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种
接下来就是守灵三天。
按照习俗,出殡后头七前,家里的子嗣都要守灵。
灵堂设在村子里一个规模较大的岳庙里,有请来的僧人在牌位前念经超度。
在青年人这一辈里,要数靳恒和杨知微与去世的郭秋原感情最深,所以在灵堂呆的时间也更久些。
最久的一天,杨知微硬是跪了五个多小时,靳恒怕杨知微身体撑不住,早早就赶来换他的班。
靳恒把杨知微扶起来时,他的膝盖都是软的。杨知微一下没站起来,忽地抱住靳恒,从腋下环住他的背。
“……没事吧?”靳恒担心道。
杨知微咳嗽了两声,摇了摇头。
靳恒心里难受,又不好多说,只拍了拍他哥的背说,“辛苦了。姨母他们在外面煮了汤面,出去吃点东西垫垫吧。”
杨知微望着靳恒眉毛上的霜,说,“你不吃吗?”
靳恒躲过他的眼睛说,“吃过了,你快去吧哥。”
周围还有其他的亲戚,看见他俩贴得近,都有些在意。
有人絮絮语道,靳恒这小子是什么时候和杨知微关系这么好的?
发觉道有人议论,靳恒还以为是他们的眼神动作过于亲密,才惹人注意。他心一横,赶忙扶着杨知微出了灵堂。
灵堂外临时搭的棚子里,来喝汤面的人挺多,吵哄哄的。
靳恒给杨知微把一次性筷子掰开,蹭掉上面的毛刺,塞到他手里。
灵堂阴冷,又总有人来往,四面漏风,杨知微是真的冻到了。面一端过来,他就立刻捧起碗喝了一口汤。
喝得急,被烫了一口。
靳恒看他吐出一截短圆的舌头散气,心里觉得又可爱又可怜,桌下的手忍不住去捏了一把杨知微的大腿。
“……干嘛?”杨知微眨眨眼看他。
靳恒想说你慢点,不想想烫伤了谁要心疼?又想端过他的碗在面前,帮他仔仔细细吹凉点,再挑出面里的葱花,因为杨知微不吃葱。
但周围人多口杂,靳恒看了看杨知微白净的手腕和冻红的手指,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杨知微见靳恒坐在那儿干看着自己,不懂什么意思,他饿死了,于是又低下头去溜着碗边抿汤水喝,喝了三两口,才有点笑模样说,抬起头对靳恒笑说,“好暖和。”
靳恒一看就放心了,挪开塑料凳子,起身要走。
“我先回去了,你吃完出去走走,别冻伤了腿。”靳恒说。
杨知微歇了半小时,再回到灵堂,刚好看见靳恒和他爸从隔壁的房间先后走出来。
靳恒俊脸煞白,眉目冷硬。隔着几排人从杨知微面前一闪而过时,他忽然觉得,靳恒好像黑白电视机里香港古装片里那些以身殉教的男主角。
杨知微和靳恒一直跪在不同的蒲团上,话都说不上一句。
僧人还跪在最前方,正对着郭秋原的遗像转着经纶念经。满屋子没人说话,全都是僧人短平低促的经语,听得人昏昏欲睡。
靳恒年轻能出力,又是本家人,在灵堂留得最久,等大家都吃完晚饭回来,他才起身出去。一出门,冷风掠过自己身上,靳恒提起领口闻了闻衣服,只觉得自己满身都是熏呛的线香味。
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早,杨知微又过敏了。身上起的疹子和上次仓库时差不多,但他回来的匆忙,没随身带药。
杨知微去找靳恒。靳恒看了也皱起眉来,过敏这事说严重不严重,但看起来又着实骇人,他再怎么不能放任不管。
靳恒和长辈打了个招呼,准备和杨知微进城去。借着买药的机会,二人终于从家中跑了出来。
县城离家十分钟的车程,很快就到了。
靳恒把车停在一家超市门口,和杨知微下车去找药店。
今天县城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二人走到街道上,才发觉是有集市,大家都出来赶集了。
街上人多,黑压压的,靳恒怕杨知微走丢,就把他拢到自己面前,护着他走。
杨知微没赶过集,一直好奇地东看西看的,搞得靳恒都有点不耐烦了,一直用拳顶着他的腰催他。
路过一个嘣爆米花的爷爷,转着黑色的炉子烤火,杨知微更是不走了,扎在一群小孩堆里目不转睛地看。
靳恒就觉得好笑。
看着杨知微无忧无虑的背影,他扫兴地想到昨天他爸把他拉进灵堂后,和他说的话。
一进屋,靳父掏出郭秋原手写的一份遗嘱,给靳恒看。
那是郭秋原很早以前就写好的,一直偷偷放在当初陪嫁过来的妆奁下。
遗嘱还是铅笔写的,有些字用的还是繁体,现在看来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
靳恒扫了一遍,又塞回给他爸说,“写的什么,你直接跟我说吧。”
靳父就说,“你奶奶说,她最大的遗愿,就是望能看到你和你微哥能成家生子,早点安稳下来。”
靳恒愣了下,心里五味杂陈。
“成家生子”的事就像一面风筝,远看着花枝招展,很美也很梦幻,但一掉到手边他才看清,这小小的风筝竟然大得惊人也重得惊人,钢筋铁骨的架子周围还糊满了楞楞乱颤的花纸,像一件远古未灭绝的怪物,属实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