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第201章
201第201章
◎主意。◎
李世民道:“此法可行,容我细想想……”
“想什么,不用想。”李承乾道,“你就直接跟他们开口要,不给你就查他们家的人,这些大家族不是向来最骄傲自己人口多还都做官么,正好方便了,查一个不肯交粮食,你就查十个,还不给就杀,杀十个不够就杀二十个。”
“还有,他们交粮食的时候要严查他们会不会欺压百姓,有没有违反乱纪的行为,抓住一个就严惩一个,要将他们的罪行昭告天下,反正他们人多,死十个八个的,还能有人接着出仕,他们若要消极抵抗不肯出仕,那你留着他们还有什么用,接着杀。”
“别担心,他们肯定提前就怕了,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们享惯了荣华富贵,会惜命的,所以你不会缺人干活。”
李世民:“……”
这是谁教的?我的承干怎么一口一个杀字?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道:“承干,阿耶并不……并不打算做暴君。”
“那你救不了受灾的老百姓就是昏君,昏君和暴君,阿耶,你选哪个咧?”李承干伸出两只手递到他面前。
李世民叹气道:“我就不能做个明君圣君吗?”
李承干将手收回来,撑着下巴反问道:“救灾,让老百姓尽可能多的活下来,难道不是明君圣君吗?”
李世民倏然愣住,他将手放下搁在案上,慢慢看向李承干。
是他本末倒置了。
片刻后,李世民下令召中书、门下等官员前来议事,至于李承干,他则是让他回去。
李世民嘱咐道:“承干,这件事不要让人知道你参与其中,阿耶并非要抹去你的……”
“我知道,阿耶,你可要被骂狠了。”李承干笑了笑,“你的房谋杜断,你的国舅,哪一个不算是世家?”
李世民亦笑道:“他们知道该作何选择。”
李承干歪了歪头,道:“那我要留下。”
李世民皱眉道:“承干,你尚未加冠,并未参政……”
“我出的主意,我得瞧瞧他们的表情。”李承干笑道,“至于得罪满朝文武世家大族,我本来就看他们不顺眼,无所谓。”
李世民道:“承干,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只怕他们……”
“他们若要对付我,岂不是更好?”李承干笑道。
李世民砸了下案,气道:“前些时候叫你跟着学,你不愿意,这会儿让你走,你又偏上赶着,你真是……真是气死我了!”
李承干给他拍拍背,安慰道:“你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纣王不行,亡了殷商,但大家非得说红颜祸水,推到苏妲己身上去。”
“圣人是好的,但太子忒坏了,他蛊惑了圣人。”李承干咂咂嘴,觉得这剧本简直完美,“你的房谋杜断和你的国舅还会爱你的,别怕啊。”
李世民:“……”
“你……”李世民叹息道,“承干,你的心意阿耶领了,但这点事,我倒不至于怕。”
李承干连忙摇头:“那倒不是,我不是为了替你顶锅,我主要是不想让你的满朝文武喜欢我。”
李世民瞧着他真挚的表情,不禁问道:“为何?”
李承乾道:“他们看不惯我,又能如何?”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世民道,“承干,我说了,他们会中伤你,会陷害你,甚至会刺杀你。”
“我也说了,他们对付我,那挺好的。”李承干坚决道,“我一定要留下。”
“我是大唐的太子。”
……
圣人突然传召,朝臣们还以为有什么突发情况,一头雾水,却不想一进大殿就看到了皇太子。
说起来,自从正式册封,皇太子很少公开露面,东宫属官不少,却只是例行公事的与太子见过几次,并没有太多的交流。
常与太子接触的朝臣只有他的一文一武两个老师,但这两个人一个年纪大了一个有病在身,都是不怎么见外客的那种,让人想打听太子现在的情况都打探不到。
此时乍一见,朝臣们都忍不住将他与过年那会儿或者更早之前作比较,至少从外表上来看,太子瞧着长大了些,面色也好看了点,比从前瞧着身体强健了些。
于国朝而言,太子长大,没有早夭的风险,是件好事。但不确定太子脾气是否有变的朝臣们还是存了分不确定,陆元朗可是个博学的大儒,这都一年多了,也该将太子教的大度谦和,有储君风范了吧?
然而随着圣人一张口,朝臣们登时死了心。
太子是不是大度先放在一边,储君风范也不要紧,他能不能先有点脑子啊!
这出的什么损招!
让他们捐粮食救灾?还让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捐?这……这是人能想出来的主意吗?他是真不怕惹祸啊!
圣人还欣然采纳了,圣人脑子也……
这可不兴想,不能想啊。
先是有人上奏世家大族是比寻常百姓多了几亩地,但各家人口也多呀,他们也得吃饭活着呀!
然而,圣人当即表示,他知道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不是要他们把家里的粮食都捐出来,只是稍稍捐出些存粮即可,积少成多,大家齐心协力,渡过这次旱灾。
另外,圣人还说,宫里从他开始,后妃皇子公主们的衣裳、首饰、脂粉、膳食,即日起都减半,直到山东诸州下雨,百姓们不再饿肚子。
这些话说完,赞同圣人称颂圣人之言络绎不绝,此事就此定下,而督粮救灾这件事交由魏征全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