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章一百五四游吟诗人玉素甫
第125章章一百五四游吟诗人玉素甫待到宫门前,早有人出来,身后一个年纪轻轻的人上前躬身行礼,正是当日在玉里鞬城门边遇见过的游吟诗人玉素甫。李天晟打量了一番,只见他身着白色的披衫,裹着头,面容微微透红,蓄着胡须,精神比先前好了许多。“这么说你也是黑汗人,以前来过虎思斡尔朵么?觉得现在这里如何?”玉素甫听了身旁随从翻译,恭敬地道:“回大王,小人自十五岁起在各国游历,小的时候到过巴拉沙衮,但是没有想过会、会到这里……”李天晟让随从先行通报过陛下,然后领着玉素甫进宫。玉素甫望见四周守卫的辽兵,有契丹人和汉人,但也有一些黑汗人、突厥人、回鹘人,无不身着辽军中原契丹人的戎装。
原本黑汗式的王宫建筑,一些地方增加了中原式的回廊和亭台。玉素甫觉得很奇怪,四周多是杨树,少许红柳和其它树木,倒是让偌大的宫苑在阳光下不至于太空旷,偶尔一些树丛中还有积雪,但空旷处已经开始化雪。他知道这里本来属于***,可如今却是毫不熟悉的来自遥远东方的契丹人,而且这个国家也是哈喇契丹,对于西域各邦,这个葛儿汗让人捉摸不透,他让西域各部族都保持信仰,好比黑汗国、花剌子模都能和过去一样信仰大食教,而且民众处理纠纷和矛盾也能尊重移习览法律;而高昌回鹘人和龟兹回鹘人则能保持佛教兴旺,甚至哈喇契丹本身也是以佛教为主。还有粘八葛部和回鹘是祆教居多,室韦部则多是景教,另外还有犹太教、摩尼教在一些部族中流传。
玉素甫很纳罕,为什么这个秦人大王要让自己来到这里?玉素甫跟着李天晟往宫里走,心里越加激动,听译官他说是要领自己去晋见契丹皇帝,就是那个西域各部传说的葛儿汗,更是扑扑乱跳,一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望见眼前出现的宏伟的宫殿,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忍不住揉了揉眼睛,让自己相信这不是大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这几年在西域大漠威震四方的哈喇契丹葛儿汗,会见一个四处漂泊的平民?虽然一些人对他所吟诵的《福乐智慧》很是欣赏,但那不过是寻常百姓居多,各邦达官贵人还是宁愿聆听曼妙的歌喉或者各样西域乐器,观看华丽的美女舞姿。
玉素甫对于先辈的这一部诗作心里充满了景仰和感悟,很希望它不光得到各族百姓的喜爱,而且还能够受到各邦国王和贵族的欣赏,推广这部充满西域民族智慧的诗篇,流传下去。玉素甫心里鹿撞,还是大胆问道:“大王,当真我、要我晋见葛儿汗陛下?小人这……合适么?”到了殿前,随从从台阶上下来:“军师大王,陛下让您到猎苑晋见。”
李天晟一怔道:“什么?陛下不在宫里?”侍卫躬身道:“不错,陛下一早领着太子往猎苑去了,近来陛下都亲自督导太子殿下的骑射。”李天晟顿了一顿,转而领玉素甫折返,再往西宫门而出,命人前去备好马匹。
待出了皇宫,上马径直往西,守城卫兵见李天晟领着三五骑,随从远远呼喊,当即放行。奔出虎思斡尔朵,城外朔风阵阵,远处契丹兵马四处驰骋,还有一些城外的牧民赶着牛羊,唱着民歌。李天晟远远眺望,心道:“这一番景象真是恍如隔世啊,要是能永远这样……不,要是整个天下都这样该多好。”
城西外的猎苑前旌旗飘扬,萧斡里剌领着一小队挞马护卫迎上前道:“军师怎么在这个时候来了,陛下正在督导太子练习骑射,有请。”瞥见后面的玉素甫很是面生,李天晟下马行礼,领着玉素甫和随从穿过人丛,前后左右都四方把守着。
护卫皇帝的仪仗殿前御帐军有约五百精锐扈从,过去在中原辽朝时,这些扈从全部是皇室五房子弟,被族人称作挞马狘沙里,而“狘沙里”就是契丹语郎君的意思,个个都威风凛凛,十分显贵。如今契丹西迁以后,一切虽比中原时简单,这些跟随耶律大石的挞马扈从也不再限于契丹人,可仍是百里挑一的人选。
李天晟带着玉素甫上前,耶律大石正骑着他的青海骢奔驰在草原上,而太子夷列也正开弓作势待发。大石举着马鞭笑道:“哦,是光廷来了,有什么要紧事么?”李天晟躬身行礼,玉素甫也上前叩拜。夷列收起弓弦想要开口说话,大石挥舞马鞭道:“夷列,要专心致志,如果是在战场上岂能轻易分心?即便不是战场,若是面对森林中的虎狼黑熊呢?还不快射!”
