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风云变化
“悦心坊”的辉煌仍在延续,然而,世事无常,大唐的商业局势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朝廷颁布了一系列新的商业政策,对各类商号的经营和税收进行了重新调整。这一变动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瞬间席卷了整个商业界。对于“悦心坊”而言,原本顺畅的运营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新政策要求增加税收,各种规费也随之增多,这使得“悦心坊”的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被急剧压缩。
杜少明为此忧心忡忡,他频繁地出入官府,试图与官员们沟通,寻求对“悦心坊”有利的解决方案。每次踏入官府那威严的大门,他都怀揣着一丝希望,但往往迎接他的却是无尽的失望。
那是一个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长安的大街小巷。杜少明身着一件素雅的长袍,腰间束着一条简单的腰带,神色凝重地走进了官府。接待他的是一位中年官员,面容刻板,眼神冷漠。
“大人,此次朝廷新颁布的商业政策,对我‘悦心坊’影响甚巨。恳请大人能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宽限和调整。”杜少明恭敬地说道,双手呈上一份精心准备的陈情书。
官员接过陈情书,随意地翻阅了几下,便扔在一旁,冷冷地说道:“朝廷政策,岂容你等随意更改?回去好好遵守便是。”
杜少明心中一紧,连忙说道:“大人,‘悦心坊’一直以来都是奉公守法,按时纳税。如今这政策突然调整,实在是让我们难以承受啊。”
官员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多说无益,此事已定,你莫要再纠缠。”
杜少明无奈地退出了房间,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回到“悦心坊”,他径直走进书房,在书桌前坐下,眉头紧锁。
“这可如何是好?新政策若不调整,‘悦心坊’怕是要陷入困境。”杜少明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脚下的地砖仿佛都被他的脚步磨出了痕迹。他的目光时而落在墙上的书画上,时而盯着桌上堆积如山的账本,思绪如乱麻一般。
柳眉轻轻推开门,走进书房。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衣裙,发髻上插着一支精致的玉簪,面容温婉而端庄。
“夫君莫急,咱们先从内部想办法节省开支,再慢慢与官府周旋。”柳眉的声音轻柔而坚定,她走到杜少明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
杜少明停下脚步,看着柳眉,眼中闪过一丝感动:“眉儿,也只能如此了。但这节省开支,又谈何容易啊。”
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新的竞争对手。他们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采用了更为激进的营销手段,以低价倾销的方式抢夺“悦心坊”的客户资源。这些对手有的是新兴的商号,背后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有的则是老牌商号的分支,凭借着原有的渠道和人脉,迅速扩张。
在长安的东市,一家新开的商号打出了“半价优惠”的招牌,吸引了众多顾客。店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看看这价格,比‘悦心坊’便宜多了。”一位顾客拿着一件商品,兴奋地说道。
负责销售的管事得知消息后,急匆匆地赶到东市查看。他站在那家商号门口,脸色铁青,心中充满了愤怒。
“这些人真是不择手段,完全不顾市场规则。”管事气愤地说道,拳头紧握。
回到“悦心坊”,管事向杜少明汇报了情况。
杜少明坐在椅子上,沉思片刻后说道:“单纯的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关键还是要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特色。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策略。”
于是,杜少明决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开发出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产品。他召集了工坊里最顶尖的工匠和设计师,共同商讨新的产品方案。
在工坊的一间宽敞的房间里,工匠们和设计师们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各种材料和工具,墙上挂满了设计图纸。
“我们要打破常规,融合不同的工艺和材料,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杜少明站在众人面前,目光坚定地说道。
工匠们纷纷点头,开始了日夜钻研。一位名叫陈师傅的木雕工匠,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木材,跑遍了长安周边的山林;一位擅长刺绣的李师傅,尝试着用新的丝线和针法,绣出更加精美的图案。
但研发需要时间和资金,“悦心坊”的财务状况逐渐紧张起来。账房里,算盘的声音噼里啪啦响个不停,账房先生的额头布满了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