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大唐的裂变遍地胡虏》(21) - 大唐的裂变 - 王澄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的裂变 >

第六十五章《大唐的裂变遍地胡虏》(21)

公元九四三年,后晋天福八年,南唐保大元年,后蜀广政六年,闽永隆五年,殷天德元年,南汉乾和元年,辽会同六年

神药

南唐主李昪即位称帝已有六个年头了,即位以来,他一直坚持息兵养民、为政宽仁的国策,故而,境内政治清明、百姓安康,渐至民有余财、国有储积的小康之世。

李昪虽然精于诗词,却从不沉湎其中,也不喜游乐、奢侈。他自己因长年专权才有机会取代杨氏的吴国,如今自己坐了天下,自然不想让他人专权,尤其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更不敢赋予他太多的权力,也不敢让一个人任职太久。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建勋任首相三年,他就觉得太久了,随便找了个理由免了他的相位。如此一来,他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久而久之,身体就有些吃不消了,才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就已全白,而且弓背塌腰、步履蹒跚,看上去就像七老八十似的。近两年来,他更是疾病缠身,身体虚弱至极,到了这个时候,为了保住他劳心费力创下的李氏江山,储君一事就不得不考虑了。

李昪有嫡子五人,次子李景迁早卒,其他四子分别为:长子齐王李景通、三子寿王李景遂、四子宣城王李景达、五子江顺王李景逷。四个儿子虽然都是龙凤之姿、聪慧过人,但李昪最喜爱的是宣城王李景达。此子性格刚毅,为人豪爽,颇有大志,就连宋齐丘都对他赞赏不已,曾多次劝李昪道:“宣城王有大才,若以其为储君,定可光大南唐大业。”但齐王李景通乃长子,不但颇有文才,且为人忠厚、仁善,在朝野之中颇有人望,故而实在找不出废长立幼的理由。此事传到李景通耳中,他虽然看上去若无其事,心中却对宋齐丘大为不满。

李昪幼子李景逷的母亲种氏,因年轻貌美,深得李昪宠爱,而齐王李景通的母亲宋氏虽然贵为皇后,却很少有机会见到李昪。一次,李昪见李景通正和一群文人吟咏唱和,还亲自拿着乐器调音,不禁大怒,一连几日对其呵斥讯问。种氏见状,便认为机会来了,趁机说了许多李景通的不是,并说李景逷虽是幼子,却聪慧过人,应当立为太子。李昪一听,当时就勃然大怒,呵斥道:“儿子有错,父亲训导,这是常事。国家大计,你一介女流怎可妄自干涉?”当日就把她赶出了内宫,并命她改嫁他人,心中对李景逷也有些不满了。

李昪晚年时笃信道教,经常有方士、道士出入宫中。李昪一日午睡,梦见一条黄龙从大殿西面的窗户中飞出,然后停在空中,回头用一双巨目看着大殿,好像是要窥伺什么似的。李昪当时就惊醒了,暗暗遣左右出殿察看。不一会儿,左右回报说,殿外只有齐王一人,正倚在殿前的柱子上,两只眼睛一直看着大殿,正在等待召见。李昪这才下了决心,下诏册立李景通为太子。

李昪多病,常常巴望自己能尽早好起来,更希望能有灵丹妙药让自己精力充沛。所谓梦由心生,一日早上,他果真梦见自己吞服了灵丹。说来也巧,醒来后,恰有方士史守冲献上丹药,李昪便认为史守冲乃上天遣来送神药的使者,连忙服了下去,当时就感觉体内燥热,之后便觉得体力明显充沛了。自此之后,他便经常服用史守冲的丹药。

李昪自从服了丹药之后,一改往日温雅平和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急躁,脾气越来越大。太医及众臣都劝他不要再服用丹药了,他却听不进去,甚至还将此药赐给了李建勋。李建勋不久回道:“臣只服用了几天,就觉得燥热难耐。臣认为,此药决不可多用!”但李昪仍然听不进去。

自此之后,李昪与群臣议事,动不动就暴怒不已。不过,若有人正色与他论辩,他倒也能及时醒悟,尽量克制自己。

齐王李景通自立为太子之后,虽然他自己仍如平时一样温和谦让,但齐王府众吏却私下里开始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了,而且大多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齐王府掌书记冯延巳虽有才学词名,但性格倾巧,心胸狭窄,此时就更加张狂无忌了,甚至连朝廷中书侍郎孙晟都不放在眼里,曾半开玩笑地对孙晟道:“公有何能,竟然官居中书郎?”

