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动物档案——鹿
第13章动物档案——鹿
鹿
[鹿的拉丁文名称]
梅花鹿:cervusnippon
白唇鹿:cervusalbirostris
[鹿的动物学分类]
鹿,哺乳纲,鹿科和长颈鹿科动物的通称。通常雄的有角(驯鹿雌的也有角),每年脱换一次;比较原始的种类,雌雄均无角(如麝、獐)。无上门齿。肢细,第一趾完全退化,第二、五趾仅留痕迹。多无胆囊。
鹿是哺乳类动物中的名门望族,种类繁多,超过五十种,主要有麝、麂、水鹿、梅花鹿、白唇鹿、马鹿、麋鹿、驼鹿、驯鹿、獐、狍等等。
[鹿的地理分布]
鹿这个大家庭不仅种类多,分布亦甚广,除大洋洲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外,可以说几乎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鹿的足迹。我国所产鹿共有19种,遍布大江南北。
有一种鹿为我国所特有,那就是誉满全球的兽类明星———麋鹿。麋鹿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又称“四不像”。体长两米余,肩高两米余。毛色淡褐,背部较浓,腹部较浅。雄的有角,呈多回二叉分歧状,形状比较整齐。尾长,尾端下垂到脚髁。性温驯,以植物为食。
早在十八世纪,清王朝在北京南郊建立了一个皇家鹿苑,养了一群麋鹿,专供皇家贵族狩猎游玩。1865年法国一位传教士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用钱收买南苑守卒,盗走了一对麋鹿,送往巴黎展览。从此这种奇特的动物便誉满全球。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南苑的麋鹿被洗劫一空。从此,麋鹿在中国绝迹。而养在英国贝福特公爵庄园里的麋鹿却得到了保存和发展,到1948年数量达到255只。1956年和1973年,英国两次派专人护送四对麋鹿来华,阔别祖国半个多世纪的麋鹿才重返故里,在北京动物园展出。
1985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又通过外交途径从欧洲进口60只麋鹿,分别养在北京南苑和江苏大丰两个麋鹿保护区内。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麋鹿已在保护区内繁衍生殖日趋复壮,这一我国所特有的珍贵物种在故乡获得了新生。
[鹿在自然界的位置]
鹿是典型的草食动物,除了头上的鹿角,别无御敌的武器。因此,豺狼虎豹狮所有肉食猛兽,都对鹿垂涎三尺,想方设法捕而食之。鹿与羊一样,处在大自然食物链的下端。
鹿对环境很挑剔,一定要生活在植被茂盛、水源清洁的优良生态环境里。许多鹿都有迁徙的习惯,逐草而徙,傍水而居。一旦自然环境恶化,鹿就会迁居他乡。因此,鹿是测试生态环境的活标本,凡有鹿的踪影的地方,一定草肥水清,同样也适合人类居住。
[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鹿在人们心目中是纯洁、善良、美好的象征,尤其是对赤棕色的体毛间布满繁星白点漂亮的梅花鹿,人们情有独钟。生活中情侣常把对方称为可爱的小鹿;童话作品、小孩的玩具、动画片和卡通连环画里,也都把鹿当做正面角色,赋予勇敢、正义、团结、温柔、善良和多情的优良秉性。鹿在文学作品中俨然就是天使的化身。
在中国画里,因“鹿”与“禄”谐音,常作为祝福的形象而跃然画纸上。
[鹿的行为特征]
鹿胆小机警。有人说鹿之所以胆小,是因为绝大多数种类的鹿天生无胆囊。这显然是一种讹传。动物有无胆囊和胆大胆小并无直接因果关系。鹿为躲避肉食类猛兽的侵袭,养成了谨慎机敏的性格。
在鹿类中最胆小的要数麝了,它总是选择光线幽暗、条件隐蔽的地方作为宿地,排粪时也跑到离宿地起码百米开外的地方。麝排粪的动作颇有意思,两后肢蹲下,排完之后立即用前肢刨土掩盖,以免泄漏气味而遭敌害追踪。
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哪家动物园展览过麝,因为这种动物胆小如鼠,怕人怕光,宁可撞墙而死也不愿在动物园的笼舍里生活。
鹿虽然性情温和,但不易驯养。在所有鹿类中,真正能经过驯养而成为家畜的,只有驯鹿。这种鹿肩高一米余,雌雄均有大角架,耐寒而力大。人类驯养驯鹿已有千余年历史,北方鄂伦春族将驯鹿驯化后,用它们来驮物和拉雪橇。
[鹿的趣闻逸事]
麝,有的地方又把它称为香獐。提起麝,人们往往就会想到麝香。麝香是一种开窍、醒神、活血、消肿的名贵药材,闻名海内外的“六神丸”就是用麝香来做配方的。
麝香产于雄麝,在它的肚脐下方有一个大如鸡蛋的香囊腺。在秋冬繁殖季节,香囊腺分泌更旺盛。这种分泌物的主要成分就是具有浓郁香味的麝香酮,一旦接触它,其味就经久不散,麝香亦因此而得名。为了获得名贵的麝香,猎人想尽一切办法捕捉雄麝。
久而久之,麝也知道人们不是要它的命,而是垂涎它的麝香。当遭遇猎人和猎狗而被追得穷途末路时,麝就会从香囊腺里抓出麝香扔在路上,就像遇到剪径强盗时留下买路钱一样,以期能让猎人网开一面放自己一条生路。而有经验的猎人得到麝香后也就会停止追撵,留得麝的性命,以备明年再来取价格昂贵的麝香。
[我与鹿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