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忧喜参半 - 大清初年 - 雪兰悠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清初年 >

第248章忧喜参半

第248章忧喜参半

天聪元年五月初六,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由,亲征宁远、锦州一线,史称宁锦战役。

苏浅兰闭着眼睛就能想起那天,皇太极一身戎装,神采奕奕骑在高头大马上,率领几万人马浩浩汤汤离去的模样,那招摇的旌旗、震天的号鼓,以及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金铁骑,组成了震撼之极的场面。

然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新成立没有半年的重军,整个重军队伍,人人手里拿的不是传统的刀枪,而是造型奇特的西洋火枪,并且他们的辎重车辆运的不是粮草,而是几十门黑光逞亮的大炮。

看到这支重军,苏浅兰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眼眶,这真的是古代的军队么?若让那些兵们穿上后世的军装,活脱脱就是一支堪比二战时期的现代新军!

大金的百姓夹道欢送着离去的军人,面上却不是担忧挂虑的神情,而是信心十足、兴高采烈,仿佛眼中看到的不是开赴前线的军队,而是凯旋归来的勇士,直到军队远离不见,眼底才稍露些许惆怅。

是的,对大金的百姓们来说,打仗虽然意味着会有伤亡,但是战争同样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是女真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更不要说皇太极即位之初,就打赢了朝鲜,夺得数不清的财帛牲畜和奴隶,更让他们对皇太极这一战信心膨胀。

也许历史真的不同了!只要袁崇焕还是原来历史上的那个袁崇焕,那么拥有了重军的皇太极要拿下他的宁远,恐怕也不是难事!

据苏浅兰所知,袁崇焕的功绩,不过是守城而已!他擅长筑造高墙厚城,挖战壕设拒马,令原来历史上的皇太极数次攻城都遭遇了失败。这样依赖大明财富堆砌出来的城防,其实算不得什么真本事。

守城,当先一个守字,就等于把战争的主动权都交到了敌人手里,赢的是敌人不擅长攻城,敌人的补给跟不上,后勤消耗大,而无法斩杀敌酋,立不世之战功!

这么一个守法,若遇到了皇太极的重军,遇到了配备先进的攻城利器——火炮,他,还能守得住宁远?

自然,这年代的火器都还很粗陋,打一枪放一炮之后要间隔很久才能再次发射,有这时间耽搁,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大金的其他贝勒们对这东西都抱着怀疑态度,还是皇太极力排众议,坚持建立重军部队,加上这次的作战目标又是攻城,他们才勉强接受下来。

也亏得皇太极此刻是名正言顺的汗位继承人,没有原来历史上那等乌龙搞笑的四贝勒并坐共治的尴尬,他的决策才能这般阻力甚小的一一得到了落实,否则为达目的,他还得先花费多年时间收拢汗权,连内秘书院都成立不了,更不要说砸钱成立重军部队。

苏浅兰对军事一窍不通,但粗浅的知识还是知道一些,比如说炮火轰来,立马扑地闪避,就可以把伤亡几率降到最低,再比如说火器的三段式阵列射击,可以弥补发射时间间隔长的缺陷等等,她都借着跟皇太极讨论洋人火器好处的机会教给了他。

别小看了这些基本知识,对后人来说是很粗浅的东西,但在火器出现的早期,却是通过了堆积如山的尸体和血流成河的教训,才一点一点被人总结经验,琢磨出来的。

当初她对皇太极提出来的时候,别提皇太极有多吃惊了!看她的目光就好像在看天外来物一般,弄得她心里都毛毛的。

不过皇太极主要还是佩服她的想法“天马行空”,并没有真正怀疑她的来历,毕竟穿越这种事,没凭没据的,“穿越”两个字出现之前,想破脑袋也不会有人想到这上头去。

战报从三天后开始,每天一封传递过来,随之而来的,还有皇太极给她的只言片语,虽然不能在上面看到皇太极说什么喜欢你、想念你之类的话语,但那字里行间,还是让苏浅兰感到了他的一分牵挂。

十一日,“……大军已到锦州,围而攻之,明总兵赵率教据城固守……夺得城外据点无数……你且看朕如何克敌!”

这个家伙,是不是也太狂妄自大了些!哼!教他吃些败仗,也是好的,免得以后目中无人,得意翘辫子。接到这封写给她的,不是明信片的古老“明信片”,苏浅兰暗地轻哼。

十六日,“明辽东督师袁崇焕,言调水师七万,将至山海关,另有蓟州、宣府兵至前屯,企图援助锦州……而锦州之势已颓,指日可破,袁崇焕虽有援军亦无用矣!”

皇太极也真是的!把这些军事说给自己知道又有什么用了,自己又不想知道这些!不过,袁崇焕真有这么强大的援军?虽然信上说锦州将破,但苏浅兰捏着信笺,还是非常担心。

她也不知道原来历史上的宁锦之战皇太极是怎么败的,莫非他败就败在袁崇焕的援军及时赶到,跟锦州兵里应外合么?

十八日,“……锦州既破,敌酋溃逃,念卿之所求,朕力克众议,入城不杀,锦州因卿而免屠城之祸,是民当感念之!”

他、他竟然打赢了!苏浅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把这封信从头到尾看了几遍,可是白纸黑字的,皇太极怎么可能骗她?更不要说朝堂也早已接到了捷报,整个盛京上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慢慢接受了这一事实的苏浅兰,却又对着信笺失笑起来,自己是请求过他不要残杀汉民,不要屠城。可当时他也说了,他本身就不是嗜杀之人,屠城这种事他是不会做的,现在却来把这功德都推到了她身上,说什么锦州的百姓会感念她的恩德,哼!百姓哪会晓得这些!

布木布泰在一旁羡慕的望着她,每天一封战报给朝堂,这是必然的,可每天也同时有一份密折交给大妃,这就见得大汗对大妃的重视了!虽然谁也不知道密折里写什么,可不由人不浮想联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