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徐晃巧取汉中玄德义助孔融 - 三国打工人 - 一路同行的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三国打工人 >

第21章徐晃巧取汉中玄德义助孔融

太史慈狂奔两日终入青州,并将管亥带着黄巾军攻打北海的事情告之刘备。

刘备将借粮之谊铭记于心,闻孔融有难,即刻整军待发,欲驰援北海。

“报,徐州使者糜竺拜见主公!”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得刘备不得不暂缓行程。

得知曹操挥兵攻打陶谦,不免使刘备陷于两难之境。孔融、陶谦均曾多次慷慨解囊,以解刘备之困,即多获裨益,以仁义立身的刘备,岂能坐视不理?然而,刘备目下将少兵寡,同时驰援两方,尚力有不逮,且征伐必会致使自身实力消耗。

如何能既解两方之困,又能保存己方实力,尚需斟酌。

赵云听闻此事,心中亦是不安。曹操攻打陶谦的缘由,他心下了然。正自忐忑,所谓急中生智,于电光火石间,忽得一计涌上心间,反复思量之下,自觉可行。遂拱手进言道:

“主公,云有一计,或可解此燃眉之急。”

刘备听闻此言,如聆妙音:“子龙,你有何妙计,快快告知于我。”

“主公,曹操短时即攻至彭城,必定倾巢而出,鄄城必然空虚。若遣精兵一支,突袭鄄城,必能迫使曹军退兵。”

赵云的计谋一出,四下尽皆讶异:非为不好,实乃太好,围魏救赵,既可避开与曹操的正面冲突,解了陶谦之围,如若成功,又可顺势夺取彭城,从中获益。众人点头赞同,心中暗自嬉骂:别人报仇,汝去窃家。

刘备亦觉此计甚妙,正欲依计行事,但闻传令兵通报之声再起。

“禀报——使君,兖州陈宫前来拜访,请求面见主公。”传令官再次禀报,令刘备不禁讶然:今日究竟是何等吉日,竟使得四方贤士纷纷前来拜谒?

“先引至偏厅。云长,速去准备兵马,即刻前往北海相救孔融;翼德,留下守城;子龙,随我前去会见陈宫。”刘备迅速下令,一切安排妥当。

“久仰公台威名,今朝得见,实乃幸甚至哉!”刘备步入偏厅,与陈宫相互行礼致敬意。

“刘皇叔过谦了,此番来访,实有要事相商。”言罢,陈宫目光轻扫周遭侍卫及赵云,其意不言而喻,欲寻一私密空间与刘备深谈。

“公台有事请说,在场诸人与我皆为生死之交,并非外人,无须避讳。”仅此一言,已显刘备过人之处,他与陈宫素无交集,信任尚且不足,岂能因初识之人而令部属生出不受信任之感?

陈宫不仅未显露出任何不悦之态,反而愈发确信刘备确实不愧仁义之人,能够将部下视如兄弟,其行为坦荡无隐,全心信赖,世间能有几人如此?

刘备也并未过多揣测陈宫心思,陈宫来意尚未明朗。既无求于人,以礼相待已是本分,也不必刻意讨好。

人固有劣根性,有时竭己之力而善待人,彼未必感恩,如吕布之于赵云;及汝待某人以冷漠,则彼或以为汝非凡,若刘备之于陈宫。

既思及此,陈宫洒然一笑,拱手行礼,谦逊道:“久闻刘皇叔仁义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陈宫不才,愿投身麾下,效犬马之劳。”

刘备闻此消息,内心甚为欣喜。尽管目前其麾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武艺卓绝的将领,但智谋之士尚显不足,现陈宫不请自来,岂非困倦有床,瞌睡来枕?忙收敛心神,面上露出恰如其分的笑容,既透露出激动与欣慰之情,又不失分寸,伸出双手将陈宫扶起。沉声言道:“久闻公台足智多谋,现能助我,实乃我之大幸。今后,公台便是我之军师。”

“谢主公!”

“主公,我此番前来投效,尚有大礼相赠。”陈宫既已投身刘备麾下,自然以主公相称,语气愈显恭敬。

“哦?公台请说。”见陈宫如此庄重,刘备心知事必非同小可,不觉收敛笑容,神色转而郑重。

“主公,曹操此人心狠手辣,忘恩负义。昔日我与边让等人,好心迎他入兖州为牧,他却因小事诛杀边让,令人发指。如今曹操率军欲取徐州,兖州空虚,主公可遣大将率军前往,我与张邈里应外合,定能一举夺下兖州,霸业可期。”陈宫将心中筹划和盘托出,目光隐含期待。

刘备闻言,初以为陈宫戏言相欺,但细细思量,又觉事有蹊跷。二人既无旧怨,又无新仇,何需行此险招?再者,对方仅言遣大将前往,既未点名何人前去,亦未要求自己亲去。此行应无大碍!悟透此中玄机,刘备心中豁然开朗,再不迟疑。

“子龙,汝领精兵一万,随吾同去。”

“遵命!”

