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将起(二) - 河清海晏 - 途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河清海晏 >

战乱将起(二)

战乱将起(二)

(三)权力

从来权力之下,争斗不休,不见硝烟,只见枯骨。

一年前。

嘉岩城云获宫,是云国的最高权力集中地,其中七宫十二殿与嘉岩城南北城门遥相对应,分列排布,皆是金碧辉煌、气势雄浑,可要论庄严大气,还要数当朝大公主的居所慕华宫。

那也是所有人公认的云国真正的权力中心。

大公主通常不至卯时便已起身前往云霄殿、与群臣论政议事,日日勤勉不曾有一分懈怠,而这一日却不同往日,群臣等在云霄殿外,丞相派去慕华宫问消息的人过了半个时辰仍未见踪影,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或者说大多数人都装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皇帝沉迷酒/色、无心朝政,太子怯懦无能,自慕华大公主垂帘掌政、逐渐把控云国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她近来的很多决定都过于专横,妨碍了很多人的利益,而对公主掌权之现状原本就不满的那些人愈加蠢蠢欲动,因此王室亲情、君臣和谐的表相之下其实早已暗流涌动,刀剑相向也只在须臾之间。

慕华宫前,厮杀刚过,一片狼藉,淡金色宫装的女子立于金阶之上,从容依旧,神色不怒自威,她看着被制住的太子,脸上没有什么感情,眼睛里却淌过一抹悲伤,然后她笑了一下。

这许久以来,诸事缠身,傅华莲很久没有见过她笑了,但他却禁不住皱起眉头,听她声色清冷的说:“长那么大,你总算让本宫看到了一点你的能耐。”

身旁刀剑相加,一向无能懦弱、对掌政公主言听计从的当朝太子终于露出了愤恨的面孔,他双目赤红的瞪着殷慕华,那目光像是带着刀子,直刺人心。

“暗中勾/结军中大臣,一边在本宫面前俯首,一边布下重重阴谋,敢于把剑指向慕华宫,阿弟,你终于也让本宫刮目相看了……”她嘴角的笑意还没散去,眼角却猝不及防的落下一滴泪,“百般谋划,为杀本宫而夺权,计划到这么一步,逼到了我门前,也算做的不错了,可是文武百官,有几个人敢回应你?今日宫变之事,于我于群臣来说只是一场闹剧,以后不会有人敢提起,你知道是为了什么?”

那滴泪并没有让太子动容,他咬牙切齿道:“你有本事就杀了我!殷慕华!你眼中无父无君,泯灭德孝之道,连父皇也拿你没办法,你当然不会把我这个太子放在眼里!群臣都不把太子放在眼里!当然都是你的功劳!殷慕华,你干脆杀了我,杀了我啊!”

“杀了你?”殷慕华道,“你不值得我动手。”

“明明我才是太子!我才是正统!”太子双眼发红,若非身体被捆着,他几乎要冲到掌政公主面前去。

近卫们牢牢的压着太子,殷慕华疲倦的揉了揉眉心,难忍叹息:“我的话,你从来也不肯听,不知储君之道,没有为民之心……”叹息被压在喉咙里,后面的话她也不想再说了。

太子冷笑着骂出来:“你的话,听你的话让我永远都是个摆设吗?!”

殷慕华摇了摇头,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况她事务繁忙,已经不想在件事上多废心神,她问身旁的人:“左骑营控制住了?”

傅华莲笑道:“殿下放心,胆敢以下犯上、有妄图谋反之心,今后云国军中再也不会有左骑营了。”

殷慕华点了点头,又问:“母后如何?”

