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邱家作客
在去邱总家的路上,张志飞在脑海中过了一遍邱得根邱总的履历。
邱总出生于1924年,如今也才56岁。
他于1950年4月和妻子一起逃难到港岛,刚开始他靠着打工生活。
夫妻俩省吃俭用,慢慢地也攒下了一笔钱,最后以五千港元的价钱买下了位于新界的一个小戏院--荃湾戏院。
其后,邱德根在荃湾、沙田、大埔、粉岭等地,数年间开设10多间戏院,享誉“新界戏院大王”。
1972年后,趁港岛股市高潮时将远东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远东投资公司上市。
1979年,更进一步将游乐场、影院及酒店投资的业务组成远东酒店上市,从而使自己跻身港岛超级富豪中。
期间他在世界各地发展酒店,修建宋城、唐城。
原本历史上,他会在两年后,也就是1982年初买下亚洲电视台。
这才邱总邀请张志飞赴宴,是因为张志飞购买了邱总名下巴士公司的股票,且持有量不低。
还有就应该是电视台的事情了,据说邱总也想经营自家电视台。
张志飞心里也清楚,邱总并不靠电视赚钱,电视是其本人的一个梦想,一定会向自己提出购买。
不过张志飞想要拥有电视台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不可能让给邱总。
“先生,到地方了。”杰西卡转过头低声提醒张志飞道。
“到了?”张志飞被打断思绪后,并未生气,而是从车上下来,此刻邱总一家在门口等上了。
“欢迎张先生光临寒舍,快请进!”邱总亲自到门口欢迎张志飞。
张志飞伸手从杰西卡手中接过一个礼盒,递给邱总。
笑着说道:“这是我从家乡带给你的,我自己也舍不得喝的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早闻其名,那我可要好好尝尝了,谢谢张先生。”邱总笑着接过张志飞的茶。
随后邱总将张志飞迎进客厅,邱总向张志飞介绍了自家的家人,再次表示欢迎张志飞的到来。
几人客套了一会后,佣人开始上菜,晚饭并不是很丰盛,但足够精致。
邱总一家陪着张志飞吃了晚饭,然后邱总邀请张志飞去了他的书房,准备讨论九龙巴士和电视台的事情。
佣人泡好茶后选择出去,书房只剩下了张志飞、邱总两人。
邱总没有打机锋,反而心直口快的直接问道:“张先生,恕鄙人说话直接,你是想掌控九龙巴士公司,还是单纯的想要投资而已。”
张志飞对此并未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他心里清楚,眼前这位说话向来直率。
就比如有一次在沪上对外友好合作讨论会上,他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某些行政主管机构办事繁琐拖拉的看法。
要知道这可是得罪人的事情,他却不怕得罪人,选择义无反顾的说了出来。
“邱总爽快,我也不瞒你,对于九龙巴士我并没有入手的想法,只是单纯的为了利润而进行的投资。”张志飞解释道。
张志飞并没拐弯抹角,他知道这些商场上打拼出来的老狐狸的嗅觉有多么的灵敏,只有实话实说才有可能打动对方。
“原来如此,这我就放心了,张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你手上的亚洲电视台卖不卖。”邱总带着祈求的眼神看着张志飞道。
张志飞笑了笑道:“邱总,亚洲电视台是我公司重要的一环,不会转让,倒是我想请问邱总,你手头上的电影院卖不卖?”
邱总看着张志飞,不想说话,要不是确实担心对方在股市上搞风搞雨,他实在是不想说话。
良久,邱总开口道:“我想要张总手头上的电视台不成功,不成想你反而想要我名下的戏院。”
“邱总想要拥有电视台,可以去韩日购买,就是要做好随时应对调查的准备。”张志飞笑着说道。
“这个怎么说?”邱总确实喜欢电视台。
“媒体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力量,是不大可能允许被私人买卖的,尤其是一个外国人。”张志飞解释道。
“确实如此,不过我可以和人合作。对了,张总,你们九鼎国际是不是收购了三家报社,准备全力进入传媒行业。”邱总问道。
“是的,传媒是我们九鼎下一步的主要计划之一。”
“原来如此,传媒行业各国都会有一定的限制,张先生难道不怕欧美国家翻脸限制吗?”邱总好奇的问道。
“邱总,这有啥好怕的,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股东,老板本身就是丑国人,打压不打压和我的关系不大。”张志飞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我知道了,就是不知道你准备出多少钱购买我手中的院线?”邱总先是沉默片刻,然后半开玩笑的问道。
“邱总,溢价20%收购,你看如何?”张志飞并未因为钱的事情上小气,借用后世大家的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溢价20%,不错的价格,”
邱总先是笑了笑道,之后又摇了摇头道:“算了吧,就以当前的股价进行交易,明天你安排人到家里来签合同。”
“感谢邱总的帮忙,今后有需要请务必言语一声,鄙人定当尽力。”张志飞感激的说道。
“张先生,我就一个要求,今后不要在股市上对邱家的公司动手了。”
“邱总,大家都是老朋友,我答应你这个要求。
对了,我收到一个消息,说是你涉嫌造假账。
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我们不知道。总之你自己当心,小心被人算计了。”张志飞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