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第189章
189第189章
◎过年之前。◎
搬完家后,李承干如愿能将于志宁等人的名字划掉,李世民接过来看了两眼,微微皱眉:“你舅舅便罢了,为何连玄龄的名字也划去了?”
这些要臣重臣自然不可能真的到李承干麾下听令,不过挂个名头,主要是代表皇帝对皇太子的看重。
“中书令身负重任,何必在我这里担个什么詹事的虚职。”李承干淡淡道。
反正即便房玄龄任职东宫,也不耽误他儿子跟李泰亲近,要说这事房玄龄不知情,他也不用做什么宰相了。
不过话说回来,贞观朝多少备受赞誉的臣子们其实都在太子和魏王身上两头下注,源头还在他们的君上啊。
“而且,什么就舅舅就罢了。”李承干挑眉道,“舅舅怎么就罢了?”
李世民敛眉道:“承干更与阿娘亲近,自然是你们母子同心了。”
李承干额头青筋跳了跳,仍做不解:“圣人这话好生奇怪,这又与阿娘有何干系?”
“阿娘。”李世民道,他又指指自己,“圣人。”
李承干:“……”
“难道无人叫您阿耶了吗?”李承干无语道,“阿耶若是想听,将弟弟妹妹们都叫来,让他们排队喊你。”
李世民笑道:“他们是他们,你是你,这能一样么。”
李承干默然片刻,只好道:“行,那您给我分一下,我该什么时候叫您阿耶,什么时候管您叫圣人。”
“若非当朝奏对,你何时都不该称我圣人。”李世民理所当然道。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承干忍气吞声道:“知道了。”
李世民目光灼灼看着他,李承干只能再补上两个字:“……阿耶。”
“好孩子。”李世民笑着招招手,“承干若是再坐到阿耶身边,就更好了。”
“得寸进尺,阿耶,容我提醒一句,当心乐极生悲。”李承干面无表情道。
李世民遗憾道:“好吧,阿耶听承干的。”
李承干揉了揉胳膊上的鸡皮疙瘩,道:“还有别的事吗,我还有别的事要做。”
李世民正色道:“自然有,减了人也得添人,未免你再不满意,想添些什么人,你来指罢。”
李承干想了想,道:“添上兵部尚书如何?”
现任兵部尚书,正是“房谋杜断”的杜如晦。
李世民笑道:“克明?你不要玄龄,却要克明,奇哉怪哉。”
选择杜如晦,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到贞观三年就因病退休贞观四年就病逝了,还有就是他儿子杜荷是李承干的造反小团伙一员,冲这份交情,李承干觉得他怎么也得努力救一救杜如晦。
李承干耸耸肩,没有解释,只道:“您只说行不行。”
李世民点头道:“行,怎么不行,还有呢?”
李承乾道:“还有谁?我也不知道多少人啊,不如您跟我提一提?”
李世民笑了笑,道:“好。”
于是从上至下,李世民开始数,李承干最后定了几个他不怎么熟悉,但上辈子不是那种会鸡蛋里挑骨头的谏臣,同样也跟李泰不十分亲近。
等他走后,李世民将两份名单拿出对比,除去长孙无忌,其他被承干划去的人,必然是他受了所窥之未来影响才会不要他们。
李世民不明白,他们分明都是自己的重臣,都是聪慧睿智之人,又跟随自己多年,他们为什么会让将来的太子不喜欢?
唯一的原因,李世民自然清楚。
他不明白的是,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或者他们竟然会认为自己有废太子的念头吗?
李世民忽然想到了昨日太上皇的那句话,才听到时他是愤怒的,太上皇凭什么说这种话,难道他认为自己同他一样吗?
可今日再想,联系到承干之前的言谈举止,李世民却浮现出一个念头,不过都是皇帝罢了,自己为什么就不会犯太上皇那个错误?
李世民打了个寒颤,他向承干保证过,也向自己保证过,他不会让旧事重演,不会重蹈覆辙,但他真的能做到吗?
李世民……毕竟也只是一个人。
这些心事无法与人说,即便是长孙氏,李世民在太极殿徘徊踟躇良久,去了刚改名大安宫的宏义宫找李渊。
太上皇是真心劝告李世民的吗?
李渊多年没有跟二儿子聊过心事,好容易二儿子主动上门,却被劈头盖脸先来了一句质问。
李渊:“……”
他能怎么办?这是他唯一能指望的儿子了。
李渊忍耐道:“我已经死了两个儿子,十个孙儿,就算再心狠,我也不过是个老人家。”他长长叹了口气,“二郎,阿耶老了,剩下这两年,即便将来到了地下,也只会盼着子孙和乐。”
李世民不免有些动容,心里的话便藏不住了:“我只怕自己做不到,历朝历代,无有不为皇权兄弟相争者,我或许也阻止不了我的儿子们。”
次子在李渊眼里向来是强硬的,即便是被他和大郎四郎联手针对,他也从不服软,从不露怯,这样无措的二郎,李渊已经从记忆中找不到了。
如果亲近的父子亲情会随着时光的推移渐渐淡漠,那么兄弟之间你死我活,似乎也是件寻常事了。
李渊也没什么信心,但儿子都示弱了,他这个做老子的,就得被迫端起架子来,不信他也得表现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