绝掉自己的想法。感觉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笔力不够,会被很多因素限制,但有那么一两刻,我写的时候完全丢掉了自我,仿佛这些话,就是贝恩本人会说出来而不是我为他编写的。
角色都没有原型。名字的话,就贝恩这个名字,我查的比较用心,大概是说这个名字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具有“恩惠”和“珍贵”的寓意。“诺里斯”这个姓是“优雅”和“机灵”。然后其他的角色名,就取得比较随意了。我对不起其他人。尤其对不起罗维。
在这之前我并不熟悉欧式教育制度、欧洲足球青训体系等,花过时间查相关资料,但估计还是会漏掉很多,希望大家多担待。我也反复矛盾过很多次,第一章我就前前后后改了快四十几次。现在想起来我自己都不太能理解,我到底在改些什么……?
并且因为时间隔得有一些远,很多细节设定我都记不太清楚,也让这些东西随着时间而变化了。
我还没开文的时候就已经在想碎碎念该怎么写,写些什么……到现在前前后后历时两年,我终于正式地写出来,而不止是一些只存在于脑袋里的想法了。
罗维的诞生很简单,22年冬正好是世界杯,我当时忘记是看的哪一场了,总之是一场很激烈的比赛。然后就想写一个足球攻。前锋这个攻城掠地的设定一出来他就不可能乖的,他会是阿基曼最锋利的剑。
哇,时间过得好快啊,明年又是世界杯举办年了。
定完攻之后,我就开始想该是怎样的人,才会被彼此吸引,成为恋人。然后就想出了很容易害羞又温柔的受。
贝恩淡淡的,真的就像小鸟一样喜欢自然。但罗维不一样,他的职业设定就注定他会在人群中,成为焦点。正好互补一下。
也想说关于“爱”。贝恩是个比较别扭的人,尤其是在对“爱”这一方面。他扭捏又小心翼翼。但罗维不,他表达爱的方式很直白,从不掩藏。他知道该怎么去爱别人,大概是因为他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爸爸和妈妈都会尊重他的所有,爱好也好,性取向也好,迪卡夫妇都不会反对。
这也是我觉得他们很相配的点之一。
一开始确实只为cp而写,但后来构思得多了,又开始觉得每个角色都是独特的个体。拿贝恩来说,如果没有“向日葵”,他可能会是无性恋,基本不会再对其他人产生“爱慕”这一感情。他太安静了,又不缺爱。那你的爱要怎样特殊,怎样别具一格才会被他记住?
罗维不必说。如果他没有和贝恩在一起,那他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找其他人结婚,他会跟他的球过一辈子。背地继续以“向日葵”这一身份陪着。
心里装着人,对下一任也是不公平的。再退一步说,婚姻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我并不觉得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非要结婚,他也可以独自发光,按自己喜欢的样子生活。两个人都不愿意将就,只要合适的。
眼睛真的是心灵的窗口,长大后第一次正式打照面时,罗维既紧张又期待,眼睛甚至还有些许委屈地说“好久不见,你还记得我吗?”他等这次见面等了小十年,情绪第一时间难以扼制也是可以理解的。
罗维是努力的天才,也是幸运的天才。他的每一个奖杯,每一份荣誉都来之不易。常理的话,世界冠不会太好拿。但这是我的小说,就让我稍微任性些,把这个冠军给罗维吧。十八岁的世界冠军,天下谁人不识君。罗维你晚上睡得着吗,前途这么光明。死小子,你成功了。
可能是自己平常在脑里想的太多,在落笔的时候,我有点魔怔,觉得更像是在记录故事,而不是我一手创造。
没有那么多巧合,所有遇见都是另一个人精心谋划了许久。对贝恩来说,十岁真的是个痛苦的年纪。而在这时候出现的“向日葵”不带有任何目的,浪漫又纯情,只单纯陪伴着,予其情绪价值。言语是能够看出真心的直接表达方式之一。也不怪贝恩会对“向日葵”有好感。
迪卡夫妇对贝恩一家都怀着感激。迪卡先生和卡特就像是千里马和伯乐,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迪卡先生的创业时,卡特给他提供了一笔钱,并且一路扶持着。
所以在知道罗维喜欢贝恩后,迪卡夫妇第一时间其实是有些……惶恐?但还是由着罗维去了。
为什么作为“向日葵”的罗维会知道贝恩家的地址,也是要说回莉奈去世。迪卡先生一家登门拜访,但贝恩把自己关在花园,不见客人。这是罗维第二次见贝恩,虽然只是个背影。
写完之后我也在思考为什么要写贝恩的瑞士行和三人团的旅游。思来想去后用一个理由说服了自己——青春。
爱情当然美好。但是青春并不局限于此。(这里插个题外话,大家也要好好生活。)
这应该会是我唯一一本现代兼第一人称文,所以想尽量把孩子养好一点。既然没有给太多“母爱”,那我就给他足够多的钱和自由,难过或者闲下来的时候就出去走走,去看看世界。先观世界,再观自我。辽阔的天地才不会把人困死。
我希望贝恩过得幸福,不为生计发愁,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提升自己的眼界和生活阅历,永远活在诗和远方里。
在书里没有给贝恩一个完美的童年、让他的妈妈很早就去世等,我其实后续想起来挺难过的。但在几毫米的屏幕之外,我以及后来任何一个会喜欢他的读者,都算是他的“母亲”。
没事没事的宝宝,我会很爱你。我们都会很爱你。
贝恩像妈妈。在我自己的想象中,他的美还带着点忧郁气息……莉奈非常精致,在涂面霜,敷面膜的时候都会给贝恩来上一些,把孩子养的怪娇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