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 娇养小王妃 - 钿汐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娇养小王妃 >

第26章

清晨,饶是昨天拢共睡了七八个时辰,薛映仍然没能早起,只赶在早膳前堪堪起床。

坐在饭桌前,看了眼对坐的温承,薛映不免想起昨日的对话,他们不日便会成亲,这般对桌而食的场景日后会常常出现。

只是现在对着满桌子的菜,薛映依旧觉得胃口缺缺。哪怕在过去的十二个时辰里,他只吃了一顿饭。

钟贵在一旁摆放着碗筷,笑道:“主子,您素日里喜欢什么菜式呢?若是没您可口的,奴婢让大厨赶着做了,立时便能撤换。”

薛映抬头与钟贵对视一眼,意识到他是在与自己说话。如今在端王府,这是个举动间都讲究规矩的地方,薛映一时无法适从,只好将目光又移回到饭桌上,桌子上的菜一色精致得很,挑不出半点毛病,纯粹是自己吃不下东西,又何苦折腾人。他勉强露出几分笑意:“不用了。”他将面前的东西拣了几样,慢慢放在嘴里,又觉胃里立时难受了。只不过这次不知是因为一天没有吃饭,还是别的缘故。

温承坐在对面,端着碗筷,不动声色地看着薛映味同嚼蜡的样子,待观察到薛映原本缓慢的进食速度几乎停滞,他终于无奈开口道:“若实在不想吃,便少吃一点。”

薛映松了口气,几乎立刻放下了筷子。

温承便也放下饭碗,起身道:“我今日进宫一趟,你在家里好好休息。”

“嗯。”薛映答应着,见众人又开始行礼恭送,意识到自己该将人送出门,可又担心自己举止是否得宜。

温承一眼瞧明白了薛映的顾虑,说道:“外面起了风,你好生躺着,大夫马上便过来了。”

薛映被这一语定在原地,待温承走了之后,就乖乖在床上躺了下去,重又出神。未过多久,大夫赶着过来了。

薛映回神,见到几日不见的王大夫,脱口道:“你怎么也在这里。”话一出口,他想起来在别院的时候,温承已知自己有孕,应当是这位王大夫说的了。

王大夫原是应允过不说出有孕一事,眼下只得尴尬一笑:“小人昨日想提醒您朝夕草寒性过重,正巧就遇到了王爷,哈哈,哈哈。”

薛映在家中帮着打理药材生意的时候,见过不少大夫,虽只有一面之缘,他能看得出王大夫的医术精湛,不难想到前因后果。“是我牵累您了。”

“怪小人自己,若不是贪图那点银子,那天便不会出门去别院了,也不会见到您了。”王大夫说完又暗悔失言,忙找补道,“承蒙王爷和王妃看得起小人,这就给您切脉。”

一旁钟贵搭了脉枕在桌案上,薛映伸出右手靠好,等了一会儿,便听到大夫道:“您现在须得安心养着,能吃下饭,喝下药,对您和腹中胎儿都好。”

这些道理原不需要人来讲,只是最近诸事烦扰,才成了这副样子,薛映自是希望自己能好起来,可总是觉得心力不足,只得搪塞道:“我明白的。”

从昨日起,京城中便有无数关于此事的流言散播开来。作为不小心掺和进这件事情的人,王大夫虽不知此事来龙去脉,却也不难看出谁真心对病人好。他虽胆小,却有一副热肠,收起脉枕时,劝解起病人来:“现在的药方最合您的身体,王爷今日传小人过来,其实是想着给您换几味药。”

薛映心生好奇,便问道:“为什么?”

王大夫见薛映终于有了点兴趣,笑道:“王爷是怕您喝不下。”

钟贵适时道:“昨儿个主子难受得紧,王爷见了也愁得厉害。奴婢自小看着王爷长大,还是第一次见他这般担忧。您可得好好保重自己的身子。”

薛映脑海中浮现出两人在九凤山中逃亡的时候,当时自己受了伤,伤口最严重的时候,温承便会担心,行动间不会碰着,休息时小心伤药。

自己这两天常常不会和他对上视线,在没注意到的时候,他是不是也用那样的眼神看着自己。

这让他似乎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又回到了山里,那时虽在逃亡,但也不觉得心惊胆战。薛映眨了眨眼睛:“我知道了,我会好好吃药的。”