孙晟也不是饶人的主,当时就结结巴巴地说道:“我,不过是齐鲁一介寒儒,文章,不如公;诙谐,不如公;谄诈,不如公;至于,声色狗马,我,更加无法望公项背了。不过,主上让公与齐王相处,是想让公以仁义辅导齐王,像公这样的才能,只能为国家增祸,对齐王又有何益处呢?”

冯延巳知道,孙晟虽然口吃,却极善辩,一旦让他说开了,比正常人说话都流利,而且又快又急,他根本就辩不过,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孙晟虽然嘴上占了便宜,心中却隐隐不安,暗自寻思道:一旦主上弃世、齐王继位,冯延巳等人必然把持朝政,到那时,自己恐怕就不妙了。自此之后,他一有机会,便向李昪上言:“陈觉、冯延巳兄弟、魏岑、查文徽等皆是佞邪小人,不应侍奉东宫。”他又让给事中常梦锡、司门郎中判大理寺萧俨等上表,奏称陈觉、冯延巳等人奸邪乱政,不应重用。

朝廷重臣都在弹劾陈觉、冯延巳等人,李昪就不能不重视了,便遣人去调查齐王府众吏,想取得真凭实据后,再行处置。不料,他后背的疽疮突然发作。他担心群臣知道后,朝政会有变乱,只好秘而不宣,暗地里令太医吴廷裕加紧诊治。不想,仅仅过了两天,疽疮就恶化了。吴廷裕知道大事不好,忙遣亲信召太子李景通入宫。

李昪一见李景通,就嘱咐道:“朕已经不行了,你继位之后凡事要亲力亲为,万不可放权于他人。近来,屡有重臣上奏,说陈觉、冯延巳等人品不端,弄权谋私,朕也不知实情,此事你须仔细查究,万不可掉以轻心。”李景通唯唯听命。

李昪临终,忍住剧痛,再次叮嘱李景通道:“我服用丹药,本想增寿,不想事与愿违,这些丹药竟然是催我性命的毒药,你千万要引以为戒啊!”

当晚,李昪就驾崩了,享年五十六岁。李景通遵照李昪遗嘱,秘不发丧,暂行监国。

次日一早,孙晟就听说了李昪驾崩的消息,连忙遣人将常梦锡及翰林学士李贻业召至府中,对二人说道:“主上驾崩,若是齐王嗣位,冯延巳等人必然用事。若是如此,朝中小人当道,主上竭尽心力创下的基业,必将付诸东流。”

常梦锡道:“先帝已立齐王为太子,齐王继位已成定局,我等又能如之奈何?”

孙晟道:“我等不如联合朝臣,去请太后临朝听政。”

常梦锡连连摇头,正色道:“先帝一再叮嘱:‘妇人干政,祸乱之本。’孙公怎可自生厉阶?这必定是近习奸人的诈谋,决不可听!何况,太子春秋已长,明德著闻,孙公怎可乱说亡国之言?如果孙公坚持这样做,我定会对百官言明此事。”

李贻业见孙晟面露尴尬之色,忙打圆场道:“此事还不知太后之意如何,依李某看,孙公可先去探探太后的口风,然后再作计较。”

孙晟一想也是,当即入宫求见宋太后。不想,当他支支吾吾地说出请太后临朝听政的意思后,宋太后就勃然生怒,数落道:“此武后故事,我岂可为之?公为朝廷重臣,怎可生此乱国之念?”孙晟大惧,此事只好作罢。

李昪驾崩三天后,李景通终于对外宣布了噩耗。

自从李昪服“神药”之后,性情大变,近要之臣常被责罚,陈觉便假装有病,已连续一个多月不上朝了。然而,遗诏刚一宣布,陈觉便早早地到了大殿之上。萧俨一见,心中大为不齿,当即弹劾道:“陈觉端居私室,以待天子升天,恳请监国问罪。”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