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先灭江东,刘封剑指孙仲谋(6k)
自石苞出任燕王府侍中后,刘封对石苞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常令石苞、邓艾随侍左右,一时恩宠颇甚。
即便是房陵县大街小巷的商贩见了石苞都会呼一声“石郎”。
兼之石苞面容姣好,又是个美男子,故而不少人都在明里暗里的想要与石苞结个缘分。
更有甚者,直接令家中女郎与石苞“偶遇”。
想与石苞结个缘分的都不傻,虽然石苞出身低,但能得到刘封的恩宠,今后必是前途无量,越早投资成本越小。
而对于身为细作的石苞而言。
得到刘封的恩宠很重要,在荆州的圈子混得风生水起同样重要,不仅能探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情报,遇到危险的时候还有机会保命。
故而除了婉拒“送女结亲”外,其余的能结缘分就结缘分。
倒不是石苞厌女,而是怕有了女眷后,就未必能舍得走了。
刘封也没阻止。
甚至还在推波助澜。
不仅在重要场合让石苞相随,还会让虞翻、邓艾、邓范等带石苞“见见世面”。
就如刘封那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般,对石苞似乎完全“不设防”!
平日也会与石苞商讨军政诸务是否合理,对于石苞在用兵上的实务请教,刘封也是慷慨解惑。
既是君臣,亦如师友。
这让石苞暗暗窃喜的同时,也生出了几分对未来人生的迷茫。
冒死当细作,是为了什么?
为了大魏忠诚?
显然不是。
真为了大魏忠诚,石苞应该去投曹叡。
为什么投司马懿?
是因司马懿的赏识,石苞才从一个打铁谋生的铁匠入仕为吏。
石苞只想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不再被轻易就能当官为吏的豪门士子歧视小觑。
如邓艾那句“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故而石苞愿意为了司马懿的知遇之恩而冒死来荆州当细作。
倘若石苞在得了曲辕犁的图纸和制作流程后直接返回北方,加上先前送回的情报,石苞已经超额完成了司马懿的任务,也会被司马懿器重。
然而石苞心大,太想进步了。
想趁着还没被“发现”身份,要借邓艾的“势”来接近刘封,以求获得更大的功劳和富贵。
对寒门而言,若不弯道超车,若不卷死同行,若不比那群出身豪门大族的更努力更敢拼更能舍生忘死,又如何能以寒门之身跻身于社会上流去跟豪门士子抢那有限的资源?
石苞的想法是没错的,也成功的接近了刘封。
然而。
让石苞没料到的是:刘封,给得太多了,多到让石苞对未来的人生感到迷茫!
跟着司马懿,石苞要冒死当细作才能得到想要的前程。
跟着刘封,石苞直接就得到了想要的名声、地位、金钱、美人。
不仅如此,刘封的人格魅力也让石苞内心迟疑。
相较于豪门大族培养出来的士子,大部分寒门士子都有个共性,即在豪门士子眼中“好色薄行”。
意思就是:喜好美色,为人轻浮少礼仪。
昔日的颍川郭嘉如此
今日的石苞亦是如此。
在北方的时候,石苞需要尽力去克制去伪装,避免因“好色薄行”而被苛责小觑,影响了前途!
到了荆州,石苞就逐渐放浪了形骸。
尤其是当了刘封的王府从事拿了高俸禄后更是时常前往高档的酒肆舞坊享乐,有一种“以前太穷没有享受过现在我发达了我通通都要享受一次”的报复性消费心理。
邓艾也曾屡次劝石苞要注重言行举止,但石苞不听。
刘封听闻后,不仅没有责备,反而还加了石苞的俸禄,更是称“齐桓公不在意管仲的奢僭而是注重于管仲匡合诸侯的大谋;汉高祖也不在意陈平的污行而注重于陈平的六奇妙算;今日石苞不过是贪好美人不拘泥于俗礼罢了,既无作奸犯科又无背信弃义,岂可因一时言行而苛求?”
刘封的信任以及袒护,让石苞的心情也逐日沉重、纠结。
每当刘封问起时,石苞都只敢托词“水土不适”,生怕被刘封看出“端倪”。
对石苞的托词,刘封不仅不怀疑,反而又给石苞加了俸禄,以示关怀。
恩宠如斯!
到了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