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蛛丝马迹
傍晚时分,天又下起雨来,为防夜里雨势过大,桥蕤下令全军后移至一处高地安营扎寨。孙贲一直忙碌到天黑,这才回到自己的营帐里休息。
八月的天气,虽然外面下着小雨,军帐内依旧是又闷又热,孙贲光着膀子趴在案几上写着书信。
书信是写给吴太夫人的,他有种预感,刘勋和桥蕤很可能会败在赵凡的手下。
一旦庐江郡失陷,住在居巢的吴太夫人和众将的家眷就有暴露的危险,为了早作预防,他写信给吴太夫人,建议吴太夫人带领众将的家眷迁往九江暂住。
孙贲正写着书信,忽听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连忙搁下毛笔,取过上衣穿上。
他刚收拾好,就见孙瑜快步从帐外走进来,孙瑜的身后还有一人,正是程普的长子程咨。
孙贲惊喜地道:“子伊,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程咨上前给孙贲行了一礼,随即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双手捧着交给孙贲道:“将军,这是太夫人写给您的书信,我原本准备去舒城向您传信,后来在半道听到桥将军领兵出征的消息,我猜想您和仲异(孙瑜的字)肯定就在军中,我便转道赶过来了。”
孙贲:“幸亏你精明能干,要是换个人前来送信,只怕就要白跑一趟。”
程咨感慨地道:“我在半道也差点就出了意外,也是运气好,才躲过了一劫。”
“哦?究竟是怎么回事?”
孙贲一边从锦囊里取出布帛翻看,一边顺嘴问道。
程咨:“我在半道碰到一伙贼寇,正往舒城方向行军,我差点就被他们发现。要不是我逃得快,现在只怕就要被胁迫从贼了。”
孙贲闻言心里一动,他放下手里的布帛,惊讶地道:“你是说那伙贼寇要去舒城?”
程咨点头道:“不错,他们行军的方向正是通往舒城。”
“他们有多少人?”
“大约有五千多人吧。”
孙瑜在一旁插话道:“五千贼寇去舒城做什么?难道他们听说舒城兵力空虚,想要抢劫一番?”
孙贲摇头道:“不对,贼寇一般都不敢跑到城池周围抢劫。何况舒城还是庐江郡的治所。即便是桥将军带走了一万士卒,城里也还有六千人马,贼寇绝不敢与之交战。”
孙瑜:“不是贼寇,那会是什么人?”
孙贲突然站起身道:“我明白了,他们一定是赵凡亲自率领的军队,想要趁虚夺取舒城。”
程咨:“不会吧!”
孙瑜也质疑道:“赵凡的兵马不是被咱们围在阜陵城里,他还有留一部分军队镇守历阳,他哪还有五千士卒去攻打舒城?再说,就算他有五千士卒,也绝不可能攻下舒城啊?”
孙贲起身在军帐里来回踱着步,他边走边道:“我不知道他从哪里弄出来的军队,也不知道他会如何进攻舒城。但是,我感觉前往舒城的军队,一定不是什么贼寇,他们就是赵凡率领的军队。”
孙瑜和程咨面面相觑,他们都想不明白孙贲为何会如此的肯定。孙贲在军帐内转了几圈,他忽然停下脚步道:“不行,我必须去找桥将军,劝说他立刻领兵返回舒城。这次一定要将赵凡歼灭掉。”
孙贲说完,抬腿便向帐外走去。军帐内,孙瑜和程咨相对报以一丝苦笑。
…
孙贲走进桥蕤军帐的时候,看到桥蕤正在叮嘱几位部将轮流值守,严防敌人趁夜前来袭营。
等到桥蕤布置完任务,那几名将军离开之后,孙贲这才上前同桥蕤见礼。
桥蕤笑着问道:“伯阳兄,你来寻我,可是有事要说?”
孙贲点头道:“确实有一件大事,要同将军你商议。”
“哦!有什么事情,你只管道来便是?”
孙贲将程咨在路上碰到一支前往舒城的军队,以及自己的猜测对桥蕤叙述了一遍。
最后,他向桥蕤提出建议,连夜回兵赶往舒城,打赵凡一个措手不及,力争将赵凡围歼在舒城。
桥蕤听完之后,摇头笑道:“伯阳兄,这些可都是你的猜测。咱们可不能靠猜测来做决定。”
孙贲急道:“将军,我可并不全是猜测,那支军队向舒城进军,他们的目标肯定是舒城,这事除了赵凡,还有谁敢如此的大胆。”
桥蕤:“也许是巢湖一带的贼寇怕我带兵去围剿他们,因此他们才会向南边转移。”
孙贲摇头道:“巢湖一带的贼寇都是水上称雄,他们即便要跑,也会走水路。所以,我才敢确认那支军队就是赵凡和他的部曲。”
“伯阳兄,依你想来。这五千士卒能攻下舒城吗?”
孙贲闻言微微一愣,虽即他还是摇头道:“除非城里有人做内应,否则,五千士卒肯定无法攻破舒城。”
桥蕤笑道:“你都明白这个道理,赵凡既然精通兵法韬略,他又怎么如此孟浪行事呢?”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这个~”
孙贲被桥蕤的话堵得哑口无言,他虽然在心里确认那支军队的主将就是赵凡,可他却无法解释赵凡带领五千士卒去舒城做什么。
桥蕤冲孙贲安抚道:“伯阳兄,我知道你的心思。这样吧,我派出几队斥候向舒城方向打探,一旦查到敌人的确切消息,咱们再做决定也不迟。”
孙贲无奈地点头道:“这样也好,那我就先回去了。”
桥蕤点头道:“伯阳兄,回去早点休息,明天我们还要准备攻城。”
“诺。”
孙贲答应一声,便起身向桥蕤告辞,返回到自己的军帐中。
军帐内,孙瑜和程咨都还没走,二人都在等着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