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顾清止的打算
陷阱只分布在后山山脚下,一则防动物到地里破坏粮食,二则也能防人偷窃收成。
挖陷阱出来的泥土,用来打土坯,打好的土坯正好用来建围墙。
水塘初步准备挖四个。
三个分布在后方,主要用来储水天干时用于灌溉,其次用来养鸭养鹅养鱼。
村子周边虽然有河流环绕,但河水是流动的水,只适合捕鱼,不适合放鱼苗,用来养鸭和鹅更怕鸭鹅顺着水流游跑了。
另一个水塘在居住区的后方,出于美景和实用考虑,这个水塘里会种上藕等水生植物,到时夏季赏荷花,秋季采莲子和莲藕。
挖水塘的土亦用来打土坯。
顾清止在纸张上画了一幅地势图,在相应的地方标注了位置和大小,负责挖坑的汉子们哪怕不识字,但看图却是可以的。
尤其顾清止画的图不知怎的,忒清晰清楚,让人一眼过去就知道在哪里。
“土坯模具你们在云叔那里领,他已经做好数十个。”
“好!”被分派去打土坯的汉子和妇人们中气十足的响亮应道。
打土坯累,分却高!
两天就能换一斤盐呢,三天就能换一只鸭了,和换的东西比起来,累点根本不算什么。
“我们村子叫清林村,你们记住。”
“记住了!”所有人齐刷刷的响应。
“张叔,驴和牛你一起牵到圈里去,以后喂养牲口的事由你负责,一天记七分。”
“哎,好!”张叔听到点他名字分派活计,紧张又激动的答应。
其他人朝张叔投去羡慕的眼神。
挣十分固然好,但是十分不常有啊,像下雨或者农闲时节以及整个冬季干不成活,不就挣不到分了么。
张叔这七分可是每天都有!
不过羡慕也是羡慕不来的,因为张叔会养牲口。
知道驴和马要分槽,不然马会越养越瘦;
知道怎么存青储,以备漫长冬季牲口有草料吃;
还会给牲口接生,这个是重中之重!
要知道一头牲口一天连耕地带播种五亩地打底,若是单纯依靠人力,怕是五个人还赶不上一头牲口。
而且出门乘坐以及驮运货物,全靠牲口,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一头牲口比他们一个人卖的银子高多了!
“现在我们清林村一共有五头驴、六头牛、两匹马了吧?”
“不知不觉这么多了啊?想到以前我在的村子,整个村子才两头牛,一到农忙的时候可羡慕死了那些有牛的人家了。”
“听说一头牲口一天耕种五六亩地?我的老天,那一天单单十三头牲口不就耕种六七十亩地?
十三头牲口一天耕种六十七亩,我们七十多口人栽种五十亩左右,一天就是一百一二十亩。
十天就是一千多亩,加上之前的亩数,再有个十几天不就能完成耕种了?”
“难怪主子能抽出人来做别的事,是算过耕种来得及是不?
不过老哥你好会算账啊!我就算不明白。”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放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震惊吧?我也震惊,还是我们主家聪明咯。
不过老哥你算账这么厉害,主家外出买卖货物的时候可以带上你哎。”
“我、我也是瞎算......”
听到对话的林全提笔在纸上记下杨明山,并在旁边标记了一下会算账。
在华国,除了特别老的一辈之外,余下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还是会的。
但在大宁朝不同,小数额的加减会算,但是再难一些的大额数字或者上升到乘除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认字也是如此。
除了他们之外,九十九位村民,其中只有洪老爹上过几年私塾识字,他几个儿子只略微识几个字。
等猫冬无事的时候,可以给村子里年轻一辈弄个扫盲班。
毕竟以后外出经商,识字会便利许多。
散会后,村民们抱着布匹、农具、铁锅等喜气洋洋的往回走。
顾清止林安林全三人往另一头走。
一身短打黑衣的顾清止猿臂蜂腰,修长紧实长腿走路时矫捷有力,他在前面归心似箭,将小短腿的林安林全远远甩在身后。
林安摸着咕噜噜叫唤的肚子,又看看前面走的恨不得飞起的顾清止,了然道:“顾大哥中午也没少吃啊,怎么比我饿的还厉害的样子?”
林全:......那是饿的么?
那是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