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那就结吧
第212章那就结吧
“你是说,太景仙帝并未闭关?”
陈清听着这话,微微眯眼,出声问了起来。
“呵呵,老道可没这般说。”
参玄公脸上的森然顷刻消散,又恢复那副笑呵呵的模样,仿佛方才只是随口一提,然后道:“老道只是说,诸位不妨这般想一想,毕竟,那削灵策、定品令,桩桩件件可都是明发天下的仙朝诏令,加盖的是太景陛下的玉玺。”
他瞧着几人皆露出思索之色,进而道:“五宗六教嘛,最多是摇旗呐喊,跑腿办事,便如太一道宫之流,事前上蹿下跳,串联游说,可最终能落下印玺的,终究只有宫中的那位。”
陈清闻言,皱眉不语,自他成为“李清”,一路行来,所见所闻,亲身所历,皆让他对这位高踞九重之上的仙帝观感不佳。
原本听闻其早已闭关,一切祸乱皆源于五宗六教争权夺利,心中那点恶感稍减几分,此刻听这老道意味深长的话语,那点刚升起的念头又有了变化。
冰言妙当即冷笑:“蛇鼠一窝,一丘之貉!你们这仙朝顶尖的人物,就没一个心思干净的!区别无非是坏得明显,还是坏得隐蔽罢了!”
“仙子此言大谬!”十二皇子徐文纪却是急声辩驳,“父皇绝非那般精于算计、苛待天下之人!他老人家修为旷古烁今,一心只求大道,欲追随太初、太元两位圣祖的脚步,超脱此界,岂会……”
参玄公慢悠悠打断他:“殿下,前两位能飞升,是前两位的造化。可这天地灵机流转,早已非复往昔,有些路,前人走得,后人未必就能跟着走通。若觉前路已断,欲要另辟蹊径,耗费的可就不是寻常资粮了。”
冰言妙眼神骤然锐利起来:“照你这说法,那位万恶仙帝……”她毫不顾忌徐文纪难看的脸色,“也会为了所谓的另辟蹊径,来害我冰魄族裔,又或者图谋玄牝之门?对李……对我师父不利?”
“那倒未必。”参玄公捋须的手顿了顿,“个中缘由,不便与你等细说,老夫只能言,他那闭关之说,未必是空穴来风,长久不现人世,总有其缘由。”
这番话似掩非掩,反而更引人遐思。
陈清直视参玄公,问道:“这些隐秘,你是从何得知?凭何推断?”
参玄公哈哈一笑,袖袍一拂:“不过是活得久了些,见得多些,胡乱猜测,做不得数,做不得数啊。”
“参玄公!”徐文纪胸口起伏,终究忍不住斥道:“我敬你是前辈高人,但岂可如此妄度父皇?此非人臣之道!况且,你出身于玄牝药宗,本身就是五宗六教之一,言语中想要为自家辩解,也是能想到的!”
参玄公却不恼,反而意味深长地瞥了十二皇子一眼,道:“殿下,他是你父皇不假,可你若论及对他过往的了解,未必及得上老道。莫忘了,当年他在太元仙帝座下为徒时,老道我便已认得他了。”
徐文纪听了这话,张了张口,一肚子维护之言竟被这句轻飘飘的话堵了回去,一时怔在原地。
参玄公抚须而笑,转而将话题拉了回来,道:“李道友,我玄牝药宗屹立万载,交游遍布寰宇,莫说五宗六教,便是九天仙阙、九幽魔渊,亦有三五分薄面。你身怀玄门之秘的消息一旦传开,明枪暗箭岂是隐星宗能尽挡?我宗愿敞开山门,以客卿长老之位相待,资源任取,道藏尽阅,更可护你周全。”
冰言妙琉璃般的眸子寒光乍现,冷笑打断:“说得比唱得还好听!无非是换个名目觊觎我这师父的造化!你们这些万年老宗,哪个不是吃人不吐骨头?”
