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胎记
第74章胎记
武修文瞧着一屋少年,似见当年闯荡江湖,镇守襄阳的年少岁月,不禁喜道:“我虽与杨大哥、杨大嫂、还有程师叔和陆妹子已有数十年未见,但今日能与故人后人相见也是幸事。昭阳,速去后厨备好酒宴,我要宴请贵客!”
杨慕龙抢声道:“武叔叔且慢,我等已食过晚饭,不便多食。我有一事相求,不知允否?”
武修文问道:“有何事尽管直说!”
杨慕龙道:“武兄弟今日违命打猎,只是少年习性,不应重罚。还请武叔叔免于责罚。”
武修文笑道:“我当何事。这事,我允啦。哈哈哈!”
杨慕龙拱手道:“多谢武叔叔!”
武昭阳心中一喜,道:“多谢爷爷!”
武修文又道:“你们若是不愿多食,便在我庄中多留片刻,陪我聊聊!”
众人欢娱,不禁细聊种种。杨氏兄妹将一家人在古墓生活琐事细细讲来。当谈及杨过夫妇指点兄妹二人武功。武修文不禁称赞杨慕龙功夫非凡,乃是当世后起之秀。杨慕龙听后,心中一快,得意一笑。又谈及杨慕龙单挑全真教诸道,武修文也道全真教自全真七子后,武学败落,后人难有在武林中成名人物。陈若师谈及在桃花岛的岁月,武修文忙问郭靖夫妇衣冠冢可曾每年清理。
众人相谈甚欢。张文通也趁机问道:“我瞧庄前楹联写着‘尽忠报国,承岳王云志;隐鳞戢翼,效苏武气节’,敢问武叔叔是否自比于岳王爷和苏子卿?”
武修文听后,旋即收紧笑容,倏尔微微一笑,道:“岳王爷毁家纾难,抗击金人,乃大宋豪杰。苏子卿在漠北执节十九年,不降匈奴,也是大英雄。岳王爷和苏子卿乃是我所敬之人,我是比不得半分。”
张文通道:“武叔叔自谦不如岳王爷、苏子卿。可是否想做当世岳王爷、苏子卿?”张文通知武修文乃是郭靖徒弟。郭靖是天下第一抗蒙侠士,驻守襄阳五十年。料想武修文必随郭靖驻守襄阳抗击蒙古。武修文以岳飞、苏武做比,以表抗击蒙古,收复山河之志,纵使归隐山林,也对汉家忠心不渝,决不投降蒙古之节。
武修文哈哈一笑,道:“现在时候不早了。人老了,平日里我到此时应该去休息啦!昭阳,你代我陪陪他们。我先回房去了!”说罢,起身离开。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武修文为何这么早离去,忽又瞧向张文通,似怪他说错话。众人哪知武修文心中苦闷。武修文自幼便随郭靖镇守襄阳,经历大小战事无数。十余年前,襄阳城破,家人竟被蒙古人杀戮殆尽,唯有他与武昭阳冲出重围,逃至昆仑山。十几寒暑转眼而过,青丝染霜,而蒙元日益渐盛,纵自比于岳飞,却无岳飞功业,唯有比齐苏武,不降蒙古,坚守最后的忠义。岁月蹉跎,付之一笑,多谈无益。
武修文忽然离去,也使得张文通满脸尬色,不知言何。幸得杨玉真在此插一句,缓解氛围:“阳弟,你与武叔叔为何迁徙至此?”若论资排辈,武昭阳乃是杨玉真子侄辈,然杨玉真不按俗礼,只因二人年纪相仿,称武昭阳为阳弟,倒显得亲切。
武昭阳道:“此事说来话长。爷爷自十余岁时,随郭太师祖驻守襄阳。十六年前,蒙古鞑子攻破襄阳城。爷爷、大爷爷及一灯祖师爷门下弟子率领家眷从襄阳城突围。我们遭到鞑子前追后堵,奶奶,爹,妈还有大爷爷全家都被杀害。爷爷从此不愿再踏足中原,便带着我,还有朱叔叔一家来此处定居。”
张文通听完武昭阳一家惨事,心有感触,想起自己爷爷与父母尽皆以身殉国,不禁拍腿叫道:“鞑子着实可恨,侵吞我汉人河山,残害我汉人百姓!”
朱文轩道:“适才张兄问庄前的门联,其意便是武爷爷所想。武爷爷虽久居此地,可无一日不思如何驱除鞑虏,报这国恨家仇!”
张文通忙道:“如今天下未定,各路反元义军如火如荼,我想不久之后,武叔叔大仇定能得报!”
朱文轩道:“只可惜武爷爷年事已高,这报仇大事得靠昭阳哥哥!”忽瞧向武昭阳。
武昭阳先是一愣,忙问道:“怎又说到我?”
朱文轩道:“昭阳哥哥,你可知为何武爷爷对你如此严苛?”
陈若师忽然抢道:“我也想知道是为何,难道朱公子知晓?”
武昭阳道:“定是爷爷想望孙成龙!”
朱文轩道:“望孙成龙不假,希望你成龙之后,便可替他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