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收购报社上 - 四合院:和弟弟妹妹相依为命 - 爱吃香辣素牛肉的黄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60章收购报社上

将亚视的人事安排下去之后,张志飞开始考虑如何补足刘天赐等人离职之后留下的空缺岗位。

且说刘田赐等人在离开后,对张志飞进行了讨论。

“田赐哥,咱们现在怎么办,要不召开新闻发布会控诉张志飞。”一名昔日的手下建议道。

“不行,你没听张志飞说嘛,要是平安无事还好。

咱们只要敢传出不利于他的话,恐怕他会邀请会计对亚视的账务进行审计,那个时候咱们恐怕都跑不了,我的意见是咱们跳槽去无线。”刘田赐拒绝道。

“可是无线人员齐整,会要咱们嘛?”有人担忧的问道。

“一定会的,咱们这么多人离开亚视,张志飞一定会对无线挖墙角,这个时候咱们在应聘无线职位,一定会成功的。

更何况亚视未来的发展规划和一些剧本我都清楚,这也是和无线谈判的筹码,这段时间大家休息一下,就当度假了。”刘田赐笃定的说道。

亚洲电视台主席办公室。

张志飞拿着全港报社的信息,赞许的看着杰西卡,对于杰西卡他实在是太满意了。

无论有什么想法,只要安排下去,都会想办法完成。

这次派下去的工作任务,也是如此,还不到三天便筛选出了三家适合收购的报社。

港岛每天都有破产的小公司,报业公司自然也不会例外。

杰西卡筛选报社主要把目光放在了即将破产或者已经处在破产边缘的报社,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容易收购,且花费较低。

张志飞放下信息后说道:“杰西卡,介绍一下你筛选的三家报社?”

“张先生,我筛选的三家报社分别为天天日报、惠民日报、星星日报。

天天日报创办于1968年,最初是模仿明报起家,可惜没有像样的作家,现在是每况愈下。

不过他的资质齐全,符合您的目标。

其持有人刘大全目前正在寻求买家,想要移民海外,正好趁此机会以极低的价格拿下这家报社。

惠民日报成立于1976年,这家报社的规模最小,但销量却能排到港岛前十。

只是因为其持有人张有为于去年炒外汇,借了社团的高利贷,不得不将报社甩卖。

星星日报成立于1958年,是三家报社成立最早的,因为经营不善,目前已处于破产边缘,销量几乎降到了谷底。

这家报社最值钱的倒不是报社本身,而是其名下所持有的土地。”杰西卡对港岛各家报社的情况可谓是如数家珍。

张志飞一边听着杰西卡的介绍,一边翻阅着三家报社的资料。

不由得对杰西卡满意的点点头,对方的选择确实挺合适的,像是下过一番苦功。

“杰西卡,这三家报社内部有没有适合掌舵的人物。”张志飞手头上并没有报社的人才。

“有,”杰西卡说着将三人的资料递给张志飞。

张志飞对她的表现竖了一个大拇指,想的果然周全。

随后张志飞把目光对准资料,放在最上面的是一位女将,看起来也就二十几岁,有点英姿飒爽的感觉,长相和陈述很像。

之后是一个较胖的男士,看着约有四十几岁,最后的是一个戴眼镜的男子。

张志飞看着三人的资料开口道:“杰西卡,给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个人。”

“张先生,拿名女士叫程数,今年29岁,毕业于港岛中文大学,目前供职于天天日报,担任副总编辑。”

张志飞点了点头,对其表示认可,一个女士能在星岛日报担任副总编辑,能力绝对没有问题。

这个时候杰西卡继续介绍道:“张社长,较胖的男子名叫李华,今年39岁,印尼华人,也毕业于港岛中文大学,目前在惠民日报工作,担任新闻部主任,之前在民报工作。”

“民报?给我说说这家报纸,我还挺好奇的。”张志飞对金先生还是挺好奇的。

杰西卡想了想道:“民报是以小说起家的,后来发展成了综合性的报业集团,主要的售卖对象为中高产阶级。

其最早的办报宗旨就是中立,近年来高层一直强调,坚持做一份中立的报纸,不偏不倚。

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之前他们一直摇摆不定。

不过近期有所变化,新增加了几条规定,那就是坚持立场,反对分离主义;

同时反对战争、反独裁。

不过商人办报,最主要的还是以利益为先,这种主体上中立,但存在的变数太多。

不过近年来他们的高层,一直强调媒体最重要的,还是能否坚持是非,追求客观,不公器私用。

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咱们借鉴。”杰西卡对各级的报社很熟悉。

“说说最后宜人的情况。”

“张先生,最后一人叫高义,现年43岁,目前供职于星星日报,是该报的副总编,之前是平果日报的总编辑,因反对苹果日报的立场,被挤走。”

“你给我介绍一下这家报社?”张志飞记得这家报社在后世很出名,只是名声似乎不好听。

“该报原本是一家擅长八卦新闻的低俗小报,后来换了新老板之后,变成一家有着明显政治倾向的报社。

这两年得到了外资的扶持,发展迅速。”杰西卡淡淡的介绍道。

张志飞听后点了点头,杰西卡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不过自己暂且还没有太好的办法,还需今后在处理。

不过他相信杰西卡的眼光,对三人的水平他还是相信的,能在这些报社担任中高层,能力应该足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