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5589000米高空飞行,八路军火箭弹训
第572章5589000米高空飞行,八路军火箭弹训练
大型战略轰炸机泰山一号升空,随后两架炮舰机也起飞,跟随飞往国内。
出于保密原因,方文驾驶的这架泰山一号不会在中途停靠,而是直飞太行山北部区域。
至于两架炮舰机,则顺着云贵川航线,经由物流公司的水上机场中转,前往延川,在那边再飞往太行山。
当然,加装了火箭弹发射巢的炮舰机,也是需要保密的,为此,两边发射巢特意用布罩住。
(泰山一号改造款)
三个小时后,飞机进入川地,抵达乐山。
此地的水上机场,完全是由物流公司控制,比在成都那边要更安全,两架炮舰机降落下去,进行临时检修加油。
方文则继续驾驶泰山一号,独自飞往北方。
从乐山、南充、巴中,过秦岭到安康,商洛。
商洛再往北就是黄河,黄河另一边是运城。
两地隔河相望,商洛这边是国民军控制区,运城那边却在去年已经被日军占领。
随即,方文控制飞机爬升高度,以防止被地面看到。
一般来说,人肉眼清晰可见飞机的高度,是3000米以下,3000-6000米中高空,能看到飞机的小点状或条状轮廓,但细节模糊,难以分辨具体机型。
而6000-8000米高空,肉眼观察难度增大,通常只能在光线条件极佳时,看到一个微弱的移动小点,且容易与鸟类、云朵等混淆。
而8000米以上高空,常规情况下,肉眼几乎无法直接看到。即使是泰山一号这种大型飞机,在此高度也因距离过远、大气散射等因素,难以被地面肉眼捕捉,需借助望远镜等工具才可能发现。
因此,方文直接将高度爬升到9000多米,直接在大白天飞过黄河。
9000米高空的气流带着刺骨的寒意,泰山一号的金属蒙皮上凝结着细碎的冰晶,阳光折射下像裹了层银霜。
这种高度飞行,在以前,是凭借飞行员的身体素质硬抗的。
但现在,增压舱技术的运用,让飞机内部环境和普通高度差不多。
方文以机械感知状态对飞机性能进行探查——经过改造的发动机,在稀薄空气中仍保持着70%的功率输出,足以保持飞行状态。
他透过驾驶舱右侧的舷窗俯瞰下方,这种高度看,黄河像条土黄色的绸带在沟壑间蜿蜒,云朵飘过,如同在河面上盖上一层薄雾,与两岸的黄土高原连成一片苍茫。
南岸的商洛地界,隐约能看见阡陌田垄和零星村落,而北岸的运城方向,相对繁华,几处灰黑色的斑块代表城镇的轮廓。
根据八路军的情报,运城机场就在北岸偏东20公里处,日军的九八式防空炮有效射高不足7000米,这个高度应该很安全。
突然,机身轻微一沉,一股湍流擦过左翼。
这种突然出现的气流,对于螺旋桨飞机来说,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方文迅速稳住操纵杆调整机位恢复平衡。
越过黄河主航道,进入运城上空,方文用机械感知专门观察了下下方的机场和防空阵地情况。
和情报里有些不同,日军近期在运城增修了三座弹药库,似乎准备在此集结更多兵力。
难道日军要渡过黄河攻打商洛?
方文觉得可能性不大,他印象中,商洛在抗战中没有沦陷过。
当然,也不能绝对,毕竟自己这个因素存在。
是以,他决定降落后,将这里的新情况告诉白云飞。
驾驶舱前面玻璃上凝结了一层水汽,这是内外温差造成的,方文用抹布抹了抹,继续驾驶飞行。
机翼下的地形渐渐从黄土沟壑变成起伏的山地,阳光穿过云层在山脊上投下流动的阴影。
方文知道,那是中条山的余脉,再往北,就是太行山的地域了。
这一带山区,目前还是国民军控制,可以降低高度了,毕竟长时间在9000米高度飞行对于飞机也是一种负担。
他轻轻推了推操纵杆,泰山一号机头下倾,开始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缓慢下降——8000米、7500米,直到高度表指向6000米,才重新稳住。
这个高度的空气稍显稠密,发动机的声音变得清晰了些。
远处的天际线上,太行山的轮廓像巨兽的脊背般隆起,身后,黄河早已消失在云层里,泰山一号庞大的机身像一只沉默的巨鸟,朝着群山深处飞去。
一个多小时过后,泰山一号抵达了太行山脉北部八路军控制的晋察冀根据地,不远处就是预定降落的阜平机场。
为了降落泰山一号这种大型飞机,在阜平城南的军营,特别将以前的练兵场空出,跑道是用夯土压实的临时场地,边缘还留着未清理的碎石和草根。
方文不用异能,透过舷窗就能看见跑道尽头插着三杆红旗,那是约定好的“可以降落”信号。
跑道两侧的八路军战士正挥舞着色彩鲜艳的红布条,布条在空中划出的弧线,给天空这架庞然大物指引。
方文控制飞机调整机位,降低高度,在下降的同时,起落架液压系统开启,三组机轮从机身腹部缓缓放下。
下降至1000米时,方文第一次看清了机场全貌:夯土跑道长不足1500米,比泰山一号的标准起降距离短了近三分之一,跑道尽头堆着半人高的沙袋,充当简易拦阻装置。
这是为了降落可能出现的事故准备的。
当然这个可能性,在方文亲自驾驶的情况下,几乎为零。
他深吸一口气,将节流阀往回收了半格,发动机转速降了下来。
飞行速度的减慢,同时也要注意侧风。他以普通飞行员的姿态盯着仪表盘上的风速计,指针在10节左右摇摆。他微微压下右舵,让机鼻对准跑道中轴线,机翼掠过军营时,带起的气流吹得营地内树木摇晃、野草贴地倒伏。
而同时,地面上,白云飞正举着望远镜站在指挥台旁,身边的通讯兵背着步话机,天线在风里不停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