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大唐的裂变遍地胡虏》(8) - 大唐的裂变 - 王澄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的裂变 >

第五十二章《大唐的裂变遍地胡虏》(8)

公元九三○年,后唐长兴元年,吴大和二年,吴越宝正五年,南汉大有三年,契丹天显五年

福将

李嗣源与安重诲君臣之间的一段风波平息之后,李嗣源对安重诲反而更加信重了,对其几乎是言听计从,而安重诲却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比以前更加霸道了,李嗣源却总是听之任之,有时候看上去,甚至有些“惧怕”安重诲。

孔循来京办理李从厚与其女儿的婚礼,趁机厚结“花见羞”王德妃,并恳请留在洛阳。安重诲极力谏阻,并将孔循阻止自己女儿嫁给皇子一事的前前后后向李嗣源禀明了,李嗣源这才知道孔循的居心,不禁大为气愤,婚礼一完,即令其离京归镇了。

时任飞龙使的康福善讲胡语,李嗣源退朝之后,经常召其入便殿咨询时事,康福惧怕安重诲,常常以胡语应答。安重诲听说后,大不高兴,当面警告康福道:“不要认为你讲胡语我就不懂,你只要有一点妄奏,我就会斩你之首!”

康福大惧,便想离开朝廷以躲避安重诲,他对安重诲道:“若安公能放康某出京,康某定将感恩不尽。”

刚好,安重诲有一件为难之事:前几日,灵州有表报来,一为报丧——朔方节度使韩洙病逝了,二为请帅——定远军使李匡宾占据保静镇作乱,朔方甚是不安,韩洙之弟韩澄恳请朝廷尽快任命新的节度使。众人皆认为灵州深入胡境,为帅者多被杀害,都不愿前往朔方为帅。既然康福想要离京,不正好解决这一难题吗?遂以康福为朔方、河西节度使。

康福知道安重诲这是存心害他,连忙求见李嗣源,恳请辞职。李嗣源命安重诲重新为康福选一座藩镇,并说道:“康福就是一个养马的,又不懂军政,你让他去朔方,不是让朔方更乱吗?”

安重诲却道:“康福无功而升为节度使,难道还不满足吗?况且,成命已经发出,哪能更改呢?”

李嗣源不得已,只好对康福说道:“重诲不愿意,朕也无法。”

康福无奈,泣道:“听说前往灵州的路上,时常有胡兵出没,臣恐怕还没到灵州,就横尸荒漠了!臣只好与陛下诀别了。”

李嗣源道:“这个你不用怕,朕可以作主,朕会让牛知柔、卫审余等率兵一万护送你。”

康福只好离开了洛阳,战战兢兢地西行赴任。行至方渠,羌胡果然出兵袭击,牛知柔、卫审余等率兵将其击走。其后,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雪,行至青岗峡,正要进谷,康福猛然见峡谷中有青烟冒起,便令大军原地休息,他则率领向导及牛知柔、卫审余等将登上山梁,俯首观望。只见在险峻的山梁之间,有一大片谷地,谷地之上竟密密麻麻地散布着上千顶被白雪覆盖的帐篷,每顶帐篷前都有许多异族兵士在生火烤羊。康福等人大为惊异,便问向导他们是什么人,向导回答道:“他们是吐蕃兵士,看帐篷之数,少说也有三万人!”

回到驻地后,康福对卫审余、牛知柔道:“趁着吐蕃人没有防备,康某与二位将军各率一军突袭他们!”二将遵命。

吐蕃人正围坐在火堆旁大快朵颐地吃着烤羊,突然之间,三道人马如三股旋风般杀了过来,吐蕃人一下子就愣在了当场,反应快的有的忙拿兵器,有的撒腿就跑。唐兵几乎就如游玩一般,在雪地上杀戮、追逐,不到一个时辰,就将吐蕃人全都杀光了。原本白茫茫的一片峡谷,登时就成了散发着血腥味的屠场。

杀戮过后,唐军得到了大量的玉璞、财宝、羊马,向导告诉康福:“从这些东西上看,这好像是吐蕃的野利、大虫两个部族。”

三万吐蕃兵被康福杀光的消息就如凛冽的寒风般吹遍了整个西域,康福一时威名大振,其他胡兵皆闻风丧胆,哪里还敢出兵袭扰康福?康福就这样顺利地进入了灵州。不久,康福又出军攻克保静镇,将李匡宾斩首。西域诸国皆被慑服,纷纷前来归附。李嗣源大慰,赐康福“耀忠匡定保节功臣”称号。

安重诲得意洋洋地对李嗣源道:“怎么样?臣当时就认定唯有康福才能胜任!”李嗣源心中苦笑,但还是对他满口褒赞。

康福真是有“福”之将,自从他进入灵州后,可以说是好运连连,当年秋天灵州便是难得的一个大丰之年,不但仓储充盈,而且良马千驷。安重诲听说后,心中极不舒服,对李嗣源道:“臣经常听使臣说,康福兵精粮足,又与西域诸国来往频繁,隐隐有自立之意。”

李嗣源将信将疑,特意遣密使对康福说:“朕何曾负于你?你却怀有异心!”

康福大惊,上奏道:“臣受国重恩,甘愿以死报国,岂敢有反叛之心?这必定是有人向圣上进了谗言。”并请求入朝觐见。李嗣源没有答应,将他改任为泾州彰义军节度使。

南郊大礼举行过后,李嗣源大赦天下,改元长兴,封皇子李从荣为秦王,李从厚为宋王。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李继酽入朝参罢大礼,李嗣源即将其改任为宣武节度使,宣徽使朱弘昭则改为凤翔节度使,原来的宣武节度使符习以太子太师致仕了。

符习心中明白,他之所以被罢职,是因为他得罪了安重诲。其实,符习对安重诲的飞扬跋扈早就有看法了,经常顶撞安重诲。安重诲怀恨在心,密遣人求其过失,说符习擅自加税,厚敛汴州百姓,上奏给李嗣源,李嗣源这才让他回乡休养。

符习临离汴州之际,突有一位商人前来求见,一问之下,方知道此人姓李名震,说是赵王之子已经长大成人,特意带来拜见。符习一听是故主之子来了,连忙出府相迎。李震便将当初搭救赵王王镕之子王昭诲的经过,详详细细地告诉给符习,并请符习安置王昭诲。符习大为感慨,当日即将此事上奏给朝廷。李嗣源大奇,特意将王昭诲召至洛阳,拜其为考功郎中、司农少卿。随后,符习又将女儿嫁给王昭诲为妻,让她好好服侍王昭诲。

李嗣源为李震的义举所感动,特意将其召至朝堂之上,予以褒奖,并要厚赐李震。李震却坚辞不受,告别而去。

李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又不求回报,时人皆称其为“义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