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 我命由菜不由天 - 怅江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3章

芦苇

见明檬神色郑重,金文东都慌张起来,禁不住为未来的三亩地员工和粉丝朋友掬一把同情泪:他算是看出来了,明檬水煮一切的手艺,多半也延续到饮品制作上了……

也是,人也不能太完美。明檬这人,无论是当朋友,还是当合作伙伴,都没话说,厨艺黑暗一点,也无伤大雅,至少吃不死人嘛!

这么安慰着自己,金文东好受多了。

但三人去熊怀山外公家偷毛豆的事还是“东窗事发”了。老外公欣喜若狂,这么多年,外孙又爱上毛豆了!

于是,熊怀山经常一打开门,就看见外公八十多岁骑着自行车的背影——门口已经被撂下一大摞毛豆。

金文东和明檬的晚饭被迫回到小街上吃,吃完还得一把把剥毛豆。

这么高强度剥了三天,几个人手上不约而同地都起了水泡,看到毛豆,都觉得消化不良了。

“不能再剥了……”金文东奄奄一息,手指头上都被染了色,“我们全部送给菁菁吧。”

“让外公住手吧……”明檬也奄奄一息了,“我们冻在冰箱里的,都够我榨半个月豆浆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吃伤了,其实是剥伤了。”熊怀山感叹一声。饶是他这种皮糙肉厚的,这几天起来都觉得手指头疼。

熊怀山去和外公苦口婆心了一通,这才制止了老人家每天自行车运送毛豆的日常。

小四叔因为之前的事,心里一直歉疚着,反应在装修上,那进度可以说一日千里。要不是怕夜里装修被邻居投诉,他能日夜开班干。

不过即使没有日夜开班,如今五月下旬,明檬的房子已经初具规模,走进去都感觉亮堂堂的。这让金文东很是嫉妒,好在小四叔承诺,接下来也会帮他抓紧。

“我估摸着,六月底就能两栋房子都成,七八九月散散味,十月差不多就能住了,夏天温度高甲醛挥发快,我用的又都是好材料,三个月通风差不多,不着急的话,也可以久一点。”小四叔本来还想让明檬去算个好日子,想想明檬是读过书的高材生,应该不会搞他们封建迷信这一套,就住了嘴。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至于熊怀山家漏雨的问题,好弄得很,等他抽出手来,一两天就能解决。

这一趟生意完成,足够他和兄弟们在家歇个暑假,省得大热天跑出去找活干,容易中暑。

明檬很是满意。

熊怀山绕着屋子前后左右转了一圈,最后回来说:“我觉得,等你房子装修完成,暑假我也有空,我也可以帮你涂涂外墙,让色彩更丰富一些。”

“那最好不过了!”明檬精神一振,立刻提出要求,“给我画一圈猫猫狗狗兔兔,我喜欢毛绒绒!”

喜欢毛茸茸也没见你叫“毛绒绒”公司,三亩地三亩地的,你个地主,说明你最爱的还是地。金文东在旁边腹诽,可惜无人在意。

明檬下乡又收割了一批四季豆,她四季豆的种植数量任务都已经提前完成了。地上的冬瓜长得也不错,明檬给它们打了瓜蔓,长得更集中些。有些冬瓜扭扭已经长出了圆滚滚的小瓜蛋,明檬看着,已经怀念起冬瓜汤味道了。

她特地选的白皮冬瓜,以前在s市时,吃的都是青皮冬瓜,菜场里卖白皮的很少。白皮肉厚,青涩味也少些,明檬爷爷奶奶年年种的都是白皮冬瓜。明檬想好了,等白皮冬瓜种成,她要搬一个放到爷爷奶奶坟上,让他们看看,这就是自己种下的江山!

她正陶醉地捏着自己的小肌肉,忽然被明婶叫住:“明檬,今天又来啦?”

哎哟,都没发现边上有人!

明檬不好意思地放下袖子,跟了上去:“婶,你这是去哪里啊?”

五月下旬已经越来越热,大家都换上了短袖。明檬也是这时候才发现,比起去年五月肩不能提手不能挑的自己,一年过去,她竟然有了一层薄薄的、流畅的肌肉。为此,她时不时就要在金文东面前炫耀一番,隔三差五还要让熊怀山捏捏。

今天要不是下地干活怕蚊虫叮咬,她又要穿个短袖秀肌肉了。

明婶挎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小镰刀:“我去打点芦苇叶子,马上端午节不是到了吗?打点回来包粽子吃,你要不要一起?”

芦苇叶?不是箬竹叶吗?明檬这么想着,问出了声。

明婶笑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外头用的多是箬竹叶,但是咱们舒县,好像一直以来就是芦苇叶,大家都习惯了。”

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明檬走南闯北的,也发现不少地方有自己的粽子叶。她离开家乡太久了,都忘了家乡粽子是芦苇叶了。据说芦苇叶是有史记载最早用于包粽子的叶子呢!

“我跟你一起去婶婶!我也摘一点回去包粽子。”明檬自告奋勇。

“行啊,”明

婶笑着带上明檬,“那你今天跟着我好好看好好学,包粽子学问也大着咧。”

河边长着大片大片芦苇,明婶指着大一些的叶片,也招呼明檬一起摘。已经有人捷足先登过了,大一些的叶片明显少了。明婶也不担心:“没事,小就小点,小的用两片叠起来包,更香。”

明婶摘得差不多了,一回头,明檬身边放着一大摞芦苇叶,人却蹲在在地上刨着什么。

“干嘛呢?”明婶拍拍脑袋。

“刨芦苇根,”明檬老实交代,“我以前在s市吃农家乐,有个芦苇根蛮好吃的,我突然想起来了。”

明婶不可思议。她在家乡这么多年,还没吃过芦苇根呢!这玩意好像以前小时候也有人饥不择食吃过,说是苦得很,哪里会好吃呢?

明檬见婶婶不信,急忙从手机里搜出那几道芦苇根菜的照片:“婶婶你看,就这样,可好吃了,脆脆的。”

这图一出来,明婶彻底笑了:“不知道这芦苇根是啥,但是肯定不是咱们这儿的芦苇根,都不是一样东西嘛!”

明檬图里的芦苇根,白白净净,细细长长,看起来味道确实不错。

明婶问明檬要了图片,发在了自己“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很快,两人走到家里时,群里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长辈们也给出了答案了。

“骗你们年轻人的啦,啥个芦苇根,y省特产银条小咸菜,到了别的省,还有叫水竹根、菊花心的,就是为了换个唬人的名字,翻倍卖钱,骗骗你们啦哈哈哈哈。”某个常年在y省生活的长辈哈哈大笑。

明檬上网一搜,还真是!多年的热爱原来是一场骗局,她心都碎了。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难怪她当时吃完搜芦苇根,怎么也搜不到卖的,还以为这玩意多稀有呢。

明婶难得见聪明的明檬吃瘪,心里一乐,安慰道:“得啦,婶这里还有点新鲜的蒲菜打理了冻在冰箱里呢,你爱吃这种野菜,等会给你带回去吃。”

蒲菜是隔壁市的特产了,舒县吃的人不多,但是明婶却很喜欢,因此囤了不少在家里。

明檬点点头:她一定认真回家把蒲菜吃了,以后出去再吃农家乐,这个蒲菜,总不至于再骗到她了吧?

现在,她们要开始专心包粽子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