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面临退学(2/1)
王世杰毕业之后,依旧住在郊区的出租屋里。王李两家商量了之后,王正同意王世杰先在李凯的公司上班,而李父也把公司正式交给了李凯接手。
李凯刚上位,王世杰来公司上班,他就将王世杰提拔成了高层管理,一个月的工资有七八千。王世杰坐在办公室里盘算,七八千的话,如果要买回以前住的房子,那要在这个位置上干好几年才能住回以前的大房子,他还要和父母待在那个几十平方米的破出租屋里很久。
不过,王世杰想到,李凯和王世妍结婚的时候一定会给王家送很多彩礼,到时候王世杰让王正和李家要套房子不就好了?剩下的彩礼钱他想办法说服王世妍给他分一些,这样他就又可以做回以前的大少爷了。
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先说服李凯让他快点和王世妍结婚。可是之前李凯说过,他还不想那么早结婚,如果这件事在他面前提太多次的话,惹恼了李凯那他现在的工作也可能会失去,毕竟,寄人篱下就得看人脸色行事。
王世杰想到这件事就愤愤不平,他一拳砸在大理石办公桌上,桌上的浴缸和水杯都被震起了波澜,浴缸里的金鱼受到了惊吓,在缸中到处乱窜。
王世杰绕过办公桌,坐在皮质的办公椅上,他靠在椅背上,闭上这些天来一直处于疲惫的双眼,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件事不能太急,急是急不来的,暂且忍耐一下吧。
一年后。林姗姗带着自己的作家梦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到处寻找灵感,期间加入了作协,成为了一名作者。她的作品在网上也小有名气,散文集也被一些出版社选中,出了几本书,在网上连载的小说也有了很多粉丝的关注。
林姗姗在文坛上混的不算大红大紫,但也可以解决一个人的温饱,平时会给一些中学生补课。林姗姗的母亲总是劝女儿考个教资证认认真真当个老师,别老是天天想着写小说,搞电竞。
林姗姗不以为然,反而是跟母亲说,她不懂如今年轻人的时尚,年轻就是资本,青春本就是用来不停的尝试的,她还和母亲保证,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教资证在林姗姗毕业的时候早就和熊果果一起考上了,只是她一直没有去应聘做老师而已,沉迷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她认为,只要努力写下去,她就一定可以用一支笔绘出属于自己的江山如画和前程似锦。
当初和熊果果一起拿到教资证的时候,杨烁不禁佩服林姗姗的胆识:“姗姗,你也真敢拿自己的未来赌啊?”
林姗姗一甩黑色的短发:“青春本来就是一场豪赌,不赌一把岂不是浪费了青春?”
杨烁点点头:“那我只能祝你前程似锦,未来可期了,这个周末我去学校看看果果,你要不要一起去?”
林姗姗知道他想问什么:“正好,我也很久没去看阿喆了,一起去吧。”
林姗姗被张喆表白后,两人基本只是在网上聊,偶尔打个电话,没怎么见过面。吴静和林姗姗说过,这种异地恋很难修成正果。但是林姗姗并不因此悲伤,她觉得,只要两个人真心想在一起,那没有什么是可以阻挡的。
林姗姗对这段恋情的态度就是:不惧将来,双向奔赴,尽全力使两颗心慢慢靠近,不管结局如何,只求落幕无悔。
再次来到待了四年的校园,林姗姗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在这里,在月光如银,略显喧嚣的夏夜,她曾经也在图书馆中挑灯夜读,在宿舍中奋笔疾书,在教室中传出朗朗读书声。她在这里度过了四年她生命中最青涩,最美好的年华。
林姗姗在这里留下了青春的脚步,也留下了花季时的欢笑和眼泪,也在这里,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可以在以后的路上一同并肩而行,风雨同舟。如今,青涩的校园生活已然结束了,蓦然回首,那些一同走过,曾经结伴而行的人,有的已是渐行渐远。
林姗姗站在校园门口,感受着初夏暖风的吹拂。她穿着白色带绣花的衬衫,牛仔蓝色短裤,白色运动鞋,一头短发干净利落,伫立在初夏的朝阳之中,等待着她的男孩。
张喆从宿舍里出来的时候,看到林姗姗身披朝霞,高挑的身姿逆着光站在操场上,花坛里的蔷薇开的正盛,就像少女美好的年华。
张喆穿着印有卡通图案的白色t恤,黑色长裤,头发还是那样略显凌乱,眼里的神色干净清澈。
林姗姗看到朝阳中走来的男孩,对他微微一笑。这一笑,就像是开在晨曦中的红玫瑰,娇艳洒脱,既有女子的柔美,又有男子的洒然。
两人再次坐在校园的操场中,林姗姗抬眸,看到了不远处的杨烁和熊果果。张喆也看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杨烁正从一个天鹅绒盒子里拿出一条淡蓝色的水晶手链给熊果果戴上,那是她最喜欢的颜色,就像广阔的天空和充满传说的大海一样。
张喆看完远处那对恋人的行为,他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的对林姗姗说:“不好意思啊,昨天晚上太忙了,没来得及给你准备礼物。”
林姗姗微微一笑,似乎并不在意:“没关系,你没有给我准备礼物,但是我给你准备了。”
林姗姗话音落罢,从包里拿出一本书来:“我出书了,这本带签名的送给你。”
这是林姗姗的散文集,名字就叫《海蓝色青春》。封面整体是天蓝色,上面是一片海,海的上面是天空,空中漂浮着几片云,一个戴着帽子的长发女孩张开双臂仰头拥抱蓝天。
张喆接过少女递来的书,翻开封面,扉页上是林姗姗潇洒飘逸的签名:“不错不错,没想到我不但和自己的学姐谈恋爱,还谈的是个大作家。”
林姗姗摆摆手:“什么大作家?你高估我了,我现在只是小有名气而已,和那些职业作家比,根本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