北海国,管亥数日攻城无果,心中焦躁如焚,忽见对方援军杀至,怒而引兵迎战。

关羽见状,抖擞精神,青龙偃月刀一振,与管亥战作一团。未及三十回合,管亥已命丧关羽刀下。

太史慈城于楼之上方见援军忽至,管亥转瞬间便已落马殒命,大喜之下,忙率军冲出,杀入敌阵,与关羽汇合,共同抗敌。

黄巾军瞬间土崩瓦解,四散奔逃。关羽左冲右突,纵马冲杀,身后所随数人,专司将关羽所砍杀落马之敌绑缚押解入城。

此战结束,清点人数,关羽之军竟俘敌过万,孔融喜迎大军入城,设宴欢庆。

再说刘备与赵云,二人率军向兖州挺进,在陈宫、张邈的协助下,轻取鄄城,随后又以锐不可当之势,迅速攻占了兖州全境,使之尽皆归于刘备治下。

......

汉中郡,雄踞秦岭之南,益州门户,军事政治地位显赫,历来乃兵家必争之要地。

南郑城下,徐晃一路无阻,直抵城前。望着那巍峨高耸、城墙坚厚的城池,徐晃心里犯怵。强攻固然可行,但伤亡惨重,非上策也。若不攻,非但无法向吕布交代,更无法面对麾下将士的期盼。

试探性攻击,素来是打探敌军实力的最行之有效之法。徐晃大刀一举,大军如滔滔洪水,汹涌而至,直扑南郑城。

张鲁,现汉中郡守,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乃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教祖师张道陵之孙,为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师。《老子想尔注》是其行事准则。

《想尔注》的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关于守道诫。道是专一、真诚、清静自然、好生乐善,只要人们谨守道诫,就可以延年增寿,除灾得福。二是长生之法。善保精气者就可以实现仙寿,主张和五脏五行之气,“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三是帝王行道。“道之为化,自高而降,指谓王者,故贵一人,制无二君,君王当行道,然后乃及吏民。”

张鲁不置长吏,继承其祖教法,教民诚信不歁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锐犯,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路百步以赎罪。又照《月令》,春夏两季禁止屠杀,禁酗酒。还设立义舍,免费供难民及过路人取食,多得民望。

即为策略性进攻,攻城之战仅仅持续半个时辰便戛然而止。张鲁,立于城墙之巅,望着大军撤退的背影,高声呼唤:“请徐晃将军,上前一叙!”

徐晃心中暗自思忖:究竟何事不在战前说清,却在战后做出如此姿态?他随即上前,直言不讳:“我乃徐晃,有话请说。但如若劝让我撤军,则不必多言,此乃痴人说梦。”

“我并非请将军退兵,而是欲与将军立下三条约定。”张鲁并未理会徐晃的打断,继续说道,“其一,我兵出有因,至于缘由,攻下南郑之时,自会揭晓。其二,汉中郡之县令,皆在此城墙上,你若攻下南郑,汉中郡便是你的囊中之物,因此,你须得护住汉中百姓不受侵害。其三,若汉中郡归附朝廷,汉中百姓应享有与长安百姓同等的待遇。”

如此别开生面的“约法三章”,竟让徐晃那高达九十的智谋一时也难以捉摸。他一边派遣探子前往各县城探查,一边将此事急报吕布。

吕布将南阳郡事务安排妥当后,正欲与郭嘉及亲卫启程返回长安。貂蝉的腹部日益隆起,他必要亲眼见证新生命的到来。

“报!徐将军自汉中发来急电!”传令兵单膝跪地,手中电报赫然在目。

徐晃行事沉稳,若非紧要之事,绝不会轻易惊扰吕布。而今电报既来,定是遭遇了棘手之事。吕布阅后,饶是前世今生已过两世,也不禁心生困惑:张鲁究竟何意?

遇事不决问系统,而洞察人心,则非郭嘉莫属。他当即将电报递与郭嘉。

“兄长,这张鲁莫非在寻找靠山?”郭嘉微微一笑,一语中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