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277章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
孟德辉坚持:“可是没有院长的签字,病人的治疗会受影响,病人危在旦夕,一刻也不能等。"
董庆臻难得的不再对他这位爱徒和颜悦色,加重了语气:"那也得等,院长那也是迫不得已才要休息,他扛不住了医院怎么办你想过没有。"
孟德辉从没见过董庆臻如此对他,这才觉得自己不知轻重了,病人不能等,院长又因为工作体力不支,那他就只有先斩后奏了。
孟德辉给护士长发了信息,让她去药房借药先给病人做上治疗,而他还可以在这里等。
孟德辉也要顾及上级领导的安危:"院长的血压最近波动很大?"
董庆臻说话声音降了下来,对爱徒他没有丝毫的隐瞒:"今天上级单位来检查后,院长他就这样了。"
董庆臻陪同参加了这次上级领导的检查,那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头疼不已。
“我也听说了,医院病人多,排队看诊等候时间过长,住院加床生活条件不好,投诉纠纷就不可避免,我们不是已经想尽办法在整改了吗?”
董庆臻摇头叹息:“哪有这么简单,你以为整改一下就算完事了,上级领导对我们的要求不仅仅是这些。”
上级领导当然也是出于医院的整体发展提出了限期整改的通知,可是既要协调病人的投诉,又要克服医院向前发展的困境,这给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矛盾,不要说沈院长的血压高了,只要一想起来那些话,连他一向正常的血压也蹭蹭蹭地直往上窜。
"你们有加床就得整改,将住院人数控制下来,还病人一个宽敞的住院环境。"
沈院长顶住压力,只说现状:"加床的问题有点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彻底解决。"
"下达的指标任务要严格地执行,你们要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要注意整体的社会效益。"
每一句话都是命令,容不得沈院长有丝毫的辩解。
可沈院长顶住压力还是要说:"这个我不能立刻就做到。"
其实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希望能够为病人更好的服务,让患者满意,也让医务人员满意。
沈院长最后只能道:"你和我说了都不算,谁说了算,病人说了算!病人认可我们医院,相信我们的医生和我们的科室,有那么多的病人想要住进来,如果仅仅一句还病人一个宽敞的住院环境,就不接收病人住院,一句没有床位就可以推诿了吗?”
孟德辉也感觉到了棘手。
哪个病人都不能拒收,病人可以对我们不理解,但我们依然要面对困难重重的医疗环境。
会议不欢而散,而问题还在那里。
沈院长回来就血压高了。
"是小孟吗?进来吧。"沈院长从床上坐起:"这些事让人头疼啊。"
现实往往是差强人意的,医生倍感压力,病人抱怨良多,院长也看到了危机,作为目前全市最大的三甲医院,病人多毋庸置疑,加床不可避免,上面硬压下来整改,不听从不行,可实际情况又不允许医院不计后果的去执行。
沈院长看起来很疲倦,愁眉不展。
孟德辉见沈院长脸色疲惫,面露倦容,担心他血压还没有降下来,给他量了血压,还好血压还算正常。
沈院长还沉浸在那矛盾纷繁的复杂纠葛中,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要想改善就医条件,首先就要控制床位数,控制床位数,就意味着减少病人收容率,收不进来的病人,你让他在家里等,病人能答应吗?"
谁不知道人命大于天,什么都可以等,唯有人生病了不能等,就是加床病人也愿意。
孟德辉的声音不疾不徐:"其实这个问题也有解决之道。"
他的目光坚毅,声线平稳:"统筹安排,灵活调配,我们可以打破固有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外科的病人也可以住到内科去,当然不能不考虑实际的情况,采取就近分类的原则,上下楼层相互联动,将病床使用最大化,最大程度的满足病人的需求。医生可以专病专科,护士则采取全科培训。"
沈院长慢慢坐直了身体,灵台越来越清明,他的面前逐渐展现出一线曙光。
他情不自禁地问董庆臻:"小孟的这个方法可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