“小丫头倒是耿直。”参玄公不怒反笑,坦然道:“老夫确是觊觎,却不行阴谋算计,玄门择主,非大机缘、大气运者不可得,强取必遭天谴反噬。老夫所求,不过是借道友之门,观一番天地真谛,或可补全我宗玄法,为此,药宗愿倾力相护,此乃合则两利。”
“哦?”陈清听着,若有所思。
一旁徐文纪忽的整肃衣冠,上前一步,目光灼灼道:“李法主!文纪虽不才,愿以皇室秘宝九龙沉香辇,请动三位皇室供奉法相真君,护法主百年周全!”
陈清一听,当即摇头:“殿下好意心领,陈某散漫惯了,无意羁縻于庙堂,更不欲借皇家之势,况且你那拜师之言,其实只是一时心潮起伏生出的妄念,你贵为皇子,什么样的师父找不到?我不过金丹九转,哪能做你的师父?”
徐文纪被拒,却毫不气馁,反而慨然道:“文纪非因一时心境起伏而妄言,实因身为皇子,看似尊荣,实则修行之路较常人更为艰难!血脉枷锁沉重,朝堂禁忌繁多,父皇更严禁我等与各大宗门过从甚密!文纪与柳家亲近,正是因其非宗非阀,方能得些微末资源。”
参玄公亦微微颔首,证实道:“殿下所言,确是实情,太景对皇子修行,管束极严。”
陈清依旧不为所动。
他自然不打算将自身安危岂能寄托于他人之手,玄牝药宗虽好,终是外人;皇室之力虽强,因果太大。
不过,这参玄公的提醒也不作假,当下这情况,自己确实要考虑一下,真被各家针对了,要怎么应对。
其实,陈清对此早有谋划。
“单纯靠着自身之力,那自然是不够的,关键时刻,还是得借助太元仙帝的历史残响!凭借因果通幽之法,引动帝君道韵,只是,太元遗迹在玉京并不显露,盲目打探极易暴露。”
一念至此,他自是明白,当下的突破口,是在梦外那残卷阁中!
于印守着的万卷藏书,就藏着直达遗迹的密径。
但欲取其秘,需先偿其债。
一念至此,陈清抬眼看着对面的参玄公,此人见多识广,连太景仙帝旧事都如数家珍,或许知晓?
想到此处,他忽然开口:“参玄公,李某有一惑,不知当问否?”
参玄公正琢磨如何说服陈清,闻言立刻笑道:“道友但说无妨!老夫知无不言!”
陈清缓缓道出那句偈语:“纪元之劫,在于道果更迭;三生之妙,见于道衍真文。此言何解?” 话音未落,参玄公脸上笑容瞬间凝固!
“你……你从何处听得此言?!”
陈清观其神色,便知此事非同小可,反问:“偶然得知,不明其意,故而请教。看来,阁下是知晓的。”
参玄公面色阴晴不定,良久,才深吸一口气,声音压得极低,一字一句道:“老夫确实知道。”
说话间,他袖袍一拂,一道无形屏障已将四人笼罩,隔绝内外声息。
“此话之关键,不光在其内容上,更在于记录此言的载体!到目前为止,老夫一共见过一次这句话,听过旁人提过两次,哦,不算你的这次,而除了这句话之外,还有个关键,就是这话是记在什么上面的!”
现世,静室。
静室之内,陈清双目倏开,眸中华光一转,便就不变。
而他的心中,尚沉浸于参玄公所说的晦涩之言。
“纪元有道果,还有大劫,若渡不过劫难,便是纪元终结、道果凋零,一纪一元,花开果落,便是天地翻覆之时,成住坏空,皆系于此;而那道衍真文则涉及到修行境界,往往是飞升修士所留……”
陈清在梦中就思忖许久,渐有心得,但也有许多难解之处。
“就这么一句话,居然触及了时代变迁与个人修行,两者之间似乎还有关联,待将此话告知于印,或许能从他那边,获得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