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传承-展望
“悦心坊”的十周年庆典过后,杜少明和柳眉并没有沉浸在过往的辉煌中,而是以更加审慎和长远的目光,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份倾注了他们无数心血的家业长久传承下去。
杜少明深知,人才乃是事业发展的核心关键。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他召集了“悦心坊”内的诸位老师傅和管事,在那间弥漫着淡淡檀香的议事厅中,共同商议在“悦心坊”内部设立一个学徒培养机制。
“咱们‘悦心坊’要想长盛不衰,就得培养出新一代的能工巧匠。”杜少明坐在正厅的主位上,身着一件深蓝色绣金纹的长袍,腰间束着一条镶玉的腰带,神情严肃而坚定。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师傅微微点头,他名叫王福,是“悦心坊”里最资深的木雕师傅之一。“老板说得在理,咱们这手艺要是断了传承,那可是罪过啊。”他的声音略带沙哑,但充满了对工艺的热爱和执着。
另一位管事,名叫李顺,他是个精明能干的中年人,一直在“悦心坊”负责日常的管理事务。他接过话头说道:“可是老板,这挑选学徒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得有个标准才行。”
杜少明微微沉思片刻,然后说道:“首先,得有天赋,对工艺有敏锐的感知力;其次,要勤劳肯干,不怕吃苦;最重要的是,得真心热爱这门手艺。”
经过一番细致的讨论,他们最终确定了具体的选拔流程和培养计划。决定从长安周边的村庄中挑选那些有潜力的年轻人。一则则招募学徒的告示被张贴在长安周边的各个村落,那朱红色的纸张,黑色的字迹,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不久后的一天,“悦心坊”的门口聚集了一群青涩的少年。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穿着朴素的衣衫,有的鞋子还打着补丁,但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工艺的好奇。杜少明站在台阶上,身着一件深蓝色的长袍,腰间束着一条镶玉的腰带,目光温和而庄重地看着这些孩子。
“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悦心坊’的一份子。只要你们肯努力,这里将是你们实现梦想的地方。”杜少明的话语充满了鼓励和期许,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清晰地传播开来。
少年们静静地听着,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有的孩子紧紧握着拳头,仿佛在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手艺;有的孩子则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悦心坊”的大门和周围的建筑。
走进“悦心坊”的工坊,里面弥漫着木材、丝绸和各种香料的混合气味。老师傅们早已准备就绪,他们个个经验丰富,技艺精湛。一位名叫赵师傅的木雕师傅,拿起一块原木,向学徒们展示如何根据木材的纹理和形状构思作品。他的眼神专注而犀利,手中的刻刀在原木上轻轻滑动,木屑纷纷扬扬地飘落。
“孩子们,你们看,这木材就像有生命一样,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它,才能雕刻出最美的作品。”赵师傅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一位擅长刺绣的孙师傅,手把手地教着学徒们如何穿针引线,绣出精美的图案。她的手指如同灵动的蝴蝶,在绣布上翩翩起舞。
“刺绣啊,讲究的是耐心和细心,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孙师傅温柔地说道。
年轻的学徒们全神贯注地学习着,哪怕手指被工具磨破,鲜血渗出,也不曾喊一声苦。他们用衣角擦去血迹,继续埋头练习。
“注意这一刀的力度和角度,要稳、要准。”赵师傅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着。
“线的颜色搭配要协调,针法要细腻。”孙师傅的声音温柔而专注。
一个名叫小虎的学徒,因为用力过猛,刻刀滑了一下,划破了手指。他疼得皱了皱眉,但还是咬着牙继续雕刻。
“小虎,先包扎一下,别着急。”赵师傅关心地说道。
小虎摇摇头,“师傅,我没事,我能行。”
与此同时,柳眉也在为“悦心坊”的未来规划着新的发展方向。她时常在长安的街头巷尾观察人们的喜好和需求,与不同阶层的人们交流。无论是在繁华的东市,还是在宁静的西市;无论是与达官贵人的夫人交谈,还是与平民百姓的主妇聊天,她都用心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一天,她在一家药铺前看到许多人在购买安神的药材,心中不禁一动。经过一番调查和思考,她发现随着大唐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异域的香料在长安城中越来越受欢迎。于是,她向杜少明提议在“悦心坊”中开辟一个香料专区,引进各种珍稀的香料,并研发出独特的香薰产品。
“少明,我觉得香料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柳眉在书房里,拿着一本记录着香料信息的小册子,对杜少明说道。
杜少明听了柳眉的想法,眼中闪过赞赏的光芒,“眉儿,你的想法甚好。”
很快,“悦心坊”的香料专区便筹备起来。从西域来的檀香,散发着醇厚的木质香气;安息香,带着神秘的东方韵味;从南洋来的龙涎香,珍贵而稀有,香气持久而迷人。为了调制出独特的香薰配方,柳眉亲自走访了长安城中的多位名医和香料大师,虚心请教香料的特性和搭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