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戈造势(一) - 河清海晏 - 途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河清海晏 >

兵戈造势(一)

兵戈造势(一)

古来兵戈为凶器,万骨不枯人不还。

(一)同盟

今此大殿议事结束之后,还有一场晚宴,楚非喝了一点酒,就耍起酒疯来,抱着御清晏不肯撒手,御清晏扒拉开他的爪子:“你的酒量没有那么差,松开。”

楚非装醉装的很投入:“你说的话,我怎么听不清啊?”

台阶下通着一条长长的宫路,四周皆是守卫,御清晏实在不想跟他一起丢人现眼,一路拖着他找到一处隐僻之地,看样子应是盈疏王城里的冷宫,难见人迹。

她随手扫了扫台阶,一撩衣摆坐下,楚非跟着坐下,御清晏瞪他:“三国边境和谈,是你楚国提出来的,最起码的仪式应该重视一下吧,早说了你我私下见面不好,你让云国使臣怎么想?”

楚非:“傅华莲那只小狐貍就不说了,殷慕华今日你在殿上见过,觉得她如何?”

御清晏定定的看了他一会儿,看的楚非又要作妖的时候,才缓缓道:“心机难测。”

“所以啊,就算我不找你,她也看得出我们的关系非比寻常。”

御清晏:“……”

楚非靠着她,低声道:“我晕的厉害,你别推我起开。”

御清晏没有推开他,楚非闭着眼不说话了,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御清晏道:“其实这次盈疏之行,我不该代表晏国前来。”

楚非仿佛快睡着了一样,声音模糊:“怎么?”

御清晏直言:“我怕我看不清你。”

“我——”

御清晏擡手挡了一下,不听他的解释:“我一直害怕自己不够理智,不能够洞悉那些摆在我面前的真相,追查那么多年,始终无法明确斩英杀手归属于何方,也无法追究谁是当年刺杀案的主谋,就像如今的这场联盟,殷慕华似乎十分诚恳,你也是信誓旦旦,却让人越发不安。”

楚非:“你担心什么?我难道会骗你吗?”

“我不知道。”

“清儿,”楚非把她的肩膀扳过来,两人面对着面,他说,“从前或有不得已,我有许多事情不能跟你坦诚,但此次结盟我是真心的。”

御清晏一错不错的看着他的眼睛。

楚非想了一会儿,道:“楚国的强盛,建立在万众一心上,而现在不管我想不想,我的父皇都不可能把我、把永晅王府当成自己的力量,就算永晅王府消失,楚国内/政也仍然是分/裂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对外还要摆出强硬的姿态,后果不堪设想,我希望晏楚云可以修好结盟,也是在给楚国一个修补自己的机会,那样不管以后我是不是麟王都不重要,至少我已经为它做了我能做的,问心无愧了,所以这件事,无论是我还是楚国都是诚心诚意,你信我一次,好吗?”

“此时此刻,无论我心里信不信,作为晏国的使臣,我都要跟你和殷慕华达成共识……”

“我要你心里信我。”楚非急道。

“好,”御清晏微笑,“我信你一次。”

秋风飒飒,枝上树叶渐渐枯萎零落,飘在地上,竟有一种凄凉的美感。

云国从来不曾有过这样清爽而又惆怅的秋意,那里总是一落叶,就几乎要下雪了。

殷慕华等在门前台阶上,许久才看到一个人影慢慢靠近,那人一袭染墨紫衣,因是作为使臣而来,衣饰不可能太简单,袍角便绣了一片云纹墨竹,腰间虽仍佩着那把宝剑,却不再像个侠客,而是个王侯了。

御清晏远远便看到自己暂住的宫殿门前有人,走到近前,刚要开口,便被抢了先,殷慕华唤了一声:“晏公子。”

御清晏只好道:“慕姑娘。”

此时此刻,她们皆城府老道却心平气和,就好像殷慕华仍然觉得御清晏就是一个游侠、而不是曾乔装打扮卧底到云国的晏国公主,御清晏也只把殷慕华当成萍水相逢的路人,还不知道当年斩英三杀刺杀晏帝、背后的雇主很有可能就是云国公主。

殷慕华轻轻一笑,高贵雍容,说:“当年承蒙晏清侯相救,这恩情慕华一直记到现在,可以再见到你,慕华觉得很荣幸,心里也很高兴。”

御清晏觉得自己也该客套的说点什么,但最终她什么都没说,只露出了一个客套的笑。

(二)选择

晏、楚、云如今结成了同盟,使臣们也纷纷向本国当/权者禀报了云国掌政公主的计策——云国借道给楚国,请楚国军队沿长河直入淄武山,三国合力破北澜强敌。

对于这个提议,包括当初的晏楚云结盟,楚帝都表示不屑一顾:晏国与云国的危机,关我楚国何事?就算北澜能通过晏国打到楚国来,楚国还能怕他!

朝堂之上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动,认为:晏国及云国临危,正是楚国的机会啊!

另有一批人觉得不可,给出的理由是:晏国国势如今不同于当年长河一战时,楚军贸然取巧,未必能讨到好处;黎国一向倾向于与晏国交好,一旦开战很有可能站在晏国一方;晏、楚、云已经签订合盟信约,如果楚国毁约,当令天下人耻笑楚国为无信之国等等。

永晅麟王则早有预谋的笑道:“父皇向来有驰骋天下之志,列国之中,只有北澜有实力可与楚国一战,若借此机会与晏、云联合攻破北澜,天下格局当变,岂不正利于楚国?”

楚帝虽不喜这个儿子,但这话却十分得心。

按理来说,云国的提议对晏国来说是最有利的,晏帝问御清晏:“琅寰,你觉得如何?”

御清晏道:“于我们来说,黎国原本是最好的合作伙伴,前几年皇兄派人助他们清剿北海匪寇,黎国皇帝甚至主动归还了晏国的几座城池。”

晏帝:“黎远锋当政,那小皇帝地位不稳,最想得到我们的支持。”

“如今他们叔侄相争,已然自顾不暇,臣妹本以为可以利用,不成想,”御清晏呈上一份卷轴,“意外截获了自黎国送往北澜的密信。”

“何方的?”

“黎远锋,”御清晏道,“看来他以为皇兄已经确定支持小皇帝而放弃了他,他便要寻求北澜皇室的支持了,黎国尘埃未曾落定,是友是敌便难以分辨,只有黎国小皇帝的助力,无异于杯水车薪。”

晏帝:“如此说来,若不考虑云国的计划,晏国周边便寻不到什么助力了?”

御清晏俯首:“大晏将士勇猛刚毅,若协力以大晏四方兵力守疆土边境,必不教贼人得逞,可到时也会损失惨重,给人以可乘之机,皇兄,当前形势,合纵连横是为上计。”

这一策,其实御清昂早就仔细斟酌过,不然也不会接了楚国的国书,此时此刻,尚有犹豫而已。

御清晏明白他的犹豫:“殷慕华难以让人相信,楚军亦是虎狼之军,臣妹也唯恐引狼入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