“好嘞,我这就让人把药给您送过来。”钟贵身为王府的总管,几乎是自己跑了一趟端了药碗过来。

薛映接过后,这次倒没着急,慢慢地喝着,心里已然明白只要能喝下去些便是不足数,也好过全吐出来。喝了约莫半碗,他将药碗放下,钟贵忙递上一块糕点道:“主子快吃口这个,别被苦着了。”

薛映吃了口糕点,便又听见钟贵在一旁一叠声的夸他,好似他喝得不是一碗药,而是做了了不得的事情,便不好意思起来。“您说得这也太厉害了些。”

“奴婢并不是随意说的,您不知道,有好多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喝药。奴婢小时候曾有一干邻居,人长得很是健硕,每次起了烧让他喝完药便叫得如驴一样,吵得街坊四邻都听得见呢。”钟贵说起过去的事情,讲得绘声绘色。

薛映见他待自己热络,便也随着他说的话去想,想到一个人喊出驴叫声,不由得笑了起来。

“主子多笑笑才好呢。”钟贵道,“王爷要是见主子这样,心里指不定有多高兴呢。”

许是被念叨了许多遍,才小半天不见,薛映忽而觉得现在便很想见到出门的那个人了。

在勤政殿议了一上午的事情,温承将请封的折子递了上去,走出了宫门。今日并非是朝会,只是皇帝召了几个亲信大臣并皇亲国戚进宫商议,其中便有皇帝对于定北军的布置。

这几年,皇帝一直意欲染指北疆,温承心里有数,想要重新划分势力,意图从中分一杯羹的人也会更多,一时闹不出结果。今日听了朝中重臣的诸多盘算,皆在温承意料之中,倒也没什么,眼下有更要紧的事情。

政事议完之后,小皇帝散了朝臣,独留了温承一人。

“皇叔请封的折子,朕已经瞧见了,皇叔是要册立正妃?”小皇帝的声音听起来轻松随意,似乎只是与自己的皇叔在话家常。

“是。”温承答道。

“朕听母后说起过,父皇在世时,总惦记着在高门中选一位德才兼备的贵女为端王正妃,繁衍子嗣。”小皇帝停顿了下,复又道,“如今终于有了婚讯,原也是一桩喜事,可他并非名门闺秀,最近之事亦惹了一些非议,此时册封恐对皇叔有碍。”

舅舅抢了外甥的小妾,这样的事情,无论在何地发生,都会以极快的速度传开,更何况温承还当着满朝勋贵子弟的面直接将人打了,一夜过去,不知被传成了什么样子。温承深知皇帝今日在议事时并不满意,想要借机敲打,便道:“臣所娶之人,虽非高门贵眷,亦是清白人家出身,对臣有救命之恩。臣长期奔波于北疆,眼下战事平定,唯愿与王妃长住京中,还请陛下准许。”

小皇帝吃了一惊,先前他想要收揽北疆的兵权,只是端王势大,军中将领一向只听端王军令,其中诸多掣肘,进度缓慢。

而如今温承竟说愿意为这个王妃长住京城。如此一来,他在北疆行事便能简单许多。

“朝中一应战事皆是仰赖皇叔,如今四夷归服,皇叔想要留在京城长住,原也是应当的。”小皇帝生怕温承变了主意,下了旨意,“来人,着人命安王,福王,并礼部尚书操办端王大婚。”

“谢陛下。”温承谢过后便离开了皇宫,他早知道如此让步会让小皇帝答应。自三年前开始,小皇帝想要收回北疆的军权。可北境仍有遗患,他为着局面稳定没有妥协,直到现在诸事已了,他本就有将军权还给皇廷的打算。

更何况现在薛映的情形,无法腾挪,无论是去北疆还是去封地,都有数日的车程,留在京城正是最好的选择。

待到温承离开之后,小皇帝面上的得意之色再也无法掩饰,直到内宦上前道:“太后那边的德公公过来了,说是大长公主为着世子哭得无法了。”

“眼下不必管他们。”小皇帝吩咐道。只要自己这位皇叔肯让步,他无暇在意那些在朝堂上并无影响之人。

“听德公公说,端王妃名唤薛映,与忠勇伯府有旧。”太监又道。

小皇帝只觉额头青筋跳了跳:“当真?”

“奴婢打听过了,是同族,这些年似乎并无往来。”太监答道。

小皇帝面色寒了下来:“哼,救命之恩?杨文景救了那个男宠一次,男宠也救了他一次?怎么会有如此巧的事情?定是筹谋已久,与忠勇伯勾连了。”

先帝在世之时,与元后并无所出,属意薛贵妃所出的长子,谁料皇长子体弱,十七岁那年一病去了,才轮到小皇帝幼年登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