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奸商!你竟敢坑我!
“有什么好谈的,我又不买瓜。”赵平安甩开摊主伸过来的手。
摊主仍旧笑呵呵的,压低声音道:“西瓜里装的是棉花,这是咱们郡里的规矩。”
“咱们?”赵平安上下打量摊主。
“祖上八代都是北州郡傲来县人,我是奉命为朝廷效力,被调来舟县屯垦的。”摊主说道。
赵平安记得北州郡地广人多,下辖十几个县,傲来县地处西北角,历史悠久,比大武王朝还早成型,至今从未被邻国入侵,是纯正的自己人。
因地理优势,傲来县不少人干“边商”的行当。
所谓边商,就是在两国之间倒腾被律法禁止的物资的生意人。
他们专门倒卖本国缺乏的货,比如棉花、铁器等,所以两边的守关人多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行。
赵平安收回思绪,扫了眼脚边西瓜:“叔叔够有闲情的,这些瓜能装不少棉,结果不批发卖中间商,反倒一个个零卖,费这力气图什么?”
“中间人出的价,连我去西边进货的路费都不够。”摊主摇头叹息。
赵平安半信半疑:“一颗几斤?”
“实打实四斤。”摊主抱起一颗西瓜拍了拍,“老甜了。”
“开个给我看看。”赵平安说道。
摊主眼神示意了一下不远方向。
赵平安装作无意扫了一眼。
只见一个巡检司的正役带着四个临时帮手在市场里穿梭巡视。
边商的棉花未报关,被查到要罚款,罚多少全凭本地官员心情,运气不好罚到倾家荡产也常见,而买的人也不会轻易脱身。
“那我怎么知道你这瓜到底是真瓜还是假瓜?”赵平安收回视线冷声问道。
摊主拍着瓜皮道:“听声音。”
赵平安脸一沉,连听瓜熟没熟都不会,还听出棉花来?
他不想再浪费时间,转身准备离开。
“今年邻国卡口,棉花进不来,市场价都涨到每斤五两了,我这是最低价了。”摊主在身后喊道。
“你骗谁呢。”赵平安撇嘴,头也不回地走了。
“你肯定会回来的。”摊主语气笃定。
半个时辰后,赵平安果然重新站在了原地的摊位前。
“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摊主扬着下巴,一脸骄傲。
赵平安脸上无光。
他走遍八个摊位,价格都在五两以上,有一家竟然比镇上的铺子还贵,买不起。
“买五个,我不加价,再送你一个。”摊主主动说道。
赵平安心里犹豫,若这瓜真是西瓜,亏得可就大了。
“这季节产不了西瓜。”摊主一句话打消了赵平安的大半顾虑。
赵平安眼神微动,抓起一个瓜拍了拍,顺口问道:“不会每颗分量都不一样吧?”
“咱做生意讲究实在,只分上品次品,能不能挑到好货就看你本事了。”摊主说道。
赵平安这才明白对方为何不走中间人,而要自己摆摊。
原来虚棉是棉花掺了兽毛,质量参差,搞个分级包装,实则割人韭菜。
“我也不挑,十颗你送我三颗,五两一颗。”
赵平安随手把手里西瓜往地上一扔,见瓜皮结实没裂,继续道:“我回赠你一条烟熏大黄花鱼。”
摊主眼睛一亮:“你是豹爷的人?”
赵平安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对方口中的中间人八成就是之前压价收鱼的秃头豹爷,笑着摇头:“几天前我才从他那买了一只秃头猫,顺手卖了点鱼。”
摊主将信将疑。
赵平安摘下背后的竹筐,手伸进去做掩护,从储物空间取出一条烟熏大黄花鱼。
鱼已半脱水,但成色极佳,仍有一斤多重,光泽油亮。
摊主看得眼睛发亮,急忙凑上去摸了摸,鼻子几乎贴鱼身:“极品好货!”
“一条鱼就能换三颗西瓜?”赵平安脱口问道。
他卖给豹爷一斤才一两银,亏得厉害。
“不瞒你说,这鱼的品相我若带去西边,卖个三十五两银都不稀奇。”摊主坦然道出实情。
边商干的是走私生意,刀口舔血,价格自然不是寻常商贩能比。
赵平安听了心动,没再还价,目光扫向摊上瓜堆:“这二十个我全要了,少一颗就算送你。”
“爽快!”摊主比了个大拇指,“你该不会是犯事被发配来的吧?”
赵平安点头默认,想到不能当街收瓜进储物空间,便提出送到米店后院的驴车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