夷列扭头噢了一声,拉开弓弦,射了一箭,略偏离靶心。大石哼了一声:“你看,若是这样无用,猛兽早就扑过来了,罚你射完五十支箭再过来。”转身勒马往帐幕旁走,这才道:“对了,这个年轻人是谁?像是个黑汗人,为何要带来见我?”
李天晟看了一眼夷列,鼓励他好好射箭,然后跟上耶律大石道:“陛下,这位玉素甫原是黑汗国人,自幼在西域各邦游历,是一位颇有学识的人,先前在玉里鞬时,我听过他吟诵一个诗篇叫《福乐智慧》,这个作品我经过了解,在西域一带深得民众喜爱,因此,我把他接到这里来拜见陛下。”
大石一边走一边听着,“唔”了一声,“《福乐智慧》?这名字有些耳熟……”脑子里一下回到了二十年前,记得初入大辽宫廷为林牙不久,那一次西夏国入贡,同时还有西域西州回鹘使臣一同抵达。当时回鹘使臣就曾在觐见时,为朝廷百官献艺,当中就表演过吟诵诗篇,当时刘彦宗的小儿子刘萼一同在翰林院,还为他介绍过这个颇受西域百姓喜爱的《福乐智慧》,后来被俘以后,听闻辽国著名的宛平刘氏大族刘彦宗、刘萼父子居然都投靠了金人,大石想起这段往事,一时间沉浸在回忆中。
萧斡里剌等人在帐中安排好桌案坐垫,大石下马长叹一声,入帐居中坐下,李天晟侧坐一旁,萧斡里剌随行坐在一旁,李天晟瞧玉素甫有些不安。大石也打量了一番,见这个流浪诗人较为年轻,看来确乎比较单纯,眉目倒也颇有气质,当即道:“嗯,是一个诗人啊,既然如此,且来一段你说的什么诗篇让我们听一听。”李天晟扭头道:“玉素甫,那就给陛下吟诵一段。”
玉素甫听了行礼,清了清嗓子,理了理衣衫,吟诵起来。大石虽然不完全明白回鹘语,但有些地方还是能听懂,心想:“这《福乐智慧》虽然我不大熟悉到底什么东西,但来到西域后也曾有耳闻。从黑汗国开始,如今回鹘人、塞勒术克统治下的突厥各部,还有波斯都是受到大食国影响的大食教盛行,就如这里过去的宫殿,这是一个和中原全然不同的世界。过去大辽在中原,虽然威望一度也达到西域,但毕竟未曾有今日这么深入。如今大辽来到西域立国,然而西域却已经不再像当年大唐时的景象……大食教在各部的百姓中已经颇得人心……那么李天晟领这个年轻人来的意思……”也瞥了一眼道:“李兄弟,这个什么……玉素甫,以他的学识,是想让朕赐给他一个什么官职么?我看他也只有念诵诗句或者经文……”
李天晟微微摆手摇头道:“陛下请不要误会,这玉素甫只是一介平民,我向陛下举荐也不是为了想替他求得什么官职,他是会为陛下做事,可以让他在西域各邦宣扬……宣扬我契丹大辽的平等和陛下的仁德开明。”大石愣了一下,随即望着他淡淡一笑,“哦,李兄弟的意思朕明白了,好吧,玉素甫,这《福乐智慧》嘛,朕二十年前在中原曾听到过,不错,是很好的作品,虽然我们契丹人、汉人等不大明了大食法、大食教的一些规矩,但如今我们身在西域,和你们一道生活,这个……朕听许多大臣说到,你们每日都上礼堂,我们中原人也到寺庙,但不是如你们一般殷勤,呵呵,足见你们对信奉神明之事十分忠诚,朕也希望不论是西域哪个邦国,今后所有大食教众都能亲如一家,大家不再敌对,《福乐智慧》可以教化各邦子民,共享安宁生活。”
玉素甫停下行礼道:“葛儿汗陛下有所不知,这《福乐智慧》本就是献给君王的诗篇,并非是给民众的。小人在各地游历,尊奉阿拉之意,体尝人间辛苦,磨练意志,将身心都献给仁慈而万能的真主。使我明白到,先贤的伟大智慧可以让我感受生活的真意,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更加接近神明,懂得寻求的应该是什么。伟大的葛儿汗陛下征服辽阔的草原,富有西域的各部子民,也需要智慧和福乐,而且伟大君王的智慧更应该造福各部百姓,只有陛下真正接受它,西域各部的百姓才能真正弘扬它,这个世界才能真正拥有安宁福乐的盛世。”大石听了一顿,“这是何意,难道我这还不叫接受吗?朕已经同意你在大辽境内各处传扬这个诗作,嗯,还可以命人给这个玉素甫一面大辽朝廷通用的银牌,让各地少监照顾他的衣食住宿,如何?应该差不多了吧,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