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第218章
218第218章
◎打猎之后。◎
最后众人还是跟在太子身边完成了整个打猎的活动,只是最后清点猎物时这些人眼中都露出些许迷茫来。
太子有猎了这么多吗?
——这就是一个不能探究的秘密了。
总之,在天可汗的帮助下,李承干的打猎首秀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颇多赞誉,之后天可汗将自己猎的鹿献给了太上皇。
李渊自从入主长安,养尊处优成了习惯,便很少踏足猎场,这次看到李世民送来的猎物,倒勾起了他的心事,拉着李承干说了好些年轻时候的事。
待宴乐的人群散去后,李渊正在同李承干说李世民年少时与父亲兄长一同行猎的事,那时候天可汗还是个神采飞扬的小少年。
李承干听得津津有味,都没有注意到天可汗本人走了过来。
李世民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直到李渊撑不住扶着近臣的手去休息,他还在原地愣神。
李承干看见了他,过去小声道:“阿翁方才还给我讲了雀屏中选的事,阿耶,你听过吗?”
李世民蓦然回过神来,低声道:“你阿翁未曾讲过,不过我听旁人提起过。”
李承干沉默了会儿,这种情况他的确不知道该如何劝,鉴于他与自己的父亲兄弟那些纠葛,李承干自己心里都还没有过去。
“承干……”李世民忽然出声道。
李承干看过去,天可汗却不再说话了,他低垂下眼帘,重重地拍了下李承干的肩膀。
李承干看不到他的眼神,只能看到他的表情很是严肃,让人猜不透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李世民握住长子的手臂,道:“回去罢。”
将天可汗送回立政殿,李承干本打算给母亲问个安就回东宫,不想遇上了稚奴正在闹觉,长孙氏和几个乳母正轮流抱着他哄。
李世民饮了酒,李承干身上沾了酒气,他们两个一站在那里,稚奴就哭得更加厉害了。
“这小子鼻子倒是管用。”见到小儿子,李世民的情绪好了许多,他站远了笑一笑,“罢了,我先去沐浴。”
李承干捂住鼻子,道:“我也回去了,不怪稚奴哭,这味道我自己都受不了。”
“自己嫌弃自己……”李世民摇头笑笑,又叮嘱道,“天色晚了,别再走着回去。”
李承干弯腰捏捏腿,道:“我今天也走不动了,而且从明天开始我得歇一歇,这几天高强度运动,我已经到极限了。”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让你歇着,到十一月,都许你歇着,如何?”
李承干眼珠转了转,笑道:“都到十一月了,离过年那么近,不如将假期推迟到年后。”
李世民摆摆手,笑道,“不许再谈条件了,再说下去,明日我就给你选新的老师。”
李承干立刻闭嘴了,形势比人强,他不得不屈服。
但就算他现在屈服了,也只能缓一时,太子不能总是没有老师,李承干尚且年少,还是需要几个好老师来装点门面的。
对于给太子选老师这件事,李世民是非常谨慎的,除了学问名声外,还得考虑太子的意见。毕竟有孔颖达的前车之鉴,不让太子喜欢的老师,他可不会乖乖听人讲学。
磨了一个月后,李承干有了新的意见,他说道:“这样吧,你给他们安排官职,但不要给他们任务,就当作太子有老师不就好了?”
李世民无奈道:“什么叫当作?难道普天下就没有一个人能做一个让你喜欢的老师了?”
李承乾道:“托孔颖达的福,我对大部分老师都有ptsd。”
李世民困惑道:“什么提低?承干,这又是什么意思?”
“就是我不想要老师,我宁愿一天十二个时辰都跟着你学习,老师,还是算了吧。”李承干抓了抓头发,烦躁道。
李世民想了想,认同道:“也行,你跟着我听政议事,不只我是你的老师,群臣都是你的老师。”
“不是……我随口说的,这也能当真吗?”李承干目瞪口呆。
李世民笑了笑,道:“不然你就得至少有一个老师,有些事阿耶也没办法,承干,二选一,你选哪一个?”
李承干:“……”
……
贞观五年正月开朝后,朝臣们发现太子跟随圣人的时间更久了,除了大朝会时,其余的时间里,只要圣人在,太子就在。
贞观朝的大臣们显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实践课,他们只认为既之前的破突厥后,圣人让太子接触到的朝政更加多了。
有人认为太子这个年纪应该先读书,搞懂了圣人道理,再来参与朝政,圣人就将太子所写的每日总结拿给他们看。
——这是李世民给李承干布置的作业,每天他都得写这么一份。
——麻烦归麻烦,累归累,但很有用处,因此李承干写得非常心甘情愿。
众人看过后便不再有意见,太子有许多真知灼见,看着的确不像少年人的见识,只是有一点……
圣人写了一手好字,朝中的臣子们就算不是什么书法大家,但字都让人说不出一个差字,可太子这手字……实在太差了!
李世民听到朝臣们委婉的劝告,太子该练一练字后,他顿时就是痛苦面具,有苦说不出。
起初,李世民也以为长子的字的确不好,他也想着得教他练练字,毕竟以李承干的身份,很需要一手好字,然而……
在立政殿李承干的很多手稿中,李世民曾经意外发现了一张十分漂亮的字,凭借对书法多年的研究,通过笔触以及握笔的力道和习惯,李世民可以确定这张纸绝对是李承干写的。
因此,李世民总算是知道了长子有时候为何会烧掉自己写完字的纸,这是在故意遮掩自己真正的字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