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永康之行 - 2003:从外贸开始 - 如梦如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5章永康之行

第255章永康之行

应建人做了20多年生意,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

但说老实话,这还是第一次跟自己“儿子”辈的人一起谈生意,谈的还是价值上亿的买卖。

情报似乎有误,原以为拥有生产资质的闪驰科技,只是个添头,给点好处就行,但如今看来这帮人怎么像是以这位年轻得有些过分的闪驰科技老板为主?

难怪是自己眼花了?还是世界变化太快了,自己跟不上了?

诚然有些人会因为身份特殊,大家会忽视他的年龄,听取他的意见,但生意就是生意,更何况这还是汽车产业链这么大的生意,说得严重点甚至可以影响一座城市。

这可是汽车啊,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小生意。

感觉情报有误的应建人跟姐夫对视了一眼之后,果断终止了上午就开始谈判的想法,带着一行人开始参观起众肽厂区,介绍厂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脑袋缓一缓。

“檀总有来过永康吗?”一边参观着厂房,应建人一边跟檀锦程闲聊道。

“之前没来过,不过我之前去过横店,也去过义乌,我女朋友是义乌人,算起来跟永康也有点渊源吧?”檀锦程笑道。

横店,义乌以及永康都同属于火腿大市区,不过渊源这种说法跟应建人这代人说说还行,要是跟年轻人说,估计会被吐槽。

火腿市的散装程度丝毫不压于散装苏省,义乌人出门从来只说自己是义乌的,永康人也是如此。

“哈哈,这样吗?那确实是有点渊源,有机会的话檀总可以带着你的女朋友来永康做客,我们这边一定招待好。”

“那就先谢谢应总了,有机会一定叨扰。”檀锦程笑着应道,同时四下打量着这间汽车工厂。

应建人发现了谈判团队的气氛似乎不太一样,于是主动接待起檀锦程,而吴健中那边则依旧是负责给区里来人解说。

一位实控人,一位实制管理者同时接待,相当的重视了。

“檀总觉得我们的工厂怎么样?”见檀锦程四下打量,应建人语带自豪的问道。

跟后世网上看到的byd,特斯拉等等直播的工厂差距很大!但这么扫兴的话自然是不能说的。

“我对汽车行业不是很懂,不过厂区面积这么大,看起来就很壮观,另外设备的话看着也很先进的样子,应总花了不少钱吧?”

应建人颇为自豪的道:“那是,这可是我们斥巨资收购的生产线,我的身家几乎都在这上面了。”

“应总大格局!”檀锦程竖着大拇指道。

这话倒真不全是拍马屁,敢赌上自己一切身家造汽车的国内民营企业家,尤其是在被国外品牌把持的燃油车赛道,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起码现在都是值得尊敬的。

他们的初衷虽然有赚钱,有功成名就的成份,但也确实推进了国产汽车品牌的进步。

很大程度上国产新能源车的进步,离不开这一代人的前赴后继,或者他们中的有些人最后忘了初心,但前期的开拓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像是应建人,他本身就拥有百亿身家,铁牛集团又在2003年整体借壳上市了,本可以无限风光,却还是愿意把全部身家投入到造车事业当中。

此时的造车可跟后世那些用互联网思维搞新能源汽车的人不是同一类,互联网思维造车用的是投资人的钱,盈亏,倒闭与否都不影响创始人的生活。

而现在的造车则是不一样,资金要么是自筹,要么是找银行贷款,每一笔资金都需要创始人承担风险,一招不慎就可能会让自己倾家荡产,财富彻底归零。

“檀总年少有为,又能弄到汽车生产资质,应该也有想要造车的想法吧?”应建人试探着问道。

“有想过,不过也就是想想,暂时没那个实力造车,至于汽车生产资质,那只是机缘巧合,应总应该从我的口音里听出来了,我不是北仓人。”

“这我知道,不过机缘巧合是什么意思?能说说吗?”

“我是宜城人,去年回家过年,正好赶上宜城那边要急于处理安哒尔的资产,然后七拐八拐的就找上我了,后来也谈着谈着就拿下了,算是机缘巧合吧。”

应建人一呆:“还有这事儿啊?过年直接找到你的?”

过年到现在也就一个多月时间,满打满算的话算他两个月时间吧,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收购改名,我跑了好多家也没这效率啊,背景这么深的吗?

不过道理讲不通啊,如果在老家背景这么深,不是应该以老家的名义来合作吗?为什么是北仓区?

“事实就是这样,我当时感觉也挺奇妙的,我一个造电动车的组装厂,怎么会找到我身上。”檀锦程两手一摊道。

“那檀总花了多少钱?能说说吗;放心,哪怕你一分钱都没花,那是伱的本事,不影响我们这次的合作。”    “没什么不能说的,现金的话七七八八的花了差不多3000万吧,另外我跟我的朋友在我们县各自投资一家工厂,我朋友的是服装工厂,我在那里也有点股份。”

应建人点了点头,原来如此,看来宜城当地是用舍弃汽车资质的方式拉投资,这样就合理了,电动车跟服装虽然比不上汽车,但也都是劳动型企业,能够给当地解决不少的就业问题。

汽车也没那么好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各大城市都轰轰烈烈的搞汽车,真正做成功的实际也没几座城市,宜城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才选择放弃的。

更何况现在皖省有了江淮以及奇瑞这两大品牌,省里也不见得有能力再支持第三家品牌。

3000万元的价格倒也算公道,没有多要,但也没少要,重新转卖的话还能有一部分溢价,溢价范围大概在30%到60%之间。

看样子这位小檀老板也是看中这份溢价,有利可图才选择跟老家合作的,迅速找上自己估计也是这个原因。

短时间之内,挣个千把万,这笔买卖就是自己都愿意去做。

人最怕的就是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脑补,应建人也是老生意人了,但也正是老生意人的缘故,他会通过一些只言片语去脑补整个交易的合理性,交易双方的利益诉求。

跟地方zf打交道的经验他有,知道地方zf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税收以及就业,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像是檀锦程说的七七八八花了3000万,就被他脑补成了明面上没有3000万,但花了这么多。

而檀锦程的利益诉求也被他脑补成了想赚更多的差价,至于回老家投资建厂,估计是因为老家关系的原因抹不开面子,没有汽车生产资质这块儿,可能也逃不过这一遭。

一桩生意在应建人的脑补下,就变得合情合理了,但实际上檀锦程拿下安哒尔还真就是因为机缘巧合,3000万元不过他胡诌的一个数字。

徐学铭这老家伙80万元都敢跟人家谈,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应建人要是知道,估计得气得吐血吧?这就是信息差带来的错误思维啊。

“没想到檀总居然还有服装生意,真是了不得啊,服装产业现在也蛮赚钱的。”

“小打小闹,之前跟朋友合伙搞了个外贸公司,小打小闹为了缩减成本,就想着自己开家工厂,这样代工费可以省一点,也能减少一点钳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