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苏德战场(9) -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 沧海满月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4章苏德战场(9)

第34章苏德战场(9)

当红场阅兵的消息传到了希特勒那儿时,希特勒大发雷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斯大林竟然能在德国空军的机翼底下检阅部队!这是对帝国空军的公然蔑视、蔑视!……”希特勒把苏军的阅兵看成是一种挑衅,为此,他告诉博克,今天晚上必须对莫斯科实施最猛烈的空袭!恼怒之下的希特勒立即调兵遣将并敦促博克再次从地面进攻莫斯科。

11月13日,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下达了“1941年秋季攻势命令”。中央集团军群为此共集中了51个师。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是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和赫普纳的第4装甲兵团,其任务是分别从北方和西方包围莫斯科;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则从南方向莫斯科包围。

莫斯科成千上万的军民在“坚决死守莫斯科”战斗口号的鼓舞下,在最危急的时刻,在每一寸土地上与法西斯展开了拼死作战,使德军每前进半步都要付出无数血的代价。但德军在开始的几天总算还给希特勒争气,进攻频频得手,推进速度虽说不是太快,但却一步步地向莫斯科逼近。而随着德军的逼近,苏军的抵抗也越来越顽强,常常是打得整营、整团不剩一人为止。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陆军元帅博克曾经站在红波利亚纳塔顶上,手拿望远镜,当克里姆林宫尖顶那颗闪闪发光的红星尽收眼底时,他嘴里低声自言自语:“看到了,红星……我总算看到莫斯科了……”然而,博克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不仅是他此生此世所能到达的距莫斯科最近的地点,而且也是德国军队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看到莫斯科。

■苏军反击

12月初,莫斯科已是寒冬季节,零下40多度的气温对德军是极为不利的。一些身着单衣,紧裹破毛毯的德国官兵在呼啸的北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在田野上、堑壕边、顿河冰水中,到处可见冻僵了的德国兵的尸体,而那些已冻得奄奄一息的士兵们在冰天雪地中痛苦地呻吟着。这使得作战形势大大朝着有利于苏军的方向发展。因此,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军展开战略反攻,德军转入全面防御,莫斯科战役进入第二阶段。

1941年12月4日,苏军第16集团军在红波利亚纳地区发起反击。红波利亚纳镇几易其手,苏军与德军在镇外展开坦克战,镇内则进行巷战。战斗异常激烈,整整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天黑,苏军终于把德军逐出红波利亚纳。

莫斯科周围其他地区的战斗也是呈白热化状态。1941年12月5日~6日,苏军利用德军预备队消耗殆尽、失去进攻势头的有利时机,出其不意地在加里宁至叶列茨一线开始全线反攻,先后实施了加里宁、克林—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图拉、叶列茨和卡卢加进攻战役并在罗斯托夫和季赫温方向展开积极的配合行动。

为此,12月4日,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古德里安被迫下达了撤退的命令。然而,已经来不及了,苏军的反攻开始了。

12月5日,斯大林下令苏军实施自开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反攻。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对北路德军发起反击,两天后收复克林。6日,朱可夫指挥西方方面军向中路和南路德军发起了强大反攻。

反攻的第一天,科涅夫率领的加里宁方面军就突破了德军的防御前沿,很快就插进到德军第9集团军的右翼,到达了德军后方大约20公里的图尔吉诺沃。第29、第31集团军在当天即渡过伏尔加河,对固守在加里宁的德军第9集团军的交通线构成严重威胁。第30集团军在骁勇善战的列柳申科将军率领下,迅速击溃德军在德米特罗夫西北的抵抗,冲向克林地区,威胁着德军第3、第4坦克集群的后方。库兹涅佐夫率第一突击集团军在德米特罗夫以南进攻,并越过莫斯科和加里宁铁路。第20和第16集团军的进攻更是顺利。

12月9日,第20集团军粉碎了德军的顽强抵抗,将德军驱逐出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12月8日,第16集团军解放了克留科沃,并开始向伊斯特拉水库发起进攻。此外,戈沃罗夫将军指挥的第5集团军也积极向前推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第16集团军的进攻。这大大超出了德军的想象。从12月7日起,反攻速度不断加快,反攻的前3天,苏军便推进了30公里至50公里,而且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战果也越来越大。到1942年1月初,苏军完全击溃了窜至莫斯科城下的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突击兵团,德军被迫后退100公里至250公里,从而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

■“台风”解除

1942年1月5日,斯大林向红军发出指示:不给德寇任何喘息的机会,不停顿地把他们向西驱赶。1月8日,苏军气势高昂,9个方面军110多万将士正在整装待发,收复失地大总攻的战幕即将拉开。

总攻首先以加里宁方面军实施的瑟乔夫卡—维亚济马战役开始,这一战役也是勒热夫—维亚济马进攻战役的一部分。进攻的第一天,方面军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就在勒热夫以西突破德军防御,至1月21日挺进80公里至90公里,前出至德军第九集团军勒热夫集团的后方。26日清晨,方面军的第22、第29集团军即在奥列尼诺包围了德军约7个师。骑兵第11军从正面突至维亚济马,并切断了维亚济马—斯摩棱斯克公路。

西方面军以9个集团军和2个骑兵军实施的勒热夫—维亚济马进攻战役,1月10日开始发起攻击。方面军的右翼第一突击集团军第20和第16集团军在突破德军沃洛科拉姆斯克防线后,于17日切断了莫斯科—勒热夫铁路。方面军中线部队第5、第33集团军于1月20日收复莫扎伊斯克;第43集团军则向尤赫诺夫方向进攻。方面军左翼的第49、第50集团军和近卫第1军、第10集团军从北面和南面迂回包抄了由德军第9集团军约9个师组成的尤赫诺夫集团,这就使苏第33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分别在尤赫诺夫以北及其以南突入德军后方,并开始向维亚济马展开攻击。为配合正面部队围歼维亚济马的德军,苏军还从1月中旬至2月中旬先后在维亚济马东南地域,以空降第201旅、第八旅和第四军主力1万多人实施了空降。到4月20日左右,苏军又向西推进了100公里至350公里,收复了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等莫斯科以西大部地区。希特勒占领莫斯科的罪恶企图完全化为了泡影。

苏军经艰苦奋战,粉碎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向西推进了100~350公里,解放了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以及斯摩棱斯克州和奥廖尔州部分地区,但未完全实现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企图。

在此次战役中,德军虽在初期取得一定战果,但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缺乏预备队和冬季作战准备不足等原因而终遭失败。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遭到重大失败,损失官兵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余辆。苏军则不断完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体系,加强对空和对坦克防御,重视战略预备队的组建和适时集中使用,善于组织炮兵进攻及各军兵种和游击队的协同,从而初步扭转了战局。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吹嘘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德军莫斯科战役的失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反法西斯的国家美英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这也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此外,苏联军民的战争功绩对于推动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深化殖民主义体系分化瓦解的危机、促进世界各地千百万人命运的变化,曾产生巨大影响。

不是雨和雪在莫斯科附近阻住了法西斯军队,而是受到苏联人民、首都和祖国支持的苏军的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打败了德军百万以上精锐部队。

——苏联朱可夫元帅

迫使德军撤离莫斯科的不是冬季,而是苏联军队,除了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外,希特勒过高估计德国的实力,以及希特勒在作战指导上的一系列失误,都是造成莫斯科会战结局的重要原因。

——英国首相丘吉尔

我们把苏联估计得太低了,我们以为只有200个师,但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360个师。

——德国陆军参谋长哈尔德上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