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山中顿悟 - 哪有啥祖宗,都是我编的 - 六作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第220章山中顿悟

第220章山中顿悟

溟霞山,气象已新。

陈清驾飞舟临空,俯瞰山门。

但见山脚阡陌纵横,灵田层叠,一个个佃户正勤耕其间。再往上看,新辟的道路如白练盘绕,几处殿阁地基已起,石料堆积,匠人穿梭,虽还未成气象,却已显出世外宗门的格局来。

“这才离去几时,竟有这般变化。”

惊讶中,飞舟降至山腰,他见此处有一片新筑的屋舍错落有致,青瓦飞檐,廊柱初立,不少工匠正在忙碌,凿石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那灵气虽仍稀薄,却有缕缕自地脉渗出,汇入新成的聚灵阵中,显是经过高人调理。

“有这份人力物力,还能请来高手规划,必是少游的手笔。”

这么想着,陈清自飞舟中走出,刚踏入山门,便见一人疾步迎来,正是白少游。

“师尊!你回来了!”

“嗯,”陈清目光扫过周遭,“这些时日,辛苦你了,竟是开辟出如此气象。”

“分内之事,何谈辛苦。”白少游笑容爽利,随即侧身引路,“师尊请,正好有几件事需向你禀报。”

陈清倒也干脆:“只管说。”

白少游当即边走边道:“弟子已请人丈量全山,我溟霞主脉连带支系,延绵六百三十里,有峰十二座,其中有主脉八峰,以我等所在主峰为尊,尚无名号,还请师尊赐名。其余支脉四峰,眼下却有些碍难。”

“哦?”陈清目光微动,他其实对溟霞山的了解,仅限于自家山门这一亩三分地,对其他部分的了解并不深,一来过去有师父周元靖主持,二来他自接任掌门,一天都没有懈怠,都在努力睡觉做梦,如今既入金丹,足以庇护一方,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现在一听汇报,便觉得这个弟子做事还是挺靠谱的。

白少游则道:“那四峰被几家妖类盘踞,修为不高,却占着地利,不过师父也不用操心,弟子已派人传话,命他们限期迁走,或可允其留在山中别处修行,但峰头必须让出,自来大宗的山峰,那都是有数的,往往是长老、真传才能选为道场!岂能让妖类独占?”

他见陈清面有沉思之色,立刻补充道:“师尊放心,此事并非强逼,已有巨浪门、沉沙帮等友宗声援,甚至还有一位神秘高人,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却也出手镇压,令那几个妖类不服也得服,放心妖类都是从物竞天择中挣扎出来的,最是懂得权衡。”

听到这,陈清立刻意识到,这是自己南滨盟主之位在起作用,至于那神秘高人……

“是那魔道祖师君无涯?”

白少游则进一步介绍道:“其实,弟子这是在救他们,咱们隐星门日后必是要光大的,此时让峰,那就是入伙,将来或许还能得个‘护山灵兽’的正经名分。若是不识时务……”他摇摇头,露出一抹冷笑,“那便是自绝于正道,剿灭了也是应当,到时史笔如铁,后人只会唾骂。”

陈清听他一番分析、处置,暗道这弟子确是家学渊源,深知软硬兼施、名利并驱之道。

“既如此,便依你之意处置。”陈清一摆手,“宗门俗务,你多费心,不过修行之事,也不能懈怠,你在第二境也徘徊许久了,也当想办法更进一步了,我这几次闭关,有了不少心得,待晚些时候,你与大螯、小鳐、猴儿他们一同过来,我来给你们讲法。”

白少游闻言精神一振,躬身道:“谨遵师命!必不辱使命!”他这才注意到,自家这位新拜的师父,身上气息浓郁,越发高深莫测了,不由暗道:“当初师尊修为与我相当,所以才让我犹豫许久,才有了决断,如今再看,师父的进境当真不可思议,这恐怕不光是天赋、资质能解释的……”

说了几句之后,陈清拾级而上。

白少游紧随其后,指着原本的山门所在,说道:“师尊容禀,原有山门屋舍八间,皆按原貌保留,此乃吾派发轫之基,一砖一瓦皆蕴气运,弟子以为当设为禁地,供师尊清修。”

“何必如此繁琐。”陈清失笑摇头,但随即心有所感,冥冥之中,似是抓住了一点灵机玄妙!

