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143章
143第143章
◎丞相之死。◎
可在皇帝陛下的打算中,张汤从不在丞相的人选之列中。
这倒不是皇帝陛下很爱他,鉴于本朝丞相似乎是个消耗品,皇帝才不考虑他。
张汤不能当丞相,主要是因为对于皇帝陛下来说,他只能在廷尉一职上发挥作用,皇帝不需要他做丞相。
汲黯有一句话,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在皇帝陛下眼中,他不可或缺的臣子少之又少,张汤显然不在其列,但遗憾的是,张汤本人并不明白。
见太子一句话欲言又止,又看着自己发呆,张汤忍不住出声道:“殿下,您想说什么?”
刘据摇摇头,道:“没什么,张廷尉,我只是忽然有些好奇,你有几个儿子?”
张汤显然不大相信刘据的搪塞,但他又不能向太子追根究底,只好如实答道:“臣有两个儿子。”
刘据又问道:“年龄几何?可曾入仕了?是在做郎官吗?”
张汤道:“臣之长子年方十三岁,次子更年幼,尚在读书,并未入仕。”
“哦。”刘据便道,“张廷尉,你好生为陛下做事,唯陛下命是从,将来你两个儿子前程都差不了。”
张汤虽不明所以,还是顺着太子的话道:“臣向来如此。”
他又没做什么违拗陛下意思的事,陛下没必要让太子来敲打他,太子这话是什么意思?
太子真的很奇怪,张汤想,但太子并不像无的放矢的人,难道自己当真有什么疏失吗?
张汤斟酌片刻,决定还是要好生自省反思下。
刘据也只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对于皇帝陛下来说,臣子得证明自己是有用的,而且得是他需要的作用。
张汤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丞相之争,但归根到底还是他得罪了太多人,皇帝陛下要用他的命平众怒,就像推恩令后主父偃必须要死。
如果张汤能让皇帝陛下认为他还有除死之外的可用之处,暂时是别人代替不了的,那他就能多活几年。
但究竟是几年,刘据也不能保证。
就像李蔡一样,他们暂时都还会为皇帝陛下所用,但何时他们会被舍弃,那要看在皇帝陛下眼中,他们何时无用,或者说何时他们的死比他们活着更加有用。
这是汉武大帝的用人策略,刘据一直试图效仿父亲,但……他的眼光与能力当然是及不上父亲的,那就成东施效颦了。
在张汤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一路上刘据也进行了切实的反思。
刘据只是当了两千多年的鬼,就算知道再多后来的历史,但智商这个东西显然是没法靠时间提升的,不过好在能力是可以锻炼的。
刘据算了算,他爹还能活三十多年,自己学习的时间肯定是有的,只要他不跟父亲如上辈子那般生疏。
上辈子刘据活了不到四十年,他及冠后有几年还常听父亲教诲,但后来他们就渐行渐远了。
可能是觉得自己长大了?刘据已经不大能想起来自己那时候的想法了。
果然,刘据想,我还是得去找扶苏讨论一下如何长久的维持和父亲亲近的关系。
尽管扶苏说得头头是道,但他也不过是初次实践,他们可以互相分享交流经验。
至于李承干,刘据发誓,他肯定会窥屏。
……
丞相李蔡之子侵占先帝园寝一事引起了皇帝陛下勃然大怒,他下令廷尉府依法严办,但鉴于丞相主动带儿子自首请罪,他儿子虽小命不保,李蔡却能保住他的丞相之位,只是削了他身为乐安侯的食邑作为处罚。
此外,因为此事带来的连带效应,皇帝陛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乱占地一事,并将此事全权交给太子主理,由廷尉张汤协理。
初秋天气渐渐凉爽,但听到皇帝陛下诏令的公卿权贵们却出了一身又一身汗,张汤就是皇帝陛下的一条狗,皇帝让他咬谁他咬谁,这下定然是皇帝陛下又来折腾他们了!
还有太子!天家父子倒是一条心的紧,权贵公卿们却只觉得儿孙们的前程一片昏暗。
但刘据是不管这些议论的,得到旨意后,他立刻让张汤派人到各地严查。
张汤办事向来是雷厉风行的,他手底下的人也不遑多让,一时之间,各地豪强权贵噤若寒蝉,但廷尉府在民间的名声却出人意料的好了起来。
相比于朝堂之上人人恨不得生吞了张汤,民间因为廷尉府严查占地一事而夺回自己田地的老百姓,都对廷尉府感念不已。
当然,因太子主办,他的命令传到各地,也让大汉的老百姓第二次听到了太子二字。
上次还是陛下嘉奖太子仁孝,这次则是为民做主,太子自然在民间得了个好名声。
另一边,失去了儿子的李蔡颓丧了好些时日,直到丞相府中的长史来告诉他,丞相,你再不干活,陛下就会发现,有没有丞相都不耽误大汉一天比一天强盛,那你可就彻底完啦!
李蔡当即惊出一身冷汗,他打起精神观察几日,发现在他随意应付公事的这段日子里,没有一个人受到影响,大汉更是……有他没他一个样。
李蔡:“……”
我竟然这么无足轻重吗?
两道重击之下,李蔡没有如长史预料的那般振作起来,而是直接一病不起了。
——李蔡不知道,大司马为他分担了多少工作,他其实真的挺重要。可惜,没有人能读懂李蔡的心声,也就没有人去向他解释。
刘据听说李蔡病重时,已经是九月中旬,又到了一年一度诸侯王朝觐的日子。
在这个时候,皇帝陛下下令,恢复了之前被废除的齐国和燕国,并将江都国改名为广陵国。
除太子外,皇帝陛下还有三子,这道旨意一出,众人都知道,这是有意分封其余三位皇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