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大唐的裂变遍地天子》(12) - 大唐的裂变 - 王澄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的裂变 >

第二十九章《大唐的裂变遍地天子》(12)

公元九一八年,唐天祐十五年,后梁贞明四年,前蜀光天元年,南汉乾亨二年,契丹神册三年

宣华苑

成都的天气晴少阴多,尤其是倒春寒的时候,难得见到个日头,整日里阴冷阴冷的。近来,蜀主王建的心情就如成都的天气一样,整日里阴沉不晴,有好几个晚上,他都被同一个噩梦惊醒!梦中,他隐约看见他的两位徐妃和儿子们正被一位年轻的皇帝赶到一个戏台上,为他唱戏取乐。他知道,那位年轻的皇帝便是现在的晋王李存勖!每每醒来,他都要跌跌撞撞地走到东宫门口,而每次看到的都是东宫内灯光如昼,听到的不是太子和内臣、宫女歌舞的喧闹之声,就是太子与诸皇子斗鸡、击球的喧呼之声。每到此时,他都禁不住问自己:“我倥偬百战建立的基业,此子能守得住吗?”

蜀太子王宗衍,字化源,乃王建第十一子,自被立为蜀太子后,就改成单名一个“衍”字了。王衍虽然自幼聪慧,但每日里只知饮酒作诗、宣淫作乐,对国家政事丝毫不放在心上。王建将数十年拼着性命创下的偌大基业,交给这么一位文弱俊美像少女一样的少年,本来就不放心。此时,他见王衍如此玩乐,就更为忧心了。几经思量,王建心中终于生出了改立太子的心思。但是,王衍外有宰相张格力主,内有两位徐妃维护,一时还真不好办。王建心想,此事皆是张格所为,他越想越恼,对张格渐渐生了厌恶之心。

诸子之中,王建最为看好的还是信王王宗杰,此子甚有才略,谈及时政,更是高瞻远瞩,见地颇深,若能将江山社稷交给此子,即便不能发扬光大,守成还是有可能的。说来也巧,就在王建有废立之意没多久,王宗杰就暴亡了!更为奇怪的是,王建派人彻查了很久,也没弄清楚王宗杰的死因!王建哀痛至极,心中明白,这必是花蕊夫人与东宫所为,但苦无证据。

王建心痛爱子之死,心神俱伤,一下子就病倒了,而且病情日趋加重,毫无好转的迹象。王建自知大限将至,身后之事必须开始安排了。他认为,王宗弼沉静有谋,当可托付大事,遂将他召到了成都,谆谆告以后事,并下诏以其为马步都指挥使,将军权委托给了他。随后,王建又下诏,以宋光嗣为内枢密使,与兼中书令王宗弼、王宗瑶、王宗绾、王宗夔共为辅政大臣,时人称为“辅政五大臣”。

六月中旬,蜀帝王建驾崩,享年七十二岁,屈指算来,在位刚好十六年。太子王衍在王建柩前即位,史称前蜀后主。

宋光嗣早就对张格不满了,对王衍说道:“张格结党营私,先帝早就想治其罪了,陛下决不可对其姑息。”王衍此时刚刚称帝,自然对宋光嗣言听计从,当即将张格贬为了维州司户,吏部侍郎许寂、户部侍郎潘峤皆为张格一党,也被贬官。

蜀帝王建驾崩不久,皇后周氏也因哀痛过甚而病逝。王衍遂尊其母“花蕊夫人”徐氏为顺圣皇太后,太后之姊淑妃为翊圣太妃。

王衍好文喜诗,其实都是受了徐氏姐妹的影响。徐氏姐妹闻听前些年归降的王仁裕大有诗才,便让王衍召王仁裕入朝。王仁裕到成都后,王衍即以其为翰林学士,并时常召其入宫,与太后、太妃诗酒唱和。徐氏姐妹见王仁裕不但文辞雅丽,而且诗思如涌,即兴吟诵,毫不迟滞,不禁大为赞赏,皆戏称王仁裕为“诗窖子”。