这时,蹲踞肩头的黑猫忽然竖起尾巴,眼瞳闪过异光:“掌教老爷,您这弟子倒是通透!宗门立世,松紧皆要有度,宗门布局,确实也要有所分布,当该如帝王南面般令出法随,议事大殿要建在龙脉抬头处,藏经阁需镇住地火灵眼,弟子居所按北斗排列,如此方能借天地之势养宗门之气!昔年太一祖师立教时,祭坛要怎么筑,阵眼如何埋,那可都是有讲究的!”

白少游闻言一怔,打量这口吐人言的玄猫:“不想竟是通灵仙兽?”

“仙兽?”黑猫胡须轻颤,倨傲昂首,“本座乃太一道宫护法圣兽,幽影豹麟是也!掌三千禁法,通阴阳仪轨!”

“失敬!失敬!原来是大家!听阁下这意思,该也是通晓过往之事?”白少游说着,眼中一亮,“那日后咱们理应多多亲近。”

说罢,他心中灵光一闪,望着依山势起落的殿宇地基,忽道:“按着阁下的说法,东北角那处偏殿若是再挪三丈,正好能接上地脉节点。”

黑猫一听,上下打量白少游,点头道:“小子倒有些眼力,孺子可教也!”它抬起爪子,凌空勾画,“其实,若在此处添座照壁,引寅时紫气入阵,效果还能再添三成……”

一人一猫竟就着风水布局论道起来。

陈清立在苍翠间,望着渐成气象的山门,眼底掠过笑意。

“师父,我总算没将这宗门给弄散架。”

到了这一刻,他隐隐对于经营之道,对于如何做宗门之主,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和想法。

“自来成事之道,贵在明人善任。昔太公治齐,简其礼,因其俗,不过数月而民归;管仲相桓,察能授官,遂成霸业,此皆明主不躬细务,而委政贤能之故。”

想着想着,陈清的思路渐渐通畅。

他于这经营山门、调理地脉之事,实非所长,强为之,不过中人之资,只是修行之道,达者为先,他既登临九转金丹之境,一身修为便是宗门最大的依仗,如定海神针,镇住气运风波。日后,只需将自身道途感悟、神通妙法,传授于门下俊杰,宗门枝叶自然繁茂,何须事必躬亲?

此念一通,陈清心中灵机愈发活泼,身上气机与脚下溟霞山脉隐隐共鸣,忽生一念。    “宗门要兴盛,除了人杰,还需地灵,此山虽灵脉贫瘠,但我丹田之内的伪门,几如一座活着的洞天福地!若于山腹深处辟一静室,长坐其中,引此门灵气反哺山根,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未必不能点石成金,将这溟霞山硬生生造就成一等一的灵山胜境!只是,尚不急在一时。”

陈清按下念头,当前首要,仍是参透元婴玄机,确立修行方向。

“不过,仔细一想,我若坐镇山中,以灵门吞吐灵气,然后提升修为,作为宗门根基,借着知人善任,维持宗门运转,这山中内外,岂不是自成循环,俨然成了一个小天地?嗡!”

当他想到这里,忽然心中一震,生出几分奇异感悟出来!

《斩孽化景法》的开篇总纲,倏地浮上心头——

“万物有景,景载其道,元婴炼景,非止力之增,实乃窥道之始。景之所铸,非效天地之形,而摹其骨,非绘其象,而刻其理!何以擎天?何以载地?灵机何流转?万物何生灭?乾坤如器,必有枢机;大道若工,必循法度!汝之景,即汝所见之天地根骨,汝所悟之造化枢机!”

“余遍观古之炼景之法,皆重形而轻理,舍本逐末,焉能得真?故特立此《斩孽化景》之法,不循旧途,但求直指本源,为的,便是斩开虚妄,窥一见万,为后来者开一扇窥视天地枢机之捷径!”

陈清心头巨震,只觉一路参悟,虽有心得,却不如此刻陡然顿悟!

“元婴之境,吞吐灵机,演化外景,不是为了模仿山川河流、风雨雷电作为力量与神通再与人攻伐,那只是最肤浅的表象,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真正的元婴之景,是要去窥探、去模拟、去复刻这方天地的本来相貌,为下一步解析其框架、明了其动力、掌握其规律做准备!

就好比凡人见一精密器械,愚者只观其外型华美,智者却要拆解其内部齿轮轴承,明了其动力如何传递,各部件如何啮合,最终又如何协调运作,达成最终效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