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流言升级,刘备先被吓住了(求票)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神纹本神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5章流言升级,刘备先被吓住了(求票)

小阁。

面对吴懿苦口婆心的规劝,刘禅“懊恼”不已:

“都亭侯,孤昨夜是第一次饮酒,不曾想竟会酒后失言;如今燕王心存芥蒂,孤也不知该如何善后了。”

吴懿献策道:“燕王素有器量,太子可再单独宴请燕王,避免再有小人趁机生乱。”

然而。

吴懿预想中刘禅同意的画面并没有到来,取而代之的是刘禅那有些“玩味”的眼神和语气:“都亭侯的意思,是要孤单独宴请燕王?”

吴懿没听出刘禅的“深意”,点头道:“我方才先去见了燕王,燕王亦不愿与太子生嫌隙,只要太子宴请燕王,这误会就能消除了,”

刘禅轻轻敲着桌子,语气中多了几分不愉快:“燕王既然不愿与孤生嫌隙,为何不是燕王单独宴请孤?反而还让孤单独宴请燕王?孤,才是太子!”

吴懿顿时愣住。

什么情况?

现在是太子酒后失言引起了燕王的不安,为何还要反过来让燕王宴请太子?

莫非传闻是真的?

太子虽然表面敬重燕王,但实际上对燕王多有忌惮?

想到这里。

吴懿感到一阵心慌。

下意识的。

吴懿想到了曹丕和曹彰。

倘若太子和燕王真的不和内哄,那这大汉内部就得掀起一阵腥风血雨了。

“太子和燕王虽有君臣尊卑,但也有兄弟情谊,万不可因小失误而坏了国家大计,倘若太子这个时候与燕王生嫌隙,前线战事必生变故。太子三思啊。”吴懿硬着头皮苦劝。

熟料。

刘禅今日似乎不想“隐忍”了,语气也加重了三分:“都亭侯,你觉得孤能带多少兵?”

吴懿头更大了。

怎么又是这个问题。

自吴皇后口中,吴懿也了解到了昨夜刘封和刘禅的争执核心:刘封认为统兵打仗的事不需刘禅劳心,刘禅却想节制天下兵马我上我也行。

“圣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太子为储君,当理国事,无需亲临前线。”吴懿编了个理由,欲用圣人学说来劝谏刘禅。

刘禅哂笑一声:“昔日曹操时常亲临前线,积攒军威,以其统兵作战之能扫灭群雄,才夺走大汉半壁江山;其子曹丕虽然继承了曹操的基业,但缺少军中威望,才有如今的节节败退。

父皇也是打了半辈子仗,才打出大汉中兴的机遇;昔日光武帝亦是亲自策马上阵令众将敬服,才中兴大汉。

而如今,孤为太子,岂能不效仿父皇和光武常临战场?若不能积攒军威,如何能节制天下兵马?

燕王虽然骁勇善战,但大汉不能只有燕王,更还有太子!”

吴懿听出了刘禅语气中的“怨气”,头开始疼了:“太子不可轻信了流言。

更何况燕王昨日在大殿上声称‘合肥之捷,全赖太子调度三十万匹蜀锦为后援’,又让孙虑献了江东诸郡户籍名册。

平江东、取合肥的功劳,燕王都让给了太子,燕王并未居功,也未恃功而骄。”

只是这话一出,仿佛“踩中”了刘禅的尾巴似的,刘禅噌的一声拍案而起:“都亭侯,你好大的胆子!

你也认为平江东、取合肥的功劳,是燕王让给孤的吗?孤为太子,何须燕王让功?

哼!孤就知道,流言不会空穴来风,公卿众臣表面恭诚,实际上也都认为孤论文论武都不如燕王,

倘若孤文武皆胜于燕王,这江陵城又岂会满城流言?真以为孤不知是众臣在推波助澜欲让孤趁机责难燕王吗?

孤是不服,不是傻!

这江陵城中,若真的因为伪魏细作几句流言就能满城风云,那这天下也就别争了,拱手让给伪魏岂不是正好?”

刘禅这惟妙惟肖、又能逻辑自洽的表演,成功的将吴懿带到“太子知道流言是有人刻意散布,但就是不服刘封屡立军功,想亲上前线”的沟里去了。

未等吴懿开口,刘禅又提高了声音:“你乃母后胞兄,乃是孤最亲近之人,怎能只帮燕王不帮孤?

孤是太子,是储君,是父皇的亲子!孤不会如曹丕和众臣之意去责难燕王,孤也不会向燕王低声下气的赔笑。

燕王能取合肥进围寿春,孤难道就不能取鲁阳进围许县?

孤欲亲临宛城,与燕王一较高低!都亭侯可随孤出征!”

吴懿大惊失色。

我只是来劝和的,怎么太子又想到亲征了?还要跟燕王一较高低?

“太子不可啊!”

吴懿感觉要疯了。

若刘禅因为“赌气”而有个闪失,吴懿十个脑袋都不够赔的。

刘禅冷哼:“都亭侯还是认为,孤不能统兵吗?”

吴懿有些慌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