傅华莲回禀道:“皇后娘娘身体欠佳,应该静养,不应被打扰,微臣安排好了宫中布防,以后皇后不会有机会召见外臣了。”

太子还在谩骂咆哮,殷慕华闭上眼睛,吩咐:“太子受奸人蛊惑,行出有错,从今日起在东宫受教,没有本宫允许,不可出宫一步。”

手下人应命,压着太子退出慕华宫。

殷慕华又道:“将此事上报给父皇知道。”

傅华莲答了声“是”,问她:“这些人从半夜开始折腾,殿下没有休息好,不如今日……”

殷慕华扬手打断他的话,道:“去云霄殿。”

通往云霄殿的宫路上染了血,但还走的下去。

宫中变故尘埃落定,云国刚刚进入令人陌生的安稳期,楚国就送来了国书,国书为求和而来,这对晏、楚、云本应是皆大欢喜之事,可收到国书的人都不见轻松,不知道楚国这个好战重武之国在打什么主意,傅华莲自告奋勇,欲以使者身份亲往三国边境之地以探虚实,临行前,他心中不安,隐隐觉得会发生什么,却又找不到头绪。

殿下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以她如今的威望,完全可以自己做云国最高权位之人,云国不是没有过女子为帝的先例,成为名正言顺的掌权人,才能名正言顺的做很多事,无论是肃清积弊还是重振国威,都只会更加方便而已,她为什么始终不肯走那一步?明明囚禁了太子、幽禁了皇后,在世人眼中已是一个冷血恋权之人,为什么不做的更彻底一些?傅华莲不觉得她是害怕了什么,她永远都是那么理智冷静,绝对清楚自己的每一步是为了什么而走……因此更加让人担忧。

夜色还是那么阴冷,傅华莲心事重重的坐在书案旁边,没有去休息片刻的意思,这时,房门突然被敲响,他烦躁的问:“何事?”

门外人的声音格外慎重:“世子,殿下来了。”

傅华莲擡起头,眼睛霎时亮了,继而神色凝重起来——殿下深夜来访,怕是有什么要事。

殷慕华简装出门,身上披了件斗篷,兜帽过大,脸被挡了半截,唇角紧绷,进门之后,她没有半分寒暄的开口:“华莲,本宫有一件事要吩咐给你。”

傅华莲俯首道:“殿下请讲。”

殷慕华摘下兜帽,拿出一个信封:“楚国送来国书的时候,北澜也派人送来了一封密信。”

(四)预兆

晏国。

“段将军的奏报。”

正在御书房候命的穆明川闻声擡首看了一眼。

卷宗案报堆了一桌子,御清昂埋首其中,忙起来简直不知日夜,但是北方的消息传来,他立马放下手中的折子,接了内侍送来的奏报。

东海各属国虽常有暴乱,但都是小国,如今正风平浪静,暂且无恙;东侧黎国军武力量稍弱,擅坐观虎斗,且其摄政王与皇帝不和,内政不平,更不会轻易站队;云国若以国势来论,不足为惧,然云国人狡诈多变,殷慕华心机莫测,还是需要稍作防范……一直以来,晏国最大的敌人就是北澜和楚国,楚军好战,北澜贪婪,当年长河之战,由楚国而起,由北澜让战局扩大,造成了晏国国土和晏国人心里永远的伤疤,遂此后数年来南境和北境的守军力量不断增强,使得即使南境主帅被刺杀,楚军在攻陷了中显之后也不敢贸然踏入晏国南境一步,如今北澜血狼毒军有侵略之势,他们都以为战端一起楚国一定会趁人之危,却没想到楚国人突然递来了和谈国书,其中缘由无法定论,深藏阴谋却极有可能,最后,御清昂令近年来愈加成熟稳重的皇妹应下了这场约谈。

“明川。”御清昂放下奏报,看向候命的穆明川。

“臣在。”

御清昂道:“当年我军腹背受敌,北境之所以溃不成军,是因为北澜军的突袭,云国借道给北澜,北澜军得以从淄武山突袭而来,使北境损失惨重,云国始终依附于北澜,接下来不知会有什么动作,朕要你派人盯紧西北各关卡,但有异变,及时通报。”

“微臣明白。”

御清昂轻叹一声:“清晏远在南境,朕同样不放心。”沉默片刻,他说,“你帮朕看着她,别让她再做什么傻事。”

穆明川为小师妹辩解:“琅寰殿下久历江湖,这些年又为陛下排忧解难,瞧着是个大人了。”

“像个大人而已,”御清昂轻轻一笑,笑的无奈,“朕若此时让她回帝都,远离诸事,她定然不依,但若一直在风暴周围,总会被卷入其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