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江东无善战的王?刘封即王(一更)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神纹本神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2章江东无善战的王?刘封即王(一更)

柴桑水寨中。

刘封斜倚凭几坐于主位。

左右汉吴将士分立。

以关兴为首的汉军将校立在左边,以周鲂为首的吴军将校立在右边。

昔日仇敌,今日同袍。

被五花大绑的曹休,精神委靡的立在中间。

一战。

仅仅一战!

昔日意气风发的曹休,今日却沦为了阶下囚。

曹休悔吗?

悔!

肯定悔!

悔不听于禁的劝告,悔不听曹丕的诏命。

骄矜自大,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比起昔日曹仁被刘备生擒,今日曹休被刘封生擒,更显曹休的愚蠢。

曹仁被刘备生擒,那属于被迫无奈,主责在曹丕,曹仁是非战之罪。

若曹丕能同意曹仁焚烧襄阳和樊城且退守宛城的上书,即便刘备再能打,也无法生擒曹仁。

曹休则不同。

曹休是主动出击,贪功冒进,孤军深入.

于禁的劝谏不听,曹丕的诏命不听,董岑和邵南的反向劝谏不听,裨将的劝谏不听

完美的错过了每一次能全身而退的契机。

遥想昔日汉中之战时,曹休也曾识破刘备的疑兵之计,且在下辨与曹洪等人击破吴兰,让张飞无奈败走。

不过那时的曹休是曹洪的参军而非主将,也说不出“于文则,我才是征东将军”这类的屁话。

似这样的错误,不仅曹休会犯,还有很多人也会犯。

譬如袁绍、曹操、刘备、关羽、孙权等等,汉末诸雄,几乎就没有不犯骄矜自大错误的。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刘封的前瞻性了。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走到哪,都会将“虞喷子”带上。

哪怕“虞喷子”有时候喷得没道理,但那劈头盖脸的呵斥也能让刘封在骂声中冷静。

一如李世民身边会留一个“魏喷子”一样,不怕喷得是否正确,就怕没人敢喷。

人的本性大抵一样。

掌握的权力小实力弱的时候,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犯个错误就万劫不复。

一旦掌握的权力大实力强了,就会忘乎所以,以为“举世独蠢我独智”,骄矜自大,小觑天下。

相较于曹休的萎靡,右列的周鲂、徐盛、丁奉等吴军将校脸上都有掩饰不住的敬畏。

敬的是刘封身份,畏的是刘封手段。

尤其是以前跟刘封对阵过的徐盛、丁奉,更是对刘封充满了忌惮和惧意。

虽说刘封单单是谋划和准备都用了几个月,但最终呈现在众人眼前的却是:一战擒曹休!

即便是史书上,同样也会以春秋笔法来记载刘封“一战擒曹休”的大功。

至于曹魏一方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综合影响到了曹休被擒,亦或者刘封在这几个月的谋划中遇到了哪些失败和困难,史书是不会记载的,旁人也不会在意的。

今日之后。

天下都将传颂刘封“一战擒曹休”,既震江东,亦震曹魏,些许质疑的声音也全都会被掩盖隐瞒,一切都会为了刘封的政治需求而铺路。

【幸好不再是敌人。】

徐盛暗暗庆幸,丁奉亦是如此想法。

若孙权想要继续跟刘封争锋,徐盛和丁奉也不会背叛孙权,只不过真要再面对刘封时,两人不会有取胜之心只会有赴死之意。

没有取胜之心,是承认与刘封的差距;有赴死之心,是报答孙权的知遇之恩。

不仅徐盛丁奉如此想,在场的吴军将校皆是如此想。

孙权选择跟刘封联手,是政治述求,是立场需要,甚至还会有不该有的想法。

而在场的吴军将校,则是单纯的害怕刘封!

反观左列的汉军将士,则是个个儿昂头挺胸,面有骄傲。

一场胜利,能滋生信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