王衍继位之后,仍然整日里沉湎于诗文游乐之中,对于政事极为懈怠,内外政务全都委托给了王宗弼和宋光嗣。所谓人随权变,原本沉静忠厚的王宗弼大权在握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竟然一改过去持重廉朴的秉性,渐渐变得贪婪纳贿、肆无忌惮起来,致使朝野怨声载道,政务日渐昏乱。宋光嗣自幼为仆,最拿手的就是察言观色,殷勤逢迎,因而,很快就得到了王衍的宠任。蜀国自此外有王宗弼把持,内有宋光嗣弄权,朝政变得日渐昏退,国力也因此日渐衰落。但王衍毫无察觉,整日里与韩昭、潘在迎、顾在珣、严旭等狎客笙歌艳舞,沉醉不醒。为了游乐,他还特意大兴土木,在宫中建造了一座宣华苑,内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等殿,还有清和、迎仙、升瑞等宫,更有降真、蓬莱、丹霞、怡神等亭,至于飞鸾之阁、瑞兽之门,更是比比皆是,鳞次栉比。

宣华苑建成后,王衍就更加荒淫了,日夜与诸狎客、嫔妃、宫女酣饮其中。有一次,竟然不分昼夜地连着九天九夜在宣华苑饮宴取乐!嘉王王宗寿听说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入宫劝谏,请他以社稷为重,不要再荒淫了。王宗寿说到动情处,竟失声大哭起来。

韩昭等人见状,反而相顾取笑,说道:“嘉王好玩,这么大年纪了,还像个小孩子似的号啕大哭!”诸狎客更是慢言嘲讽,戏谑逗乐,一片喧杂。

王衍笑道:“王兄何必如此,你看月色如水,水映月影,如此美景,正是饮酒佳时!”说着,即高声叫道,“李玉箫何在?”

话音刚落,一宫女便袅袅婷婷地走过来,笑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王衍道:“你把朕的新作唱给嘉王品评,你可要用心呃,嘉王可是此中高手!”李玉箫吟吟而笑,抚琴唱道:

辉辉赫赫浮玉云,宣华池上月华新。

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李玉箫唱罢,王衍捧起一杯酒笑道:“此歌可入王兄法耳?你若觉得可听,请满饮此杯。”

王宗寿虽出身贫寒,但聪明好学,尤工于琴棋。平心而论,李玉箫的弹唱果真是音节抑扬,声若黄鹂,何况又是王衍的御作,他怎敢说不好,只得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就悻悻地离开了。

此时,王衍的同胞兄弟们皆为各军军使,彭王王宗鼎对兄弟们言道:“亲王掌军,乃祸乱之本。现今主上年少、大臣强横,谗言必将兴起,缮甲训兵之事,绝非我等该做的!”因而,他执意向王衍辞去军使。王衍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自此,王宗鼎特意在住所周围栽植了一些松、竹,整日里读书作文,自娱自乐,再也不过问军政之事了。

不久,诸兄弟也学着王宗鼎的样子,先后辞去了军职。

宋光嗣大喜,当即向王衍推荐内给事王廷绍、欧阳晃、李周辂、宋光葆、宋承蕴、田鲁俦等人或为军使或为都将,王衍一一应准。宋光葆,乃宋光嗣之堂弟;宋承蕴,乃宋光嗣之侄;其他人也皆为宋光嗣亲信。这些人军权在手之后,渐渐开始恣肆强横起来,对内经常干预政事,对外则凌虐百姓,骄纵贪暴,一时成为蜀之大患。欧阳晃因家宅偏小,竟于夜间顺风纵火,将与其家宅相邻的数百间军营一夜之间烧成了废墟,次日一早,他却若无其事地召集工匠,扩建其家宅。王衍听说后,竟只是觉得好笑而已。

王宗鼎见事与愿违,大为后悔,只得请老臣周庠劝阻王衍。

周庠一再谏阻,但王衍根本不听,周庠无可奈何,只好告病归家,颐养天年去了。

烈马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