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09
上周末他刚谈妥了京郊一个大项目,去了北京三个多月,也难得和北京的朋友们聚了聚。
那天几人吃了饭,又去了酒吧坐坐。
朋友们问起他老婆,他算了算日子才发现自己已经有三个多月没回过上海。
朋友们调侃道:“行,你再坚持坚持,等凑满六个月你老婆就有条件起诉离婚了。”
记得结婚那一年他在美国读研一,星露在英国读研一。
看两人年纪还小,又都在读书,双方父母商议决定等两人毕业后再举办婚礼,不过可以先订婚,再把结婚证领了。
两家人如火如荼地找策划公司,挑选宴会场地,拟定宾客名单,订制伴手礼。一个订婚宴搞得比人家正式婚礼还隆重。
在两家人眼中他们简直是天赐的姻缘。
他们一家都很喜欢沈星露。这年头能找到一个家世清白、门当户对的同龄女孩儿已是不易,何况沈星露还天真烂漫,家教良好,懂得生活意趣。
用他爸的话来说:“能遇上这样品性的女孩儿,是你的福气。”
总担心他在自由美利坚学坏的家人,看他领了这样一个女朋友回来,恨不能第二天就把他们送到民政局领证。
而他岳父岳母急匆匆把自己年方二十一岁的小女儿嫁给他,也有他们的理由。
那一年因市场环境问题,沈氏遭遇重创,股价断崖式下跌。
沈星露上面还有一个大她十岁的哥哥,她哥哥在澳洲留学,后来又在澳洲结婚定居。
也是在她哥哥的诱哄之下,她爸妈抛售了沈氏的股份,变卖了国内资产,把现金转移到澳洲,准备带着女儿一起移民澳洲,投靠儿子。
那一年沈星露还在英国留学,对于家中变故全然不知,这个消息于她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自己孤身一人在外求学,某一天却忽然得知自己在国内已经没有家了。股份已经变卖,资产已经出售,爸妈的签证也已经下来,而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爸妈的规划中,她也要跟着爸妈一起移民,投奔她最讨厌的亲哥哥。这件事全家人没有一个人询问过她的意见,全程也没有顾虑过她的感受。
当时陆铭舟人在伦敦,全程目睹了沈星露从得知,到反抗,到最后的过程,对她也只有心疼。
她当时非常抗拒,眼看劝阻父母移民无果,撂下一句“要去你们自己去,反正我死也不去!”便当场拉黑了爸妈微信。
隔两日她爸妈又连夜飞往伦敦,解释自己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和解的画面,陆铭舟至今记得。
沈星露最终理解了父母,但依旧不肯移民。
她父母也很坚持,不同意女儿一个人游离在外,僵持之下,她挽着陆铭舟的手对爸妈说:“我决定回上海结婚了。”
现在想想,当年沈星露嫁他总带着那么一丝“迫不得已”的意思。
*
那一场订婚宴由两家人一手操办,当事人参与度反而不高。
当时他们都还在国外上课,放了暑假才匆匆赶回国。在两家人的安排下,他们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筹备并举办了订婚宴,还领了结婚证,买下了婚房。
捧着两本红彤彤的结婚证,两家人终于感到“落袋为安”。
完成了这一系列事务,沈家父母前往澳洲,沈星露回英国,他回美国,而好巧不巧几人航班又都在同一天下午。
那天星露在机场抱着妈妈哭成了泪人。
他岳父对他说了句:“照顾好露露。”
他知道沈星露有难言的苦衷,那也是自小在父母宠爱下长大的小女儿,第一次明白这世上还有“不得已”这三个字。
领了结婚证,两人便异地分居了两年。
第一年他在美国完成学业,第二年倒是回了国,却又马不停蹄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刚起步,很多事等着他操劳,加上他和傅年宽又在北京成立了分公司,他和沈星露便也一直聚少离多。
陆铭舟一杯浊酒下肚,想起沈星露那天真傻气的模样,忽然意识到自己这三年的确亏欠她很多。他也没有做到当年对岳父所说的“照顾好她”的承诺。
看了一眼日历,恰好几日后是两人三周年纪念日,他便抽空回了趟上海。
>>>>
吃了饭,沈星露“噔噔噔”上了楼。
陆铭舟从书本间探出头来,瞄了一眼她脸色,见她依旧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想必还在为昨天的事生气。
过了会儿,沈星露拿了一套干净睡衣进了洗手间,没两秒却又推门出来:“你要用洗手间吗?我要洗澡了。”
她还是给了他作为同居室友最基本的尊重,真是感人至深。
陆铭舟老老实实地道:“不用,你去洗吧。”
热水“哗啦啦—”流下,二十分钟后,沈星露换上睡衣,头发包在头顶走出了浴室。
她买了几盒新面膜,准备待会儿试试。
面膜她刚刚扔到了沙发上,只是此刻陆铭舟刚好挡在了中间。
他抱着电脑不知在忙什么,一会儿“啪嗒嗒”打字,一会儿又拿起手机给人发语音,一副日理万机、业务繁忙的样子。
做了hr才知道离职率是公司多么头疼的问题,真不知道他这个一拍脑门便拉上全公司陪他加班的老板,到底是怎么招得到员工的……
沈星露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见他膝盖和茶几之间刚好有一些空隙。
好在她够瘦,正准备穿过去拿面膜,上一秒眼睛还在盯着电脑的陆铭舟,却悄悄擡起了小腿拦住了她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