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陆婶
第116章陆婶
张文通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人竟是陆秀夫的遗孀,惊得目瞪口呆,道:“大婶,您…您…您果是陆丞相的夫人。这不可能,听闻陆丞相一家当年都已葬身崖山……您怎么会是?”
周梓琦回想起当年崖山之事,历历在目,不禁长叹一口气,道:“此事说来话长。当年崖山被破之时,先夫带着我退之崖山顶,不欲被俘,想以死明志。我知他心意,便先他一步跳海自尽。也是我命不该绝,我被悬崖上一棵树扯住,使我没有坠海身亡。那树边上有一个洞口,我便爬到那洞中,发现那洞另一端竟在山上。但此时漫山都是蒙古兵,我不敢出去,便在洞中躲了一日。待所有的蒙古兵下山后,我方敢出来。后来,我混入崖山百姓当中,被蒙古人送返中原。只因我祖籍在此,我便迁到此处安居。可惜是兵荒马乱,家人都已迁走,也只剩下我一个人孤苦伶仃,躲在这深山里生活。”
“陆婶为何能认出我来?”张文通惊奇道。
“你的眼眉很像令尊和张太傅。你又告诉我,姓张,祖籍福州,令尊已逝。我便敢猜令尊是张正中将军。”
张文通立时施礼道:“侄儿在此拜见陆婶。”
“不用客气!”周梓琦扶起张文通。
倏尔,陈若师做好饭菜,招呼二人吃饭。饭间,张文通向周梓琦介绍陈若师,陈周二人互相问好。周梓琦也寻问张文通这十年近况,张文通略述这十年经历。周梓琦忽低声问道:“昨日与少将军前来的那位赵公子可是祥兴帝?”
张文通一惊,没想到周梓琦竟也能猜出赵昺的身份,不禁疑道:“陆婶是怎知道他是祥兴帝?”
“自临安巨变之后,我便入宫照顾景炎帝和祥兴帝,成了二位圣上的奶娘。我见他之时,便觉有亲近之感。又瞧你们对他毕恭毕敬,口呼少主。后得知他姓赵,便猜他是祥兴帝!”说着周梓琦落下几滴眼泪,轻拭泪水,续道:“不知今日圣上为何没同少将军前来?”
张文通想起赵昺今日所作所为,不禁来气,不愿回答。陈若师瞧出端倪,忙替他解围:“陆婶,我们已经辞别他们,要赶赴洛阳,所以少主未和我们同来!”
周梓琦一瞧道:“原来是这样!那圣上现在何处?”
“在五峰山!”陈若师答道。
“五峰山?那里有山贼出没,他怎么会在那里?”周梓琦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那山寨头领都是复宋义士,便留他在那,日后反蒙复宋,奉他为主。”张文通虽不愿提及赵昺之事,但见周梓琦问起,便也直言相告。
“反蒙复宋?他不能去,会丢掉性命的!”周梓琦惊得连手中筷子都滑落至地。
张陈二人也是一惊,不知为何周梓琦反应如此大。陈若师帮周梓琦拾好筷子,又去后厨重拿一双筷子,递给周梓琦。
张文通不解道:“他为何不能去复宋,这天下本来就是他赵宋天下!”
周梓琦摇头,急道:“少将军,你去劝劝他,不要让他去复宋。复宋大业跟他毫无干系?”
张文通疑道:“他是太祖遗孙,天下本就是他的,怎么和他没有干系?”
周梓琦拼命的摇头道:“不,和他没干系。他只要好好活下来就行!”说着簌簌落泪。
张陈二人惊愕地望着周梓琦。陈若师问道:“陆婶为何如此关心少主?”
周梓琦噙住眼泪,哽咽道:“当年先夫为了圣上安危,偷龙换凤,将我的孩儿与圣上调包。先夫和我那可怜的孩儿因此跳下崖山。圣上的性命是先夫和我孩儿的性命换来的,应当好生珍惜,勿要身犯险境,赔上性命。这才对得起先夫和我早夭的孩儿!”说到此间,情到深处,又泫然落泪。
张陈二人急忙安慰周梓琦,勿要伤感。周梓琦收住眼泪,忙道没事。三人继续吃饭闲聊。张文通担心旧事重提,又令周梓琦难过,便避开赵昺、陆秀夫之事,只问一些她生活琐事。
饭后,二人帮周梓琦收拾碗筷。临行时,张文通觉周梓琦孤苦伶仃,丈夫和儿子都为国捐躯,便赠其二十两银子,以贴家用。周梓琦百般推脱不掉,便收下银子,并再三言谢。
张陈二人别过周梓琦,径直赶赴少林寺。为赶在武林大会召开之前,二人买了两匹快马,策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