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北非战场(4) -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 沧海满月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7章北非战场(4)

第17章北非战场(4)

这场战役是蒙哥马利最光荣的成就,他被授予爵位时获得了“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的称号。为什么这样说呢?此次战役是盟军打赢的第一次大型战役。蒙哥马利准确地预测了战役的持续时间及盟军损失。英联邦军队将炮火支援运用的很完美,但是他们的装甲部队却还应用着骑兵战术,这使大批坦克在步兵伴随和空中支援不足的情况下在开阔地上向敌人发起猛攻,造成了重大伤亡。英联邦军队只是有限度地利用了空中支援,但是德国空军与意大利空军却几乎根本没有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他们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空战上,为此,盟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次战役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使德意丧失了非洲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同时也宣告了轴心国企图占领北非计划的破灭,到了1943年,所有轴心国部队均被逐出了非洲战场,盟军也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地中海,对北非的形势,乃至整个地中海战区的形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此次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丘吉尔曾把这次战役看作是“命运的关键”。

这场战役不是战争的结束,甚至不是战争开始时期的结束,而可能是战争结束时期的开始。

——温斯顿·丘吉尔

隆美尔是德国汉尼拔,他具有一种对战争的天然直觉能力,如果“非洲军团”的物质供应充足,战争结果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

——英国军事史学家利德·哈特

很显然这一仗在射击开始之前,就已经由军需官们打响了,并且已经决出了胜负的结果。

——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

北非登陆战役,第一次“由舰到岸”

作战时间:1942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

作战地点: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作战国家:美国  英国和加拿大

作战将领

艾森豪威尔: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生于1890年10月14日,卒于1969年3月28日。1911年考入美国西点军校。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获得少尉军衔,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任职。1916年晋升为少校。1921年从陆军坦克学校毕业,创办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1922年调任驻巴拿马的第20步兵旅参谋。1927~1928年,艾森豪威尔在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理。1936年,艾森蒙威尔晋升为中校。1939年年底回国,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1940年2月调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15步兵团任职,11月升任第3师参谋长。1941年12月,艾森豪威尔被召回华盛顿,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升为少将。1942年7月,鉴于北非英军及远东美军接连受挫和丘吉尔的极力支持,美英决定发动北非战役。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实施北非登陆的盟军最高司令。1942年11月8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美英联军10万人分三路在法属北非殖民地登陆。1943年2月,艾森豪威尔获得了当时的最高军衔上将军衔,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1943年6月至8月,指挥西西里战役。

作战兵力

盟军:登陆部队共10.7万人,由航空母舰16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9艘以及大批驱逐舰、扫雷舰和各式登陆舰艇共650艘提供支援。

法军:总兵力约20万人,拥有飞机500架。

■“火炬”行动

1941年12月下旬,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的“阿卡迪亚”会议上曾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的“体育家”作战计划,罗斯福表示同意,但美国三军参谋长们却认为这个计划既浪费而又无效,不如采用在法国瑟堡和布勒斯特登陆的“痛击”计划。1942年6月,丘吉尔访问华盛顿时,又提出了他的“体育家”计划。以后,他还一再建议。美英两国经多次协商,终于取得一致意见,为击溃非洲的德意联军,夺取北非战略要地,进而从南翼威胁德国和意大利,决定在西北非登陆。7月24日,美英两国最后确定同年秋在西北非登陆的作战计划,并将军事行动的代号由“体育家”改为“火炬”。

马歇尔为这次战役进行了积极准备。他指派艾森豪维尔将军出任盟国北非远征军总司令,全权指挥这次战役。他与艾森豪威尔商量,选中乔治·巴顿指挥美军特遣队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登陆。

1942年7月下旬,美英两国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开始在伦敦拟定“火炬”作战的具体方案。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并在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干预下,于9月20日达成一项折中方案,确定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阿尔及尔3处同时登陆。登陆日期最后定于11月8日。此次战役目的是夺取北非登陆场(在维希政府控制下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境内),随后,登陆部队与在埃及和利比亚作战的英国第8集团军协同行动,歼灭非洲大陆上的意德军队。

美英军队为进攻北非,动用了13个师、45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其中有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64艘),编成西部、中部、东部3个特混舰队,共10.7万人。由美国陆军中将艾森豪威尔任总指挥,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海军总司令。西部特混舰队由美海军少将休伊特指挥,输送巴顿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法属摩洛哥登陆;中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准将特鲁布里奇指挥,输送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奥兰地区登陆;东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少将巴勒指挥,输送赖特少将指挥的美、英混编部队在阿尔及尔地区登陆。

战役的航空兵保障由西部空军司令部(保障卡萨布兰卡、奥兰登陆)和东部空军司令部(保障阿尔及尔登陆)分别负责(共1700架飞机)。第一梯队登陆的有6个加强师,其中有2个装甲坦克师(共107000人,其中卡萨布兰卡35000人,奥兰39000人,阿尔及尔33000人)。登陆部队接到命令,如果敌海岸炮兵和舰艇不开火,则不得射击。

上述登陆地区由法国维希政府军队驻守,总兵力约20万人,拥有飞机500架。在法国的土伦和“法属北非”各港口尚有4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约40艘驱逐舰、20余艘潜艇和其他舰艇。

根据作战计划,前往奥兰和阿尔及尔登陆的部队从英国出发,前往卡萨布兰卡的登陆部队直接从美国出发。参加“火炬”作战的英国运输船队应于10月26日前全部驶离英国的港口。美国的部队则应于10月24日从美国的港口乘军舰出航。美英军的这支远征军必须在同一时间到达各自的登陆地点。11月5日,文森豪威尔飞抵直布罗陀,指挥这次即将开始的登陆战役。

■政治影响

美英两国除在军事上作好充分准备外,还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法军归附,企图“兵不血刃”地占领“法属北非”。

“法属北非”,包括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东、东南与阿尔及利亚为邻,南与西属撒哈拉接壤,西临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191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北部狭长地区和南部的一个地区划为西班牙的“保护地”。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端,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东部与突尼斯、利比亚接壤,南部与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交界,西部与西属撒哈拉、摩洛哥相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1830年起沦为法国属地。突尼斯位于非洲北端,北、东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相望,东南与利比亚接壤,西与阿尔及利亚相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1881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