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中国古代名将成长故事———李勣 - 中国古代名人名家成长故事 - 甘白平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章中国古代名将成长故事———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是唐朝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将领。

李勣出生于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的一个富豪家庭,家中佣人成群,积粮如山。但他并没有染上纨绔子弟的习气,而是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苦人家。

17岁时,天下大乱,徐世勣怀揣着理想和抱负,投身于瓦岗军。瓦岗军的创立者翟让原本是隋朝官员,因犯罪被判死刑,后被狱吏所救,来到瓦岗寨。徐世勣年纪虽小,却颇有智谋,他向翟让建议去劫掠运河上的船只,获取财物。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瓦岗军因此获得了许多财富,但也引来了隋朝政府军的讨伐。

面对隋朝名将张须陀的进攻,翟让性格软弱,企图逃走,徐世勣则挺身而出,拦住了他,并带领瓦岗军采用伏兵袭击的战术,成功斩杀张须陀于阵中。

后来,李密加入了瓦岗军。李密因心中有愧,在徐世勣被误伤后,让人将他搀扶进自己的大营,亲手为他上药。此后,翟让剩下的部队交由徐世勣、单雄信和王伯当分别统领。

大业十三年九月,天下大旱,灾民遍地。徐世勣向李密提议攻占黎阳仓,这里是隋朝最大的粮仓之一。李密派徐世勣率领五千人渡过黄河,与元宝藏、郝孝德的军队一同成功攻占了黎阳仓。瓦岗军开仓赈济灾民,赢得了天下许多人的响应,短短十几天就有二十多万青年投奔而来。这一计策不仅帮助瓦岗军扩大了规模,还大大提升了其在江湖上的声望。

然而,瓦岗军内部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叛乱。翟让与李密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尽管翟让甘于让贤,但他的一些老部下并不服气李密,导致瓦岗军内部形成了支持双方的派别。最终,李密摆下鸿门宴,杀死了翟让。当时徐世勣也在宴会上,还差点被误杀,幸亏好友王伯当和单雄信的求情才保住性命。李密为了安抚众人,亲自给受伤的徐世勣上药,而后翟让的部队继续由徐世勣等人统领。

不久后,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杨广后,率领十几万军队将目标锁定在徐世勣驻守的黎阳仓,企图以此作为根据地。宇文化及率军渡过黄河,包围了黎阳。李密率领步骑兵二万人驻扎在清淇,与徐世勣以烽火相互联络。徐世勣避免与宇文化及正面交锋,深挖壕沟,还挖掘地道偷袭宇文化及的军营。而李密则不急着交战,深挖壕沟、高筑营寨,与徐世勣内外呼应,每当宇文化及发兵攻城,李密就从背后攻击,牵制其兵力。宇文化及恼羞成怒,大力修筑攻城武器,但始终无法突破徐世勣的防守,最终被打得大败。

此仗虽然获胜,但李密越发骄傲自大,且瓦岗军出现了没钱奖赏将士的问题,导致将士们逐渐对他产生不满。一向宽容的徐世勣也忍不住在一次宴会上公开讽刺李密,李密因此开始疏远他,不再委以重任。

与此同时,王世充在洛阳杀掉隋恭帝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随后他出兵攻打瓦岗军,致使曾经盛极一时的瓦岗军迅速瓦解。

在这关键时刻,徐世勣展现出了忠义的一面。当时李密已投奔李渊,而徐世勣还守着李密的老地盘黎阳。对于未来的去向,徐世勣犹豫不决,此时魏征出现了。魏征跟随李密到了长安,自荐能劝说徐世勣投降,李渊便任命他为秘书丞前往黎阳劝降。徐世勣被魏征说服,决定归降唐朝,但他归附的方式很特别。

徐世勣对助手郭孝恪说:“我所占据的地盘,原是李密的。若我直接献给唐朝,等于是利用旧主的地盘为自己邀功,这很可耻,不能这么做。”于是,他让郭孝恪带着属下郡县、户口、军队、马匹的数目清单前往长安,交给李密,再由李密转呈李渊,以此表明这仍是李密献给大唐的礼物。

李渊得知徐世勣要投降,起初很高兴,却迟迟等不来降表,正着急时,李密来了并说明了缘由。李渊感慨道:“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随后下令拜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氏,依旧镇守黎阳,从此徐世勣改名为李世勣。

归唐后的李世勣继续为唐朝征战沙场。在与窦建德的战斗中,李世勣曾遭遇困境。窦建德攻打魏县时,李世勣被其击败,因父亲被窦建德所俘,他被迫听命于窦建德。不过,李世勣后来寻机逃回了唐朝。

此后,李世勣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李世民即位后,他被委以重任,镇守并州防备突厥。李世民曾评价他:“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在贞观十七年的政治变动中,李世勣成为关键人物。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李世勣被召入长安,出任兵部尚书。

李世民病重时,为了让儿子李治能更好地驾驭李世勣,将他贬到偏远地方任职。李世勣接到圣旨后,毫不犹豫地前往,连家都没回。李治即位后,将他召回并擢升为宰相。

李勣的一生经历了诸多风雨,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忠诚,在唐朝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成为唐朝初期的重要将领之一,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元669年,李勣去世,高宗辍朝七日,追赠为太尉,谥号贞武,陪葬于昭陵。

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一位杰出将领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政治斗争。他在复杂的局势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其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政治智慧值得后人借鉴和思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